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家长怎么做,能令孩子安乐易

“6.1”

盼望着,盼望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

“儿童节快乐”,相比于其它的节日祝福,这更像一个标配词组,孩子似乎就是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在的孩子到底快不快乐,或者他们快乐的方式到底是怎样的,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发大人们的探讨,也引发着家长们的焦虑。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怎么令孩子健康聪慧、福智具足?你的迷茫与疑惑或许能在这里得到一些解答……

ChildrensDay

根是健康的,花才能绽放

现在患躁郁症和抑郁症的孩子并不鲜见,

这值得每一位身为父母的我们认真思考,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通常会煞费苦心,

尽己所能的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但往往会忽略孩子精神层面的需求,

忽略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哪里有缺陷哪里就会呈现出相应的后果。

因为随着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对生命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会日益强烈,

如果灵性层面没有得到及时开发与引导,

非常容易因精神压抑而出现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重点更应该在“人”本身,

而不只是考试和分数。

“成功”的表相是利的差异,

实际是福德的差距

以“利”当前,

凡事成王败寇,

在别人争利的时候,

要教会孩子养德,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心量大一分,福报就大一分。

一个人养其德,

反过来德也滋养了他的生命。

教小孩去争,

即便争到利益也不可能长久,

因为不依德行得到的利益,

来得快,去得更快。

长久的利益求不来、争不来,

福德具足自会来。

今天世界上拥有最多财富的名人,

往往都是道德的标杆,

福德具足才能轻松拥有财富。

善的本能转为理性的坚持

古人讲“仁者,人也”

恻隐之心既是天性,

天性是一个人的本能状态,

人有善的一面,

也是有自私自利贪的一面,

父母应当把孩子人性中善的本能状态

固化、肯定和延展,

逐渐把善的本能升华成理性的坚持。

增加圣贤教育,

将文以载道作为价值尺度,

将仁爱孝悌、重义轻利作为理想人格,

使孩子具备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知。

培养孩子的慈悯之心

爱护动物,戒杀放生,

这对社会是长养一种和谐之气,

对孩子而言,

是从小培养他对万物的慈悯之心。

对哪怕一只蚂蚁都能生起悲悯和恻隐,

这就是君子之心、圣贤之心。

爱护每一个生命,

他身上就会有贵族气息,

这是一种福报,是一种能量场。

当我们和孩子用智慧、

慈悲的眼光看待世界时,

这个世界就充满了阳光。

那时候做人真的会觉得很享受,

叫法喜充满,

法喜才是生命真正的快乐。

父母戒恶修善,以身作则

六神无主,没有自控力,

缺乏恒心、爱心、孝心、感恩心,

孩子身心方面的这些表现

其实跟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没有圣贤之道的熏染,

生命就会失去主心骨,

快乐又从何生起?

对孩子的心灵世界要懂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jj/8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