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X,女,35岁,脚热7年,耳鸣半年。年8月23日初诊。感觉脚发烧,脚板心最明显,今年夏天最严重,睡觉时老是要把脚伸出被子或者贴着瓷砖等凉的东西。半年前生产后出现耳鸣,耳鸣声轻,就像风吹过的感觉,一天中发数次数十次。曾因脚热于当地一老中医处诊治,考虑阴虚发热,予知柏地黄丸加减,少效。时症见:除耳鸣脚热外,感觉全身乏力,近期发现白发增多,睡眠欠佳。舌淡红,可见齿痕,苔薄白。
因为病程比较长,比较复杂,脚热7年,耳鸣半年,乏力,白发增多。耳鸣出现时在生产前后,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后出现,不能上荣于耳及发,白发、耳鸣属虚。
脚热正值第四个七年28岁前后出现,《内经》云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这时候是身体盛壮的时候,却出现了脚热的表现,从表现来看,脚心发热,大部分属于阴虚发热,教材上多是描述成“五心烦热”,所以之前的医生用了知柏地黄丸加减,无可厚非。
但是实际上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阴虚、血虚、气虚、湿热、瘀血郁热等等,虽然各种发热的特点教材上写得很有道理,但实际中并不一定那么容易区分,而且有时候是多种因素杂糅在一起,比如阴虚发热和湿热。目前患者脚热病位在下,脚心明显,有可能是湿热,因为湿邪的特点是“湿性重着”,易于侵犯下垂部位。也有可能是阴虚发热,因为脚心明显,虽然没有手心发热的表现,可能没达到那个程度,仅表现为某一处的发热。还有可能是阴虚、湿热并存。
但是,中医更多讲求的是“治病求本”,只有把根本原因找出来,才好处方用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就要通过“症状”以及它们的联系来推理内在的“本质”,如果见到“症状”就去治疗“症状”,那很可能是徒劳。而且有些“症状”可以有很多种可能原因导致,就像引起发烧的不只有“感冒”;就像:“小明是中学生”,但我们不能说:“中学生就是小明”,中学生除了小明还有很多。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症状”去牵强附会的找一个可能得原因,这样会有很多种结果,但真正正确的结果只有一种,所以还必须从很多种可能中筛选出一种可能。
再来分析这个病人,患者除了脚热外,还有乏力、舌淡、有齿痕,耳鸣且声轻断续,从后面这一串症状的特点,以及患者生产后出现耳鸣的病史综合分析来看:属虚,清阳之气不能载气血上荣所致。脚热和后面这一串症状是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必然有内在联系,我当时是这样思考的,不一定正确,希望抛砖引玉,能引出更好的见解。既然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湿邪则汇聚于下,郁而化热,所以表现为双脚下垂部位发热;而且足心发热明显,结合生产后虚损、“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应该有阴虚发热的成分。
所以综合个人片面的思路过程,其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清阳不升,湿热聚于下,还有肝肾阴虚。所以,把脾胃之清阳之气恢复了,气血也会上升荣养头发及耳、脑;同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得健,气血得生;“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得健,清阳得升,水湿也得化;再配合少于滋补肝肾、燥湿清热之品。
处方益气聪明汤加减:
党参10g升麻10g葛根30g生黄芪25g黄柏10g白芍20g蔓荆子10g柴胡10g磁石20g(先煎、包煎)川牛膝10g苍术10g酸枣仁30g山茱萸30g熟地15g川芎10g知母10g炙甘草5g
7剂,水煎服,每日一付,分早晚服。
服完7付后睡眠好转,乏力好转,耳鸣、脚热无明显改善、无加重。
当回访得知脚热无加重,内心是很激动的,因为益气聪明汤毕竟以温补为主,“气有余便是火”,如果当初只是盯着“脚热”这一个症状而以为是个实热证,用补气、温热之品,岂不是火上加火、火上浇油?既然补了气、又提了气,脚热反而没加重,那么就证明辨证没有很大偏差。于是,便放胆用了大热的炮姜以温脾阳且入血分,加重了黄芪的用量。
处方:
党参10g升麻10g葛根30g生黄芪30g炮姜10g黄柏10g苍术10g白芍15g羌活10g柴胡10g磁石20g(先煎、包煎)熟地15g菟丝子15g(布包)山茱萸3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茯神15g泽泻5g木瓜10g当归尾15g川芎10g炙甘草5g霜桑叶5g
7剂,水煎服,每日一付,分2次服。
服完后,脚热消失,耳鸣减轻。因为工作繁忙、服药麻烦、耳鸣不甚等种种原因,未再继续服药。数月后追访,脚热未再反复,耳鸣减轻。
声明:非中医专业人士不要轻易套用方子,以免出错。
周荣华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