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简称膏,也称为膏滋药,是中医传统剂型之一。“膏取其润,丹取其灵,丸取其缓,散取其急,煎取其下达,饮取其中和,汤取其味,以涤荡邪气,渍取其气,以留连病所”,临床常常作为补益身体、制衡阴阳气血的手段。膏方虽以补益为多,但不单单用于滋补,施用得当,同样可以有效治疗疾患。医院毛喆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历代妇科膏方:
大补二天膏
组成: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黄芪、白术、枣仁、云苓、泽泻、山药、远志肉、当归、白芍、茯神、龙眼肉。
功效:滋补阴血,补脾和胃。
主治:室女天癸已至,复止不来。
用法用量:内服。作煎亦可。
此方出自《陈素庵妇科补解》。原书成于宋代,补解完善于明,而刊行于近现代。陈氏在妇科方面尤其重视脾胃,此方典型体现其思想。稚女先后二天俱不足,任脉虽通,冲脉未盛,气血不能充满,因此天癸来而复止。方用山茱萸、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以补肾水,用六味丸之意;黄芪、当归、白芍、白术、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以补脾土,乃归脾汤。先后二天得以滋养,气血充足,则月事自来。
《丹台玉案》亦载有一首治疗室女经闭的膏方,名为大黄膏子,单用大黄一味,以醋1碗熬膏服用,治疗经脉不通之经闭。
回天大补膏
组成:人参6两,白术4两,白茯苓3两,当归4两,白芍4两,川芎2两,生地黄1斤,熟地黄1斤,天冬5两,麦冬5两,知母3两,八制香附8两,红花1两,山药2两,自制龟胶4两,清阿胶4两,鳖胶4两,玄参2两,牡丹皮3两,柴胡3两,人乳2碗,牛乳半斤,羊乳半斤,梨汁1碗,柿霜3两。
主治:虚损痨瘵之血枯。血枯则月水断绝,其外症见畏寒发热,肌肉消瘦,皮肤干涩,爪甲青而不润,饮食减少,大便溏泄,小便痛而数,口干,咽燥,渐成痨瘵。脉侯左寸、左右尺必微而涩,右关必沉弦,左关必虚细。
宋代膏方已渐渐走向成熟,仍多用蜂蜜收膏,但阿胶、鳖甲胶、龟板胶亦见于记载“膏成滴水中凝结不散”的制备要求,也与现代一致。此方为培元补虚之方,以四君四物调补气血;二冬、知母、玄参补肺金“虚则补其母”,培补先天肾水;丹皮、龟鳖甲煎胶以制浮游之火;人乳、牛乳、羊乳燥者润之;梨汁、柿霜热者清之;银柴胡退肌热;香附升气郁;红花通血滞;山药达腰膝营卫,生津液,健脾和胃。全方共奏补虚培元、生化气血之功,不愧回天之名。
养阴膏
组成:生地黄1两半,当归1两,赤芍药1两,牛膝1两,乌药半两,牡丹皮1钱,茯苓1钱,红花(炒令黄)1钱,水蛭1钱。
主治:室女气血相搏,经脉不行,体黄而肿,多胀减食。
用法用量:每日1丸,空心好酒化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药禁忌:忌醋及酸物等。
此方用纯补之味较少,而以行气调血为主。归地养阴补血,赤芍、丹皮清泄相火、活血调血,茯苓亦有渗利下行之用,红花、水蛭活血破血,牛膝引血下行,诸清凉之品中,统之以乌药辛温香窜,主治一切病之属气者。酸性收敛,无益于行血,故忌醋及酸物。
百花膏
组成:熟干地黄1两,生干地黄1两,川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1两,人参1两。
主治:妇人因失血后气弱或产后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1匙,用灯心、枣汤化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生藕自然汁、生姜自然汁、蜜各1盏,同煎数沸,令香熟,入药调成膏,用砂器盛贮。
此方用四物汤补血调血之意,生熟地并用,以生地之清凉,缓熟地之滋腻,防止妇人亡气伤血之下,无力运化峻补之品;亦可防备,血虚或生热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又言气血同源,血为气母,气为血帅,此方用人参1两,正合此意旨。
