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君,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
作者—杏林中人
最近一首《我们不一样》火了,到哪都能听到,吃早点能听到,理发能听到,上厕所都听见隔壁的大哥在放,真是太火了。记得曾几何时有一首《我们都一样》也还不错。
这流行歌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会儿都一样,一会不一样,有朋友就会问了,到底一样不一样呢?
要我说管他一样不一的,起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构造差不多是一样的,心脏的构造也是一样的(极少数的人除外)。现在很多朋友心脏时常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我们处理的方法不一样呢,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感觉心慌,心悸,胸闷,刺痛。时好时坏,也不知道是怎么啦,不太严重的呢,要么任其发展,要么自己买点复方丹参片、万爽力之类的来吃吃,医院检查,就怕真查出个什么冠心病来,没病死自己都吓个半死,一般大家都认为这是治不好的病。
医院开点药吃吃看,最后弄不好,只有搭支架了,再能撑个十年八年算不错了。也有少数能撑很多年的。
要是有点严重了,一咬牙,一跺脚,也去查一个,但是万万没想到,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各项指标都正常。搞得患者和医生大眼瞪小眼,患者心想是不是没给我好好查呀,我明显感觉不舒服了。医生心想这不是来捣乱的吧,没事找事。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有的医生自己也明显感觉不舒服也查不出什么来,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挺辛苦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好多还不如普通人。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加班多,饮食丰盛,运动少,好多还有熬夜的习惯。心脏不舒服的朋友还真不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个病就没有好的办法了吗?为什么有的朋友丹参片,血塞通,阿司匹林肠融片,每天坚持吃效果还是不好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说个事,心脏病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的人也有很多得这个病的。难道古代的人得了这病就只有等死吗,这可不是,古代的中医同志们其实总结了很多不错的治疗办法,这些办法我们现在也在用,效果都是很好的,很多人因此受益。
说到这呢一些不了解中医的朋友要说了,古代的人平均寿命才多少,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可是大幅增加,要是有好办法至于这样吗?
其实以前的婴儿死亡率很高,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和一个一岁不到的小朋友一平均就严重拉低了这个平均值。就像一个月薪三千和一个月薪几万的一平均......
在产科这块呢,现在医学确实不错。我们也客观的看问题,也不贬低西医,也不抬高中医。
但是心脏病这块呢,中医确实有长处,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就和大家聊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说到这块呢,有一个方子是绕不过去了,就是我们医圣张仲景同志的炙甘草汤了。
灸甘草汤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大约五片),生晒参6克,桂枝10克,阿胶20克(分两次兑入),火麻仁15克,麦冬15克,大枣7枚(枣肉撕开),生地30克,水煎分两次服,熬药的时候兑入一钢化杯的黄酒,黄酒要买没有花椒大料的那种。药熬好后把阿胶放进去搅化。(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由于古代计量方法和现在不一样的了,这是我给推荐大家的一个剂量。
现在药店有卖阿胶粉,可以每次喝药的时候送一勺阿胶粉。如果阳虚加附片十克(要先熬三十分钟,水涨开始算时间,加入其它药再熬三十分钟,一共熬一个小时,不然可能会附片中毒,如果熬够了时间一般是比较安全的)。
说了这么多不来个医案似乎说不过去,中医从来不是空谈,要是治不好病怎么发展到今天呢。
这是来自雷医师的医案,农民大哥韩某,胸闷痛,没精神,气短三个多月了,汗多,睡眠也不好,一心想致富,多挣钱,一边种田,一边还养鱼,操劳过度。医生诊脉后,发现舌淡红,脉结代(也就是跳几下停一下)医生一番分析后给开了炙甘草汤。
