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固齿特效方
出自《清.陈修园医书》来源. 据此,中医根据肾主骨的理论,运用补肾的方法起到壮骨健齿的作用。
牙齿健康不仅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对全身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例如牙齿干燥,甚至齿如枯骨者,多为肾阴枯竭,见于温热病的晚期,属病重;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残缺,齿根外露者,多见于肾虚者或老人;入睡中咬牙啮齿者,多因胃热、虫积或消化不良,等等。
古语云:“百物养生,莫先固齿。”人的天生禀赋不同,牙齿亦然。因为与先天之精——肾的充足与否密切相关,故先天不足者,即使很注重口腔卫生,患龋齿的可能性也会很大。而当这些人年老时,肾精衰弱,牙齿也更易早早脱落。所以中医认为养肾精是护齿所必需的。先天禀赋充足,后天又加以养肾精,则齿白而固,不易脱落和生牙病。中药里归肾经的一些药物,如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鹿茸、补骨脂、菟丝子、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续断等;有滋阴补肾作用的枸杞、石斛、黄精、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等,都可以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随症应用之。还有一些食物也具有补益肾精作用,如黑芝麻、桑葚、山药、花生等等。
在日常三餐的每一次咀嚼运动中,我们就可以养护肾精,保护牙齿。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反过来又可滋养肾中精气,有“玉浆”之称。在牙齿咀嚼食物的同时,口中也分泌唾液。进食时细嚼慢咽,可使饮食中的水谷精微与唾液充分混合并吸收。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脾与肾为先天后天之关系。先天之肾可得到后天之脾的充养,故脾健可使肾精得养。因健康的牙齿有助于脾之运化,这就使牙齿健康也可促肾精之养。
三餐饭后,上下叩齿36次,亦能固肾健脾,帮助消化。祖国医学认为,齿为肾之余,故日日叩击,可收肾坚齿固之功效。叩齿运动的方法为:口轻闭,前后牙齿上下各叩击36次。另外,小便时咬前牙,大便时咬后牙,均闭口勿言,也是固齿的方法。
牙齿就像反映人体肾脏的一面镜子。拥有健康的牙齿,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笑,展现出我们旺盛的精力。
中医巧治牙痛
窍治脱发、牙齿松动、耳聋、耳鸣、牙痛
十个损命的生活小习惯
按摩这几个穴位治失眠(难得,收藏备用)
失眠者的福音-教你永远不失眠
失眠?小小窍门帮你轻松入睡
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告诉你伤肾的行为与补肾的方法,后悔知道的太晚来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