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钓友们在鱼饵及诱食剂的自制方面少走弯

对于垂钓者而言,鱼饵及诱食剂的自制是一件令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因可用于鱼饵及诱食剂制作所使用的原料非常广泛,并由此塑造出了鱼饵及诱食剂的多样性,使得鱼饵及诱食剂在原料配伍上越发显得高深莫测。越是神秘的事情就越会引发人们的探索,所以才会有众多渔友对鱼饵及诱食剂的自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至于成效当然是有得有失,偶然间也会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发明大多出于偶然,但绝对不能忽视偶然中所存在的必然性。“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勤于思索、努力尝试”是必然会得到结果的开门钥匙。为使渔友们在鱼饵及诱食剂的自制方面少走弯路,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①、鱼饵底窝料的自制方法:

底窝料是鱼饵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窝料的好坏以及做窝手法的正确与否是渔获的关键。而窝料的种类选择又与垂钓方式息息相关。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窝料的自制方法:

a、药米:药米是最常用的窝料之一。泡制药米关键是要掌握药酒与小米的比例(药酒1/小米6)。药酒用量少,小米吃不进药酒,甚至还会有干米,打窝子时漂浮于水面,效果也差;药酒用量大了,小米就会被药酒给“淹死”,连小米自身的香气都埋没了。在泡制药米时,小米不能装满容器,要留出小米遇酒膨胀的空间。开始先往小米里少兑药酒,勤摇晃装小米的容器,看到小米见湿而容器底部没有药酒余留即可。

b、其他籽实类窝料:除了使用小米之外,也可以用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及江米等其他农作物的籽实来自制窝料。至于诱食剂的添加可以采取蒸、焖、煮、泡等多种手法,但要以经济和实用为目的。

c、鲫、鲤混合窝料:鲫鱼和鲤鱼的食性很接近,自制窝料时可以考虑其兼容性。下面首先假设一个简易的基础窝料配方,然后再根据其他需要进行改进。例:主要原料为豆粕10%+花生粕(或菜籽粕)10%+次粉10%+鱼粉10%+酒糟15%+食盐5%+麦麸25%+药米10%+预混料5%=%;在自然水域垂钓使用时,该配方中的诱食剂选项可以定格在营养类上;如果针对钓鲤鱼的话,可以将麦麸25%的使用量减少5%,换成酵母粉5%。如果针对钓鲫鱼的话,可以将麦麸25%的使用量减少1%,添加1%的VB2。同样使用这个基础窝料配方,在竿坑垂钓时,可以将配方中的诱食剂选项可以定格在呈味类上;5%的诱食剂使用量中还应该包括含有一些抗应激药物。另外,也可以将基础窝料配方在比重上做一下调整,如果针对钓鲤鱼的话,可以适量增加豆粕、花生粕的使用量,如果针对钓鲫鱼的话,则可以适量增加次粉及麦麸的使用量。而如果针对钓养殖鱼的话,还可以将鱼粉10%的使用量换成颗粒10%,等等。当然,根据垂钓所需,可以设计出很多种基础窝料的配方,我们在前面概述的那些常用的鱼饵原料也都可以使用。但如何使基础的东西能够得到升华,同样是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

d、草鱼混合窝料:根据草鱼的食性,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个简易的基础窝料配方,例如:主要原料为豆粕10%+花生粕(或菜籽粕)10%+玉米面10%+鱼粉10%+苜蓿草粉15%+食盐5%+酵母粉5%+麦麸20%+药米10%+预混料5%=%;至于如何进行再调整可参考前面介绍过的内容。

e、鲢、鳙混合窝料:因鲢、鳙属于生活在上层水体中的鱼类,所以窝料的比重要以轻为主,也就是要尽量减少饼粕类原料的使用量。例如:主要原料为麦麸40%+次粉20%+玉米面10%+酵母粉5%+增白剂1%+酸奶4%+食盐5%+药米粉10%+预混料5%=%;

②、鱼饵钓饵的自制方法:

