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医成长记听故事,学伤寒第十四回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18dz)

之“长征中医微讲堂”

案例

师生三人刚把这母子二人送走。诊室里又进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看上去体型偏胖,面色白皙,两颧微微泛红,两手交叉捂着胸口,步履还算自如。

01

“唉,可走到了。”老太太撑着桌子慢慢坐下来,说话时还有些气喘,“今天天气特别冷,我早晨一起来就觉得胸口闷得慌,估计是冠心病又犯了,自己含了颗麝香保心丸才感觉舒服些。我老伴去世得早,两个孩子都在国外,今天只好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来看医生,路上天寒地冻,公交车我不敢挤,打车又碰到上班高峰,在外面冻了半天才打到出租车。这不,心脏现在又感觉难受了。真是命苦哎。”

“老太太,您别伤心,给我讲一下您的病史吧。”仲小依安慰道。

“我有高血压病二十多年了,一直在吃着降压药。两年前开始经常出现胸闷、心慌,到医院检查了一下说我是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医生让我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丹参片、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等药物治疗。这两年坚持服药本来一直都控制得比较好,但今年冬天实在太冷了,所以最近又常觉得胸口不舒服,特别是一活动,就觉得心脏想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又把手按到胸口上,还轻轻地捶打着。

“这个症状就是《伤寒论》中描写的‘叉手冒心’吧。”席建中双手交叉按在胸前比划着老太太的样子,心里暗暗对古代中医临床观察的细腻感到由衷地钦佩。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仲小依脱口而出。

02

“你们说得完全正确。只不过《伤寒论》里描述的患者叉手自冒心是由于临床误治,发汗过多误伤心阳引起的。而这个病人则是属于内科慢性疾患,由于年高加之病久痰瘀阻络、心阳衰惫所致。虽然二者病因不同,但其病机则一,故临床表现也基本相同。”郭教授对两个弟子的发言做了肯定和补充,接着说道:“前面我们讲到过辨证目的是为了辨病机,疾病病机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着眼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但反过来,要认识病机到底该如何去辨证呢?这一点你们清楚吗?”

“我们在《中医诊断学》课程里学习了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书上给我们列出了各种不同证候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来做出相应的证候判断,这一过程就称之为辨证吧。”仲小依对书本知识了若指掌,但说完后又小声嘟囔道:“背书的时候觉得辨证很容易,反正只要出现了相应的临床表现就可以判定为某种对应的证候,可到了临床才发现,大部分病人的临床表现都不典型,不是错综复杂,难以区分辨,就是缺这少那,无法断定。好像没有人是照着书本生病的,所以真正辨起证来,还是很困难的。”

看着仲小依困惑的样子,郭教授笑了:“是啊,书本上所列的证候表现都是典型病人,也就是近年来医学院中常提到的SP(standardizedpatients)病人,他们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与临床实际还是有距离的。”

“临床病人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实习阶段,就需要我们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学习和把握如何辨证。”郭教授继续说,“一部《伤寒杂病论》,也就是医圣张仲景的一本临床诊治医案集,它不仅提出了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原则,还给我们指出了临床辨证用药的大法。”

看着两个弟子都认真地竖起了耳朵,郭教授却停下来拿起茶杯,故意卖起了关子。望着他们着急的样子,郭教授继续下文:“这就是临床辨证中抓主症的原则。也就是说,虽然中医证候中都对应着很多相关的症状表现,但其症状表现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却有主次之分。一般而言,每个证候往往有一个或几个症状是独特而有代表性的,这是证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简称为主症。临床只要掌握了证候的主症,就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有效地辨证处方。说白了,抓主症就是一种执简驭繁的辨证论治手段。现代也将《伤寒论》中主症与方剂间的对应关系称为方证相应。比如这个老太太,如果要根据课本来诊断她的心阳虚证,必须要符合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黯,苔白滑,脉或弱或结或代等一大堆表现。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却仅凭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这一主症,就抓住了其心阳不足的证候本质,提出用桂枝甘草汤来温振心阳治疗。叉手自冒心与心下悸就是桂枝甘草汤证对应的主症。”

看到两个弟子还有些不解,郭教授又说:“就像刚才泄泻的父子俩,大便黏腻臭秽是湿热泄泻的主症,而大便清稀如水,伴腹部冷痛则是脾胃虚寒泄泻的主症。临床只要抓住了主症,辨证处方用药就准确和快捷得多了。”郭教授一边说,一边开始书写处方:

桂枝15g,

炙甘草9g,

山萸肉9g,

墨旱莲15g,

女贞子15g,

刺蒺藜9g,

钩藤12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趁着郭教授开方的空隙,席建中开始仔细诊察起患者来,果然发现患者还有畏冷、舌紫、苔白等与心阳虚证相合的表现,但同时又注意到患者还有头昏、头胀,颧红,咽干,腰酸等与心阳虚证不符合的表现。

03

仲小依看着郭教授的处方,却不仅皱起了眉头:“老师,您的处方明明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嘛,为什么说是桂枝甘草汤呢?”

郭教授笑着说:“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单从方剂的药物组成来看,这个方子的确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加味方,可是如果再结合药物的剂量,这个方子就只能被称为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了。”

看到仲小依还有些不解,郭教授继续说:“这涉及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区别问题。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第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其主症是在心悸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这一心神不敛的症状,说明患者的心阳虚衰更重,因此仲景除了增加龙骨、牡蛎镇敛心神外,还将桂枝甘草汤中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的比例改成了桂枝一两、炙甘草二两。其目的是避免桂枝量大而过于辛散,进一步耗伤心阴心阳。你看我方子里桂枝甘草的比例是二比一,所以只能说是桂枝甘草汤。”

04

“那您为何还要用龙骨牡蛎呢?”仲小依有些不解。

“我发现患者还有一些心阳虚之外的奇怪症状。”席建中将自己的诊察结果说了出来。

“是的。之所以方子里加用龙骨牡蛎,就是因为患者除了心阳虚衰外,还有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阳浮越的表现。在这里我除了使用二至丸滋补肝肾,蒺藜、钩藤疏散肝风,还吸取了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的临证经验。他在脱证的治疗实践中,以《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为指导,总结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的经验。尤其在对虚阳浮越于上的上脱证治疗中,喻氏从‘畜鱼千头,必置介类于池中’的生活常识中,联想到‘鱼虽潜物,而性乐于动,以介类沉重下伏之物,而引鱼之潜伏不动’的原理,认为用药须加入介类潜纳浮阳之品,才能使真阳复返其宅,以与其阴相恋,即所谓‘治疗真阳之飞腾霄越,不以鼋鳖之类引下伏不能也。’使用龙骨牡蛎,就是借用畜鱼置介之理,收敛在上之浮阳。”

文章摘自:“小中医成长记”

更多“长征中医微讲堂的文章”,欢迎点击:

○第一回

○第二回“长沙方服用有讲究,论风寒中西迥不同”

○第三回“桂枝汤变化治喘嗽,辨病机论治可一统”

○第四回“新产妇汗漏用附子,治伤寒首当重阳气”

○第五回“小青龙平喘有奇功,性温燥中病速调整”

○第六回“产后痛妙用新加汤,调营卫桂枝第一方”

○第七回“辨头痛阳明用葛根,除巅疾温肝宜吴萸”

○第八回“皮肤病论治从太阳,疗风疹细说麻桂方”

○第九回“除寒湿麻黄加苍术,论表证病变涉六经”

○第十回“栀子豉加味疗风温,谈外感寒温本一统”

想了解更多,欢迎订阅“小中医成长记”

岳小强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df/3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