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宽其博士新编制的《常用方维度分析与临床应用》中,有一首“生地紫草汤”也是皮肤科上常常使用的方。我们今天就来听听何博士来谈谈这:“生地紫草汤”。
生地紫草汤,就是由名方犀角地黄汤改良而来。它由生地、紫草、牡丹皮、赤芍、乌梢蛇、蝉蜕组成。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血分风热证,症见皮疹、红斑或风团,色红,瘙痒,遇热加重,或夜间加重,或有抓痕、渗血,或心烦,舌红苔黄。
在临床上荨麻疹、结节性红斑、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都有用本方的机会。厦门演武小学有一个6岁小女孩,全身风团皮疹,瘙痒,已有两个多月,医院诊断为“荨麻疹”,予以抗过敏药服用,病情控制不理想,转求中医治疗。舌暗红偏淡,苔薄黄,余无异常。考虑为血分风热证,予本方合干祖望脱敏汤加减:生地30g,紫草30g,茜草30g,墨旱莲20g,赤芍10g,丹皮10g,乌梢蛇20g,蝉蜕10g,白蒺藜30g,干姜6g,水煎服,每日一剂。二诊时即缓解大半,经治疗2周获愈。
当然,药方都是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有多种的变化的。在门诊开方时,有的患者很害怕乌梢蛇、蕲蛇一类的动物药,也有的患者会对动物药过敏,也有的人信佛吃素,对动物药很抗拒,而本方中有乌梢蛇、蝉蜕。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把乌梢蛇、蝉蜕换成白蒺藜、徐长卿或荆芥、防风。
有的患者脾胃虚寒,对生地、紫草很敏感,服用后会胃不舒服,甚则胃痛、腹泻。这时,我会选加干姜、生姜、高良姜、炒白术等药物顾护脾胃。
可能有的人看到这方中生地、紫草的量较大会有疑问。其实本方关键的药物就是:生地、紫草,用量也需要更大才能够有效,像上面医案中的6岁小女孩,生地、紫草各用了30克,当然,这两味药都是比较寒凉,使用时要注意顾护患者的脾胃。
本方与西药治疗相对比,西医治疗皮肤科疾病,最常用的三板斧是:抗过敏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西药控制症状相当不错,但很多时候无法断根,一停药即复发甚至加重,而且副作用比中药大得多。中药疗效佳,可断根,副作用小。其实中医药治疗皮肤科疾病,效果好,副作用小。
名医简介何宽其中医学副教授
年毕业于四川省绵阳中医学校,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温病学专家杨进教授和中医诊断学专家吴承玉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副教授。擅长诊治:肿瘤湿疹、荨麻疹、青春痘、皮肤瘙痒症、黄褐斑、失眠、咳嗽、胃痛、便秘、头痛、腰痛、眩晕、、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症体质调理、亚健康状态调理、疾病康复期的调理。
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六上午
地点:厦门瑞来春湖里中医门诊部
预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