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女,26岁,.09.10初诊。
主诉:产后脱发4月。
现病史:患者于6月前剖宫娩1子,术中出血量多,产褥期身体较为虚弱,常自汗而出。产后乳汁量少,遂改予人工喂养。4月前出现脱发,洗发及梳理时常有大把头发脱落,且头发干枯易断,未予重视,脱发逐渐加重,遂特来求诊。辰下:脱发严重,头发稀疏,枯槁无华,身体消瘦,面色无华,头皮瘙痒异常,月经量少,色淡,时有头晕乏力,夜寐欠安,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9g赤芍9g
川芎9g生地12g何首乌12g
桑葚9g白鲜皮20g旱莲草12g
益母草20g牡蛎30g(先煎)
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09.24):脱发较前减少,头皮时有瘙痒,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加地肤子15g、蝉衣9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0.10):脱发明显减少,头皮瘙痒较前改善,面色改善,此次经来量正常,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旱莲草、益母草、牡蛎、蝉衣,加丹参12g、山茱萸9g、藁本9g。再服14剂。药后患者未再脱发,头皮瘙痒止,夜间睡眠安稳,余诸症皆瘥。
按语:脱发在西医学上认为是由于某些因素致使毛发由生长期过早进入静止期,头发毛囊和毛球萎缩,由终毛变为细的毫毛而引起。中医治疗脱发历史悠久,历代文献中早有相关记载。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病因是自身体虚及风邪侵袭,主要病机是肝肾不足,气血虚衰。如《疡医大全》云:“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致也”。
本案患者剖宫分娩,术中失血过多,血液亡失故而血虚,血为气之守也,气随血脱,故而气血两虚,气虚腠理不固,故见产后自汗而出;《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故而乳汁无以得下,而产后缺乳;发为血之余,头发生长赖血以充养,阴血虚无以荣养头发,故头发脱落;肾之华在发,《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云:“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荣在发”,发之生机根于肾,患者妊娠育胎,肾精耗伤,精血亏虚,故头发枯槁无华;血虚头皮失于濡养,化燥生风,故见头皮瘙痒异常;气虚血少,冲任血海不充,故见月经量少色淡;气血虚弱,清窍失养,故见头晕乏力;血虚失养,心神不宁,故夜寐欠安。四诊合参,此乃气血亏虚,血虚风燥之证。
吾师治以益气补血,祛风止痒,投以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化裁。方中当归辛温,主入血分,功能补血养血和血;生地养阴和营,使营阴得充;赤芍凉血兼以袪瘀;川芎辛温走窜,活血行气,使补而不滞。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此阳气衰落,不能生发……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吾师于四物汤基础上加入黄芪,意在取黄芪建立中气、补益精血之用,且与当归相伍合当归补血汤之意,以奏补气生血之功;加入桑葚、何首乌补益精血,墨旱莲滋阴益肾。气虚常致血瘀,且为产后多瘀,故用益母草活血祛瘀,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再加入白鲜皮祛风止痒,牡蛎潜阳熄风。
二诊时,药后症减,辨治准确,但头皮仍有瘙痒,故守方并加入蝉衣、地肤子,加强祛风止痒之功。
三诊时,脱发明显减少,头皮瘙痒较前缓解,面色改善,此次经来量正常。药已中的,故去墨旱莲、益母草、牡蛎、蝉衣,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加入丹参养血活血;以山茱萸补益肾精;加藁本一味,以其性升浮,善达巅顶,既可祛风,亦可作为引经药可使诸药之功上达头部。服上药14剂后,诸症皆瘥。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张喜奎诊郑婉蓉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