活用三法治崩漏

妇人月经非时而下,或淋漓不尽者,中医称为崩漏,与现代医学所谓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宫血症)相当。经血暴下者为崩,少者为漏,崩下时也称为“崩中”,“崩漏”只是出血程度不同,并无明显区别。临床上分为血热、血虚、血瘀、肾虚等多型,不论哪型其机理都离不开充任损伤,经血固摄无权,崩漏多为虚症,热者也多为虚火而非实热。

崩漏的治疗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古代曾总结为治崩漏有三法,即“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止血之意,崩中血流量大时必须以止血为主;“澄源”即求因,要辨证失血的原因;“复旧”乃固本之意,出血已停,但身体仍虚弱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临床使用三法,根据病情灵活应用,绝不拘泥一法,塞流时也配合澄源,澄源时也佐以固本之药,如血热妄行之崩中,先清热泻火,其中就有凉血澄源之意,止血时,常使用养阴清热药,如旱莲草、女贞子、阿胶等就是做复旧;瘀血崩漏用桃仁、茜草根,属通因通用即有澄源之意,“崩中”重在塞流,应固涩、提升,漏下应养血理气,兼以固涩。治崩漏应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大流血时必须先止血塞流,多益气固摄、凉血止血为主,常用黄芪、山药、牡蛎、生地炭、血余炭、棕榈炭、仙鹤草等,若阴虚者可加旱莲草、女贞子、阿胶珠;若老妇阳虚者常使用鹿角霜、巴戟天、杜仲炭、川断等,不论中年、老年、少妇皆不忘益气固本。初学中医应学会灵活运用三法治崩漏。

案例:王某,40岁,年10月15日来诊。经血不规则已近两年,时而崩中,时而漏下,每次月经都日久不净,缠绵不愈,本次月经量大,已过七天,色淡红、质稀、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嗜卧,面色不华、爪甲无色、舌质淡、脉细弱。

西医诊断:宫血症

中医诊断:崩漏

辨证:气血双亏、冲任不固

治法:益气摄血、固涩充任

方药:固本止崩汤(自拟)加减:

黄芪30克,山药20克,白术15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二地各15克,川断20克,炒杜仲10克,茜草炭10克,炮姜10克,海蛸15克,荆芥炭6克,仙鹤草15克。

用法:每日一剂,添水毫升,余毫升,分三次口服。

疗效:3日后血流锐减,7日后血止,其后曾嘱用成药“人参归脾汤”复旧一个月,两年后回访,再未复发。

初学中医往往辨证不清,都可以用“固本止崩汤”化裁:

黄芪30克,山药20克,白术15克,山萸肉20克,牡蛎30克,海蛸10克,升麻10克,仙鹤草15克,阿胶15克,杜仲炭10克,棕榈炭10克,茜草根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川断15克。

加减:

血热明显时加生地炭、黄芩炭;

瘀血不下时加大黄炭、血余炭;

阳虚时加鹿角霜、炮姜炭;

崩中流血不止加血见愁、血余炭。

?版权声明:

1、来源:《换个方法学中医》,作者/陈胜威,编校/张雨卉。文章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

qq.







































鐧界櫆椋庡弽澶嶅彂浣滄庝箞鍔?
娴欐睙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cs/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