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麦门冬。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呢,就以麦门冬为正名,肺经、胃经和心经,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麦冬的滋阴的效果要强一些。尤其是在养肺阴、清肺热的同时,它还长于利咽喉,所以这个阴虚肺燥、咽喉不利,咽喉疼痛,玄麦甘桔汤。
麦冬作用在胃经,它的养胃阴和生津止渴、清胃热。
在养胃阴的同时它还能够润肠通便。麦冬作用于心,它能够养心阴,清心热,所以常常用于心阴虚、心热盛的,心烦不眠的这些症状。
麦冬还作为一个安神药使用,所以麦冬和玉竹相比较,那么它作用的部位相同,而且对三脏的滋阴、清热的作用,更强一些以外,它能够利咽喉,常常用于咽喉不利,咽喉疼痛,作用于胃,它还能够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那么作用于心呢,本身它又能够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况。
天冬,天门冬和麦门冬是同科的,都是百合科的,天冬和麦冬异同:1.也能够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强度超过了麦冬,所以对肺阴虚燥热比较盛的,一般选用天冬,不是很盛的选麦冬,2.作用在胃,都能够养胃阴,清胃热又能够生津止渴,润肠通便,也是天门冬的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的作用,都强于麦冬,而且常常同时使用,这是相同的。不同:1.麦冬作用于心经,又有安神的效果,而天冬没有这方面的功效;2.天冬,它又作用在肾,我们前面讲作用在肾的补阴药,它能够滋肾阴、能够退虚热,那么对于肾阴虚、阴虚火旺的方当中,常常用天门冬而不用麦门冬。
石斛,补阴的药,它主要是归于胃经和肾经,南沙参、北沙参、玉竹、麦冬、天冬,都可以归胃经。养胃阴,清胃热,能够生津止渴,的强度是中等,
归肾经,对于肾阴虚、阴虚火旺,也是和天门冬的归肾经比较相似,但是作用不如天门冬,夜光石斛丸,石斛在里面主要不是明目的,主要也是用来滋补肾阴、降虚火,改善患者阴虚火旺、五心烦热。
百合,归肺经和心经,能够养肺阴、清肺热、润肺燥,作用是比较微弱,它有直接的祛痰止咳的作用。作用于心,与前面的麦冬、玉竹一样,它也能够补心阴、清心热,但是它补心阴、清心热的作用,都不如麦冬,但是百合又有安神的作用,百合能够治疗心阴初伤和心神不宁的,
它能够归胃经,也能够养胃阴,清胃热,作用也是不明显。
黄精,不是典型的补阴药,来源于张景岳的以精气来分阴阳,这个补阴实际上是补精,所以它没有寒性,它不能清热,比如说它能够归肺经却不能清肺热,能够归胃经,不能清胃热,
黄精也是气精双补,黄精主要是补阴精,黄精也是肺脾肾兼治,气阴双补,脾肺肾兼治。
枸杞子,平性的,它类似于何首乌,或者熟地黄那一类的药,它是补精血的药,它主要是用于血虚证和肾精亏损引起的早衰,须发早白、视力减退、腰膝酸软,更多的是用在眼科当中,精血亏损不能上充眼目而导致的眼病,实际上也是中药里面的一个抗衰老的药,主要用于血虚证或者精血亏耗的证候,它不是典型的补阴药,。
墨旱莲,菊科的草本植物,肝肾,主要用于肝肾阴虚,那么它类似于何首乌、枸杞子这一类的主治证,但是它是一个清补的药,所以往往兼有虚热的它更适合。
它又是一个凉血止血药,可以用于血热妄行,这个和前面学过的凉血止血药没有什么两样,经常配伍在一起(用)。
女贞子。滋补肝肾、滋阴的清补的药,那么它用于肝肾阴虚,能够退虚热,用于早衰兼有虚热内盛的,和墨旱莲是一样的,常配伍在一起,治疗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这一系列的肝肾阴虚兼有火旺的证候。(二至丸)。
龟甲。“败龟板”,龟甲是一个补肝肾之阴的药,而且是一个清补的药,所以它主要用于阴虚火旺,同时也能退虚热。
平肝潜阳药,滋阴潜阳,这个滋阴是滋肝肾之阴,既能缓解肝阳上亢的症状,又能够通过滋补肝肾之阴来治疗肝阳上亢的本,对肝阳上亢它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比较理想的一个药物。
龟甲通过补肾还能够健骨,因为肾主骨,所以不管儿童或者成年人,出现了筋骨痿软或者生长发育迟缓,它能补肾健骨,但是有的人认为这个龟甲如果在丸散剂当中可能功效更要好一些。
