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品种成华中地区新风口一场会议汇聚科

广告

《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作者

庞涛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黑斑蛙养殖,相比国内鱼虾养殖略显低调,但在国内水产养殖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从年发展至今,黑斑蛙人工养殖已经实现全程饲料投喂,养殖区域从最初的四川、湖南等少数几省逐步扩张至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广东、江苏、重庆。其中在湖北(主要分布于潜江、仙桃、监利)、湖南(主要在益阳、岳阳),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整体占全国60%~7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斑蛙饲料的容量预计达4万~5万吨,其亩产量也逐年提高。随着黑斑蛙养殖规模的扩张,养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青蛙病害频发(尤其是脑膜炎)、产量不稳定、价格低迷等,制约着黑斑蛙产业的发展。

■“华中区黑斑蛙养殖技术论坛”现场

年12月14日,“华中区黑斑蛙养殖技术论坛”在湖北天门举办,论坛由天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联合了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中心、湖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与多名养殖户共同探讨华中区黑斑蛙养殖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黑斑蛙的主要病害及防控技术》

顾泽茂教授认为,黑斑蛙可能是华中地区继小龙虾后的又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品种,因此黑斑蛙的养殖具有光明的前景。

对于黑斑蛙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顾教授介绍了病原性病害歪头病(脑膜炎、白内障),其症状包括歪头、白内障,眼球充血,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部分病蛙出现腹胀,失去定向能力,在水中旋转等。为此,顾泽茂歪头病进行了对病原的研究,得出了其病原为米尔伊丽莎白菌。“这个菌的耐药性很强,因此我们不能滥用药品。”

顾教授介绍,虽然目前对于歪头病有适合的抗生素药物,但养殖过程中单纯使用抗生素并无较好的疗效。“因为米尔伊丽莎白菌进入蛙的血脑屏障,破坏蛙的神经系统,一般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产生效果,只有切断传播途径、抑制传染源、控制养殖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会上,顾教授还介绍了红腿病、烂皮病、烂嘴病、细菌性肠炎等细菌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病害,并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所有的病原性病害,顾教授提出了若干防治措施:1、引种时严格检疫;2、合理规划养殖密度;3、调控水质,常换水、常消毒;4、发现病症时,水源、工具都要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广东粤海集团营养配方师技术部长李昭林:

《粤海黑斑蛙料的配方思路》

李昭林介绍了粤海蛙料的原料选择和生产工艺,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进口鱼粉、去皮豆粕)以及脂肪质原料(鱼油、豆油、磷脂)等。

在生产工艺上,李昭林介绍粤海蛙料生产运用配料粉碎系统,包括两次粉碎工艺和两次混合工艺。“此外,我们还通过膨化/制粒系统,从而实现床层式干燥和滚筒式喷油。”

“粤海黑斑蛙配方思路以生长速度快为中心,







































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cs/1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