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临床诊疗中,由于偶然治愈1例水肿病人,继而,众多水肿病人来求治。这样,几年来,本人治疗水肿病积累了一些经验。水肿病人尽管病因不同,但病久多见脾肾阳虚证候,根据这一规律,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久病阴水,获得良效。处方:益母草g、党参25g、黄芪25g、生山药50g、补骨脂50g、肉桂20g、白术20g、茯苓20g,水煎服,日2次,早晚服之。
加减法:
呕吐不止加半夏、生姜、陈皮;
脘腹胀满加莱服子、木香;
食欲不振加砂仁、白豆蔻;
浮肿严重加大腹皮、玉米须;
腰背酸痛加杜仲、川续断;
畏寒肢冷加巴戟天、附子;
尿少尿闭加泽泻、猪苓;
神疲肢倦重用党参、黄芪,亦可用人参;
头痛眩晕加天麻。
兹举1例。满姓病人患慢性肾炎十几年,近半月因为寒冷、劳倦,病情加重,呕吐不止,食入即吐,颜面及四肢严重浮肿,按之凹陷,手足不温,尿少。舌质胖嫩,脉沉细无力。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氮质血症。乃告家属找中医诊治。本病为阴水,属脾肾阳虚。我先投以降逆止呕方:草果仁、半夏、陈皮、茯苓、党参、砂仁、木香、白术、甘草。待呕止,但投健脾温肾汤。患者按医嘱服降逆止呕方两剂后,呕吐已止,继服健脾温肾汤十余剂,自觉明显好转,排尿通畅,尿量增多,浮肿缓慢消退。但又感觉口干,手足心热,舌质略红,脉沉弱。宜补气滋阴,调补阴阳,用健脾温肾汤加滋肾阴之品。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服二十余剂,患者症状消失而痊愈。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大多数阴水病人,用健脾温肾利水法之后,会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候,这是由于久病气虚,阳损及阴之理,故先健脾温肾,而后益气滋阴,是我治疗阴水病所遵循的大法。本人自拟健脾温肾汤,重在健脾温肾治其本;利水肿治其标。不健脾温肾,效果不好,反之,不利水消肿,只健脾温肾效果亦不佳,必标本同治而效果满意。此方用益母草利水用量要大,可用—g。在治疗过程中,对消肿也不要过急,大多数患者服十几剂后浮肿消尽,随之诸症减轻。本人曾遇一患者,脾肾阳虚水肿很重,曾开健脾温肾汤,服十几剂不见效,后来某医生想更方,快速消尽爪肿,开疏凿饮子,以求速捷之功。然患者未服此方之前,浮肿已开始渐消,二三日浮肿尽退。这种在治疗上扶正与祛邪并用,而着重扶正治本,正是祖国医学治疗本病之特长所在THEEND声明:本文来源《北方医话》,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本文仅供交流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
往期精选从“伏邪”角度看面瘫,探“续命”汤方之机理小笔记:六经分治失眠沈绍功教授讲——胃炎的治疗(通俗易懂!)采取中西钟于一壶
作者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