党参3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30克,麦冬15克,阿胶20克,生姜5克,桂枝5克,火麻仁6克,熬药时兑入40毫升白酒一起熬。六天后,服了三剂药精神大有好转,脉象也好了,不会跳几下停一下了。医生将党参换成红参又给他吃了几剂,情况就好多了。用红参的话6到10克就可以了,这个药力比较大。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来,中医治病不慢呀,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这个医生用的是白酒40毫升,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果一喝酒就身体出问题的朋友,可以不用白酒,让有经验的医生调整处方。
很多地方呢都讲过这个方子,我为什么还要讲呢,一个是因为这个方子组方精妙,效果确实好,还有通过讲这个方子,让大家对中医治病的方法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个方子呢生姜、白酒、桂枝温通散寒,阿胶、生地、大枣大补阴血,麦冬滋阴,人参、炙甘草补气,火麻仁在这里不是润肠通便的,它还有修复心肌细胞的作用。这其实是一个多方面下手的方子。气虚我们就补气,阴血不足我们就补阴血,阳虚寒凝我们就温阳散寒,哪些方面对心脏造成了影响我们就解决哪方面的问题,诸药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补而不腻。
说到这呢有的朋友就会问了,什么阴了阳了,什么意思呀,好玄呀,不科学,搞不懂,其实呢这个是很切合实际的,我们的身体就靠这些来维持。
我们通过舌象来讲解会直观一些,容易懂一些。
说简单一点。
阴
就是滋润我们身体的津液,阴虚就容易口干舌燥,老想喝水,大便干,容易上火,舌红瘦小无苔。
阳
就是给我们身体动力,温暖我身体,抵御寒气的,阳虚就会老睡不醒,没精神,容易感冒,怕冷,舌淡脉弱,特别是右手尺部的脉。
气
气呢作用和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气虚舌头会有齿痕,脾胃不好,容易大便不成形,人容易累,脉往往是弱的,特别是右手的脉。
血
血也是滋润我们身体,给我们带来动力的物质,还能温暖我们身体,它可以是阴阳结合的精华,所以有一些阴阳的共性在里面,也可以是气的转化,我们常说气血气血,两者关系密切,血虚也会怕冷,记忆力差,舌头也是淡的,但血虚是淡嫩,阳虚是苍老的。不要一说怕冷就想着阳虚,这容易犯错误。气郁也会怕冷。
其实一点不复杂,大家多体会一下就能明白。阴阳气血也是互相转化的,身体需要这些来维持,这些方面出问题呢,心脏也就不舒服了。这些问题解决了,心脏也就舒服了。如果有水湿我们加茯苓十五克,白术十五克。我们看一下水湿的舌象。
你看这个舌头有齿痕说明脾气虚了,脾气虚后就容易生湿气,所以呢舌苔是白的,还有点水滑,就是感觉舌面上口水多的感觉。这里的脾气呢是脾胃之气,不是脾气火爆的那个脾气。
我们看一下瘀血是什么样的。
这张图片呢舌尖都是瘀点,我们还可以舌头翘起来看看舌底两条静脉是不是青的,一般人应该是淡的。还有舌面上会不会有青紫的一小块,小块的瘀斑。如果有这些反应我们身体很可能有瘀血了。孕妇忌用活血化瘀的药。
有湿热的舌苔是黄的,可以加黄芩10到15克。
现在用这个炙甘草呢,有一些问题,一个是阿胶价格大涨,老百姓有点吃不起了,还有这个方子有点滋腻,虽然方子里有生姜,桂枝,黄酒,温通,但是里面生地,阿胶还是比较滋腻的。平时肠胃(我们中医说脾胃)运化不太好的朋友喝了会不舒服,拉肚子,腰疼,有的还会水肿。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经验,一般脾胃运化不好的朋友一喝牛奶肚子就不舒服,气胀,拉肚子。这样的朋友用炙甘草汤就要注意了。牛奶养血的作用不错,也有点滋腻。
鉴于这种情况呢我推荐大家一个我的经验方。
桂枝10克,干姜15克,白芍30克,龙眼30克,酸枣仁15克,茯苓20克(捣碎),陈皮15克,香附15克,党参15克,生黄芪20克,小麦30克,麦冬15克,石菖蒲10克,法半夏1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山茱萸15克,生山药30克,黄芩1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补骨脂10克,水煎分两次服,孕妇忌用(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果没有阳虚,可以不用干姜,桂枝,补骨脂。这个方子,桂枝,干姜温阳散寒,桂枝,甘草搭配温复心阳效果不错。党参,黄芪补气。法半夏,石菖蒲化痰开窍。麦冬,小麦,龙眼,白芍,酸枣仁养心安神。蒲黄,五灵脂就是失笑散了化瘀作用不错。黄芪,桂枝补气温通配合化瘀药如虎添翼。香附,陈皮,理气。茯苓去湿安神。山茱萸,山药,补骨脂补肾。一般书上说山茱萸就是补肝肾,但是这药色红入心,也有养心的作用,我就经常这么用,效果不错。黄芩去湿热,现在好多朋友都有痰湿,湿热的问题。这方子用都是用的一些补而不腻的药。好多心脏不舒服的朋友,睡眠也不好,好多心肾两虚了,所以加了一些补肾的药。气郁的朋友可以加郁金十五克。有一些朋友一生气,或者受了打击就容易胸闷,这往往就是有气郁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气不顺。
这里还多说一句心脏的问题好多时候最终都导致了瘀血,所以方子往往都会加活血化瘀的药。
我用这个方子给几个患者调理过,睡眠不好,胸口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说了这么多体现了我们中医看病的一个灵活性,千万不要照搬方子,有的不了解中医的朋友就会说中医就是方子,秘方,经验,没有理论,甚至一些名人在视频里也这么说过。这个术业有专攻,他们不懂中医张口就来了,大家不让他们给误导了,这口大黑锅我们中医可不背呀。如果没有理论的话,方子从哪里来呀,经验又从哪里来呀。
