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如何科学地应用中药调理气血?
中医同时也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体某个脏腑器官之所以会出现病症,肯定是因为其存在正气不足的基础,才会导致邪气侵袭而发病。结合临床来看,胃癌发病前多有漫长的癌前状态,湿热邪气等蕴结于胃日久,必然导致正气亏虚;治疗过程中放疗、化疗、手术等也会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扶正”也是胃癌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治法之一。
结合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中医临床将扶正药物分为补气药、养血药、温阳药和滋阴药四类。
(1)补气药: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白术、山药、等,用于乏力、神疲、气短、自汗、纳少、易感冒等气虚证候。
(2)养血药:如当归、白芍、熟地、阿胶等,用于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等血虚证候。
(3)温阳药:如鹿茸、仙灵脾、仙茅、肉桂、灵芝、冬虫夏草、等,用于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色晄白等阳虚证候;
(4)滋阴药:如熟地、紫河车、山茱萸、五味子、北沙参、石斛、玉竹、女贞子、墨旱莲、龟甲、鳖甲、黄精、制何首乌、麦冬等,用于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证候。
现代药理学证实,扶正类中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DNA修复功能、抗基因突变、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癌细胞凋亡等非直接杀伤细胞型作用来控制肠癌生长。在物质代谢方面,对肝脏、脾脏、骨髓等器官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或改善脂质代谢、降低高脂血症,或调节内分泌,改善患者的分泌功能减退等。
药膳食疗对胃癌患者有帮助吗?
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的方法。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有营养作用,还能治疗疾病,提出“药食同源”之说,平时厨房里常见的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等调味料,都可用作中药,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都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胃癌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治在养之前,养在治之后。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后,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恢复期,这是药膳食疗发挥重要作用的好时机。在漫长的恢复期,药膳食疗不仅从形式上改变了患者“天天吃药”的厌恶心理,使患者易于接受,更能顾护脾胃,滋补身体,增加机体免疫力,还能发挥辅助抗癌作用。所以,临床不同分期、不同病情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药膳食疗方案。
如胃癌患者化疗期间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此时,可以选用桂圆花生汤:花生连红衣克,大枣5枚,桂圆肉15克。大枣去核,与花生、桂圆一起加水煮熟即可,有养血补脾的作用。可减轻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陈皮红枣饮:陈皮10克,红枣3枚,红枣去核与陈皮共煎水代茶饮,具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的作用。当然,如果要使食疗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7DZ)
抗癌长征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