滋阴,对于阴虚火旺而引起的妇女崩漏或者月经过多有一定的效果。
“阴虚阳搏谓之崩”,它主要在滋阴降火,补肝肾滋阴,所以在治疗妇科病月经多或者崩漏的方当中也常常使用龟甲,主要就是取这么一个作用。
养心安神的药,它经常和人参、远志、石菖蒲这些(药)配伍在一起,能够改善智力,它主要也是安神增智,但是作为人参这一类(药)的辅助的药物。
鳖甲。鳖甲和龟甲都是滋阴潜阳的药,都能够滋肝肾之阴,具有退虚热的作用,这是相同的。但是滋阴作用,鳖甲不如龟甲,龟甲(是)偏于补阴的,但是退虚热呢,龟甲不如鳖甲,所以在很多治疗阴虚火旺方当中,常常选用鳖甲,而龟甲很少用,所以在滋阴降火这一个功效的两个方面,龟甲是偏于滋阴的,鳖甲是偏于退虚热的。
相同的:都能够滋阴潜阳,也是对于肝阳上亢标本兼顾,都可以用于肝阳上亢的一些证候。
不同的:鳖甲没有那种一般健骨、止血、或者安神(的作用),不用鳖甲,但是鳖甲能够软坚散结(牡蛎)。鳖甲强调咸味,也就是咸能软,砂烫醋淬。
桑椹,它也是一个典型的滋阴的药,属于清补的药。
黑芝麻,它类似于枸杞子的这个补精血,作用非常平和,都是食品。
收涩药。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滑脱不禁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收敛固涩药,简称叫收涩药。
收敛固涩,就是增加机体对气血津液的约束力,使之不过多地流失,或者耗散,这样一个功效呢叫作收敛固涩。
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止汗的,第二类是止泻的,第三类是固精缩尿止带的,固精缩尿止带可以从广义来说主要是固摄肾气。
就必须对每一味药要一一地把它分清楚。
龙骨、牡蛎,那么它一个是敛汗,另外一个是固摄肾气,就是固精缩尿止带这一方面,它就不能敛肺止咳,也不能涩肠止泻,或者不能收敛止咳。
酸枣仁或者白芍也认为有收敛作用,收敛固涩作用,那么它们仅仅表现为敛汗。
收涩药是用于滑脱不禁证,但是这个滑脱不禁证它下面比如说有的是体虚自汗,或者阴虚盗汗,或者说虚汗吧,止汗的药,敛汗的药针对的主治就是虚汗证,包括了自汗、盗汗;敛肺止咳平喘的药针对的就是久咳虚喘;涩肠止泻的(药)针对的就是久泻久痢;缩尿针对的就是尿频遗尿;固精针对的就是遗精滑精;止带就针对的是白带过多。
以功效与主治是收涩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收涩药的药性没有规律性,五倍子,它是寒性比较重要一点,沉降
为什么收涩药常常和补虚药配伍?因为收涩药治疗的是滑脱不禁的证候,滑脱不禁的证候,第一,它的病机主要是正气亏虚,不能够有效地约束气血津液而导致气血津液的耗散,所以它本身是属于一种正虚的(病证),是虚证。收涩药只是在暂时的增强机体对气血津液的约束力,是治标的,只有和补虚的药配伍,才能标本兼治,才能提高临床的疗效。
邪气比较盛的时候,不宜使用或者要慎用这个收涩的药。
止汗药。这个主要是用于虚汗过多的,又可以称为固表止汗(药),或者称为敛汗(药)。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但也有少数自汗属于阴虚的,也有极个别的盗汗属于气虚的。阴虚火旺,+龟甲、鳖甲、女贞子。止汗药:黄芪、白术,酸枣仁,都是有止汗作用的;收敛药,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都能止汗,龙骨、牡蛎也是止汗的。
麻黄根就是一个止汗的专药,为什么称为专药?它没有另外的功效,就作为一个止汗药使用,所以在临床上不论自汗或者盗汗,也不论说气虚的或者阴虚的,只要是出汗过多,都可能使用。还可以碾成粉末外用,把它像痱子粉一样的撒在体表,它也有一定的敛汗作用。
《本草纲目》:“麻黄发汗,駃不可驭,其根止汗,效若响应”,麻黄根呢把它和麻黄配伍在一起,治疗咳喘,好像能够增效,而且麻黄根又能够降低麻黄的一些不良反应(二麻四子汤)。
浮小麦,止汗,在临床上也是不管阴虚的、气虚的自汗或者盗汗,那么分别配伍,这一点它和麻黄根没有两样。除了止汗,还说它能够益心气、养心阴、清虚热,但是这个作用都是非常微弱的,也能够适合于气虚的自汗,它又能够养心阴、清虚热,它也能够治疗阴虚的盗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