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一阳生冬藏的食膳疗养,摄生日

冬至,‘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

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06时22分38秒,迎冬至节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十二辟卦:复卦,冬至一阳生。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过程;

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消过程。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冬至的日期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它的由来和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日短”、“日短至”之说,这段经文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

说道冬至吃饺子,就想起了中医的医圣,经方之祖,张机有关系了

今年夏天,去南阳拜谒了医圣墓,参观医圣祠

医圣张仲景,出生与没落官僚家庭,因钦佩扁鹊而对医术有感,10岁左右拜同郡张伯祖为师开始学医,后经研读古书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根源,博采众方,收集资料与临床经验写出《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渐分《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包含药方个,金匮要略个。

提到张仲景不得不提“坐堂医生”与饺子的由来,张仲景在为长沙太守期间,因为官者不得随意出入民宅,便决定初一与十五两天,不问政事,只在衙门为百姓看病,看病时他端坐大堂之上,遂将坐在药铺里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

张仲景返乡之时,正是冬季,路途中他看到乡亲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经岁月的冲刷就形成了如今的饺子。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下面是医圣祠中的饺子模型

为什么要去拜谒医圣呢?

看到下面这个,挂在医圣祠里面的横幅你就服气了……

说的很有道理哈……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很多药材的采挖都在此时最佳。

冬至,古有名方“二至丸”,夏至采墨旱莲,此时茎叶茂盛;冬至采女贞,此时女贞果实完全成熟,干后形似肾脏,又以黑色入肾经。二者相得益彰,共奏补益肝肾,滋阴补血之功。

中药的采收自古就有依时而收的说法,天然药材的生长分布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孙思邈在.金翼方分中写道:“夫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殊。”

冬至节气采摘的女贞子

如此重要的节气,我想把养生的重点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着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新世纪的快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使人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若不注意保养自己,必然影响身心健康。

《灵枢·天年》云:“人生……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寥寥数语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

虽然如此并不可怕,《景岳全书·中兴论》曰:“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书中告诉我们,人到中年若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精神摄养(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二、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食宜少缓“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主张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三、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告诫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只有这样才能老当益壮,益寿延年。

四、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五、药物相助(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是先天禀赋的强盛和后天营养的充足。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除进行其他方面得调养外,有些药物是可以帮助其强身健身的。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老年人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最后告诉大家,从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吃羊肉炖萝卜,这是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选菜肴。具体做法如下:

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白萝卜克,羊肉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配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麻油拌菠菜

[配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另外,建议大家多吃鲜山药(蒸、煮均可),它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

饮食禁忌:

吃萝卜时不能和人参、西洋参、首乌同服。

羊肉禁与南瓜同食。

“补冬”常用的药膳处方:

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四味(当归、芍药、川芎、地黄)(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

用法:将备好的中药装入纱布袋,(根据自身情况取八味、四味、单味均可)放进大沙锅内,倒入清水浸泡30分钟,把清洗干净的家禽、猪脚、猪腰、鳗鱼、甲鱼等经过处理后,放入沙锅与药同煮,开锅后文火慢炖至有效成分完全渗入汤中,肉中的软骨松软宜爵,此时药膳煲汤之味的醇香定会令你垂涎三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天为水冰地坼,天地万物处于闭藏状态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又不要过份暖和而使皮肤出汗,藉以保护阳气。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神气内守,使志若伏若匿。这些都是适应冬季的养藏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厥”的毛病,如此就“奉生者少”了。

有关冬季的养藏之道,天冷应当避寒就暖,但也要适可而止,能不烤火则不烤火,否则热气逼进体内,反而不妙。为此,如能做到:“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就可以了。

如系老年人,大冷天不要一早出门,以避霜寒的侵犯。

早起饮一小杯醇酒活血祛寒,晚上吃上点消炎凉膈的药,不使热气上涌,那就更理想了。

此外,“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燻肉面馄饨之类”。

原创不易,若喜欢这篇文章,就请点个赞呗

或扫描下图







































怎样补黑色素
白癜风诚信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xt/2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