如果有合适的方子也可以用,甚至几方合用,毕竟中医两千多年,诞生了很多方子。
现在大家都说“套路”可是病呢一般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如果不知道灵活变通的话,那就会让病把你绕晕了。这种灵活不是凭空随便来的,是理论到实践的积累。
说到这方面,再给大家来个医案,这是出自《用药杂谈》里的一个医案,是汪医师给诊治的,唐某年近50了,5年多前就出现了心前面经常刺痛,一般过个几分钟自己就好了,去医院看呢开了些消心痛的西药,吃了有一定的效果。最近情况严重了,医院都去了好多次。没办法了,找汪医生来治疗,汪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后发现患者平时睡眠也不好,脾气急躁,火气大,大小便基本正常,有时大便干,脉弦涩,舌头红,舌苔薄。
脉弦呢一般说明肝气不舒,要么脾气大,要么经常生闷气。还有可能反应了痰湿的问题,这个要综合舌象来分析。脉涩,就是脉流通不好了,往往说明有瘀血了,于是就给开了方子。
生黄芪50克,仙鹤草70克,白芍8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桑寄生30克,瓜蒌40克,石菖蒲15克,丹参40克,三七片15克,地龙30克,益母草70克,五味子20克,远志10克。孕妇忌用(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这个方子连吃了半个月,情况就好多了。医生电话回访五年都没有发作。患者很高兴,说以前经常往医院送,人都快崩溃了,整天提心吊胆。说早知道中药效果这么好何必遭这么多罪呢。
从这个医案大家可以看出来,中医治疗心脏病是效果不错的。这个方子黄芪补气,配合地龙,三七,丹参,益母草,补气温通化淤。益母草化瘀利湿双重作用,一般人认为这药就是用在妇科调经的,其实不然,这个医生灵活运用,用到了心脏这块。瓜篓,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远志还能安神。五味子,白芍,生地大补阴血。桑寄生补肝肾,现代药理学研究,还有扩张心脑血管的作用。仙鹤草也有补益的作用。
这个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组了一个方子。每个人的用药习惯不一样,这个医生用药剂量特别大,一般人不要随便模仿,照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千万不要照搬方子,千万不要照搬方子,千万不要照搬方子。
还有如果情况紧急,比较医院为妥。如果暂时掌握不好的朋友还是不要盲目用药。要是情况不那么严重,对辨证用药有一定基础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文章里的内容,能帮助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家人,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最后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丹参片呀,血塞通效果一般呢,因为中药治疗心脏病的手段有很多,不只是活血化瘀,其它手段还没用上呢,当然见不到好的效果。为什么搭支架后,好多最后还是不行呢?因为血管是撑开了,气血不足呀,有痰淤堵在里面,寒湿凝聚等问题都还在,没把根本问题解决了。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心脏不舒服的问题。
一个是现代人这方面养生知识了解的太少了,好多时候都是盲目买药来吃的,效果的话就是碰运气了。
还有现代的人吃的丰盛,运动少,容易生痰湿,和湿热。这个痰不一定是可见的痰,吐出来的痰,而是身体里的无形之痰,也有好多总觉得嗓子里有痰,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还有总想往外吐痰,这个就是有形之痰了。
工作,精神压力也大,压力大就容易气郁,气就不顺,气血流通也就不顺,心脏自然容易淤堵。
运动对这方面有也帮助,运动气血运行加快,对郁气疏散和祛湿会有帮助,好多时候我们运动完都会觉得心情舒畅。
如果气血大亏,心脏淤堵严重的朋友还是先调理一段时间再锻炼,不然会加重心脏负担,存在危险。或者选择走步这样舒缓一点的运动。
还有吃生冷的,冰的食物,冰啤酒也很多,这样就吃了很多寒气去身体里面,要不就是火锅,烧烤,这样就容易生湿热。
工作劳累,想问题多的朋友也不少,好多人整天脑子都在转,这样就消耗了我们太多的阴血。阳、气也跟着消耗,这些消耗了,心脏得不到气血阴阳充分的滋养,在加上痰湿,淤血,寒气,湿热的问题,心脏当然会不舒服。
我们遇到的情况不一定这么复杂,现在教大家的是一个组合拳,我们要学会见招拆招。
最后和大家说一点,现在这个中药品质参差不齐,建议大家买品质好一点的中药,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就算贵一点也值得。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聊了中医药的话题,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多聊一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