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
《金匮要略》。
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g,白芍、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6g。
水煎,去渣取汁,人阿胶烊化,分2次温服。
本方证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虚损,虚热内生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经皆起于小腹,与月经有密切关系。若冲任虚寒,血凝气滞,可引起漏下不止,或月经失调或小腹寒痛,久不受孕等。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及濡润不足,可引起口唇干燥如气血凝滞,内阻于里,可引起少腹里急而腹满等;若傍晚发热,手心发热,均系阴血不足所引起。治疗之时,绝非纯下瘀血所宜,而应以温养血脉与活血化瘀相结合。方中吴茱萸味辛、性温,
入肝、脾、胃经,暖肝血,和脾胃,温经散寒,为主药;人参、生姜、炙甘草入太阴补中益气,强壮脾胃,配合主药温中寓补,使其脾壮而有生血之源,为辅药;桂枝、白芍、当归、阿胶、川芎、牡丹皮入厥阴养血疏肝、行瘀活血,协助主药补中寓活,使其肝调则血脉通畅;半夏、麦冬、降胃逆而清肺燥、肺胃降敛则上热可除,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能使瘀去寒散,冲任得养,经血得以调和,故方名“温经”。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或久不受孕。
在临床运用时,如小腹冷痛较甚,可去牡丹皮、麦冬,加小茴香、炒艾叶;兼气滞者,加香附、乌药;如漏下色淡不止,去牡丹皮,加炮姜、炒艾叶、熟地黄;气虚者,加黄芪;阴虚内热明显者,去吴茱萸、桂枝、生姜、半夏,加入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经色紫有块者,去阿胶,加红花、桃仁;若属寒湿过甚而致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者,去麦冬,加附子、薏苡仁、茯苓、牡蛎等。
月经不调成因很多,本方只宜于冲任虚损,瘀血内阻者。若纯属血虚或情志等其他原因所致者,则不宜用。
现代应用1.妇女不孕症
刘某,女,28岁。初诊:患者结婚6年无生育。其丈夫检查一切正常,排除男性不育。患者月经正常,唯临经时下腹胀痛觉冷,腰部酸痛,手足不温,大便结,脉象沉细。此乃属
冲任失司,下焦受寒,肝脾不和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投以温经汤加味疗之。方药吴茱萸、当归各15g,白芍20g,肉桂2g,人参、阿胶、半夏、甘草各6g,川芎、生姜各9g,桂枝、牡丹皮、淫羊藿、炒续断、补骨脂、狗脊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自诉此次来月经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又嘱患者按原方服药15剂,同时,测基础体温,有无排卵现象。三诊:经测基础体温无排卵现象,脉虚。再投以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熟地黄各15g,当归20g,白芍、人参、炮姜、阿胶、牡丹皮、甘草各6g,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路路通各10g,丝瓜络8g,鹿角粉(含服)4.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共10剂。相隔30天后再诊,患者自诉纳呆呕恶,精神疲倦,诊得脉象滑,乃早孕之象,妊娠试验阳性。
此例为原发性不孕,测基础体温呈单相,无排卵现象,禀赋虚弱,形体瘦弱,脉证合参,实属冲任亏损,脾肾阳虚。由于肾阳虚寒,脾运乏权,真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而致宫寒不孕。投以温经汤,加肉桂,改生姜为炮姜,温运脾阳吴茱萸温中散寒,熟地黄、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补肾壮阳;配以当归、白芍补血理气等药。使阴阳平衡,冲任得乔,而促进其排卵。仅诊治4次,患者已经怀孕。
2.阳痿
王某,男,27岁,已婚。患者5年前结婚,一直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医院诊断为阳痿。医院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自诉阳痿不举,腰酸腿软,小腹冷痛,肢体倦怠,全身乏力,头痛耳鸣,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淡少苔,脉沉细。此乃属脾肾两虚,下焦虚寒所致。治宜用温经汤加减,以达健脾、补肾、温经、散寒之功。处方:人参20g,吴茱萸、当归、沙苑子、丁香、荔枝核各15g,白芍、桂枝、阿胶、牡丹皮各10g,熟地黄、枸杞子各25g。将上药用黄酒ml浸3天后,再煎煮1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1天后备用。用时,每取25~50ml,分10~15次频频饮之。本例患者经连服2剂获得痊愈。第2年其妻已生育一男孩,随访5年未见发作。笔者用上方治疗阳痿15例,其中治愈13例,好转、有效各1例。一般服1~2料药即治愈。
3.慢性前列腺炎
本病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疾病,以中、老年居多。久患此病,能使下焦气血瘀阻,有些医生往往错用清热解毒及抗生素类药治疗,收效甚微,反而使局部瘀滞加剧。临床实践经验证明,慢性前列腺炎系局部瘀血阻滞日久所致,其本属血清寒凝,宜采用温经汤治疗,方可达到温经散寒,养血化瘀之功,其痼疾即可解除。王某,男,60岁。患者尿频,尿痛,排尿困难6个月余。经某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西医治疗3个月余无效,请余诊治。诊见患者身体消瘦,面色无华,情绪低落,舌淡苔白,脉象沉细。主诉会阴部隐痛不止,痛引小腹,腰膝酸重,坐浴热水,可暂缓解。辨证乃为瘀血阻滞,下焦虚寒。投以加味温经汤治之。处方吴茱萸、当归各15g,人参8g,川芎5g,炙甘草、法半夏各6g,白芍、桂枝、阿胶(烊化)、牡丹皮、生姜、麦冬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内服。服用7剂,上述症状大减。又以上方服药6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笔者曾治此类患者9例,均获痊愈。
4.原发性痛经
治疗组40例,用温经汤加减:党参、蒲黄、阿胶珠、香附各15g,白芍20g,川芎、当归、巴戟天、桂枝、延胡索、川楝子、牡丹皮各10g,山茱萸12g,吴茱萸、甘草各6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7?开始。对照组36例,用吲哚美辛胶囊25mg,每天2次,餐后服于月经来潮前3日开始,用至本次痛经消失为止。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分别痊愈22例、5例,显效10例、7例,有效6例、18例,无效2例、6例,总有效
率为95%、83.3%。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