苍术膏
组成:苍术10斤(米泔浸1宿,削去皮,捣如泥,大锅内文武火煮水2桶,约有10余碗,取出冷定,绢滤去滓,入瓷罐内,加众药),人参4两,生地黄4两,熟地黄4两,黄柏4两,远志4两,杜仲(炒)4两,川芎4两,核桃肉4两,川椒4两,补骨脂4两,碎青盐2两,碎朱砂1两,当归4两,旱莲草(取汁)2碗,蜂蜜2斤,姜汁4两。
功效:存精固气,补丹田,减相火,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颜面如童。
主治:男子精冷绝阳,妇人胎冷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1盏,空心酒1盏或白汤服下。
制备方法:上药并入前苍术膏,瓷罐内封固,大锅水煮,香二炷为度,取出埋地七日。
苍术甘温辛烈,禀雄壮之气,兼可祛邪《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妇人宫冷不孕,最宜此物。此方重用苍术,佐以诸药温补命门,调养气血,暖宫助孕。
天根月窟膏
组成:鹿茸1斤,鸟骨鸡1对,鲍鱼2斤,鹿角胶1斤,鸡子黄16枚,海参2斤,龟板2斤,羊腰子16枚,桑镖峭1斤,乌贼骨1斤,茯苓2斤,牡蛎2斤,洋参3斤,菟丝子1斤,龙骨2斤,莲子3斤,桂圆肉1斤,熟地黄4斤,沙苑蒺藜2斤,白芍2斤,芡实2斤,当归身1斤,小茴香1斤,补骨脂2斤,枸杞子2斤,肉苁蓉2斤,山茱萸1斤,紫石英1斤,生杜仲1斤,牛膝1斤,萆薢1斤,白蜜3斤。
功效:阴阳两补,通守兼施。
主治:下焦阴阳两伤,八脉告损,急不能复,胃气尚健,无湿热证者;男子遗精滑泄,精寒无子,腰膝腹痛之属肾虚者;老年体瘦,痱中,头晕耳鸣,左肢麻痹,缓纵不收,属下焦阴阳两虚者;妇人产后下亏,淋带癥瘕,胞宫虚寒无子,数数殒胎,或少年生育过多,年老腰膝尻胯酸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1日3次。
制备方法:上药用铜锅4口,以有情归有情者二,无情归无情者二,文火次第煎炼取汁;另入一净锅内,细炼9昼夜成膏,后下胶、蜜,以方中有粉无汁之茯苓、莲子、芡实、牡蛎、龙骨、鹿茸、白芍、乌贼骨8味为极细末,和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胃弱不能传化重浊之药者、有湿热者、单属下焦阴虚者不宜此方。
此方亦为调理宫寒不孕之膏,与上方相较,一壮命门之火,一填先天之精。此方峻补阴阳,多以血肉有情之品入药,填精补髓,培补真元,适于阴阳并损、纯虚无邪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者,不宜此方。
参香八珍膏
组成:丹参(去头尾,酒洗熏熟)4两,四制香附4两,熟地黄3两,炙黄芪3两,白芍(酒炒)3两,蒸熟白术3两,白归身(酒炒)3两,茯苓3两。
功效:调经。
用法用量:每用3钱,开水调服。
制备方法:上8味熬膏。
此方为《重庆堂随笔》引薛生白方,得女科调经之真旨,气味和平,虚人可以久服。方用八珍之意而不拘于八珍之形。因女子性多郁,去炙甘草之滋腻,添香附之通行;郁则生热,血行不顺,则去川芎之温窜,加丹参以调和;黄芪得归、芍补血之功,其功不在人参之下。
花鞭膏
组成:水红花1斤,马鞭草(各洗净)1斤(熬膏),当归2两,生地黄2两,白芍2两,延胡索2两,五灵脂2两,乌药1两,木香1两,红花1两,没药1两。
出处:《仙拈集》卷三。
主治:妇女月经闭结,腹胁胀痛欲死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酒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和膏内,如膏少,加米糊为丸。
水红花即寥实子,功可散血消癥,消积止痛,与破血通经之马鞭草共为此方主药。诸药通行止痛,佐以和血调血之品,何愁经水不行、腹痛不止。
以上即为部分妇科膏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服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