商品饵与自制饵最大的区别就是商品饵在制作上要考虑成本核算,而自制饵要力求的是所用原料的来源要取之方便。总之,自制饵可以使用的原料(包括各类添加剂)很多,可根据需要酌情而定。例如:使用蚕豆粉、羊油对钓鲫鱼能起到一定的诱食作用;从农贸市场买些廉价的陈年虾仁,经粉碎后添加在钓饵中,可以令翘嘴鲌穷追不舍;将牛胎盘烘干后研磨成细面,适量添加在钓饵中,对钓黄颡鱼有奇效;等等。假如一次性配制的基础料量比较大的话,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防腐剂或防霉剂,用于防止鱼饵的霉变和腐烂。除了我们在前面概述中所介绍过的防腐剂和防霉剂之外,一些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和防霉剂也可以使用。例如:山梨酸甲、山梨酸钙、鱼精蛋白、苯甲酸钠、过氧乙酸以及邻苯基苯粉、噻苯咪唑、硫氰酸钠和过氧炭酸钠等等。其添加量可参照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

a、籽实类饵:在垂钓中,有些农作物的籽实略经加工就可以作为钓饵使用。例如:将米饭团滴入少许药酒后,米饭团就会自然散开,再撒上一些淀粉(藕粉或菱角粉)即可使用。垂钓时用米粒上钩对钓鲫鱼效果很不错,米粒上粘带的淀粉(藕粉或菱角粉)还可以起到雾化的作用。又例如:用药酒或其他液体诱食剂泡制玉米,在钓鲤鱼或草鱼时使用极为方便。

b、复合基础饵:钓饵与窝料的自制原理基本相同。作为钓饵,其用料要尽量加工的精细一些,饼粕类原料也要磨成粉状后再使用。最简单的基础饵就是颗粒粉,颗粒状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方很多,主要有开口饲料和成鱼饲料两大类,其所用原料大同小异,关键的区别在于其预混料的成分和添加量。使用颗粒粉作基础饵,需适量添加一些膨涨剂,最好同时添加一些“雪花粉”和“拉丝粉”,用以调整鱼饵的状态。另外,由于自制鱼饵所选用的原料基本上都未经过膨化处理,开饵后的鱼饵状态很难达到要求,所以在自制饵中最好添加一些有膨松作用的原料,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硫酸铝钾和磷酸氢钙等等。其添加量仍可参照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

c、鲫、鲤混合钓饵:简单的制作可以按下面的配伍比例来尝试:膨化玉米粉30%+颗粒粉20%+雪花粉30%+拉丝粉10%+药米5%+预混料5%;在钓饵中适量添加一些药米有助于补充窝气。如果野钓,可以将颗粒粉20%的使用量减半,改成添加鱼粉10%;膨化玉米粉和颗粒粉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所钓对象鱼的种类进行修改或互换。如果不使用颗粒粉,也可以将其他饼粕类原料磨细后添加使用。

d、草鱼混合钓饵:使用发酵后再磨成面的小麦粉(或次粉),对钓草鱼和鲢、鳙效果都不错。可以这样尝试:发酵小麦粉(或次粉)15%+膨化玉米粉20%+颗粒粉20%+雪花粉20%+拉丝粉10%+山查粉5%+药米5%+预混料5%=%;

e、鲢、鳙混合钓饵:针对鲢、鳙所使用的钓饵与窝料的要求基本相同,所强调的还是比重问题。将鲢、鳙底窝料略加修改便可做钓饵使用:麦麸40%+发酵小麦粉(或次粉)20%+玉米面10%+米糠10%+增白剂1%+酸奶4%+药米粉10%+预混料5%=%;

③、鱼饵成型饵的自制方法:

成型饵使用方便,在诱食过程中的缓释效果也较好。因此,成型饵也是垂钓中常用的鱼饵种类之一。

a、颗粒:颗粒是典型的成型饵,作为商品的颗粒饵绝大部分都是由颗粒机制成的。渔友们在没有颗粒机的情况下,一样可以自制颗粒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混合好的基础原料放到筛网上,然后用力挤压即可成型。调配和混合原料关键在于原料与水的比例,加水量不要过大,一般以1KG原料添加ML水为准,这与使用颗粒机制作时的原料用水量是有区别的。为了能提高颗粒饵的成型率,还可以在原料中适量添加一些增稠剂或胶凝剂,最常用的除了前面介绍过的之外,还有琼脂、阿拉伯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钙、酪蛋白、洁冷胶、变性淀粉和壳聚糖等等。其添加量仍然需要参照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

b、砣饵:砣饵的使用在我国北方并不多见,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使用砣饵垂钓则比较普遍。砣饵的自制也很简单,原料的混合调配与颗粒饵相同,只是在用具上需要将筛网换成模具,做法与扣月饼极其相似。在砣饵的自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砣饵的比重问题,因砣饵成型干燥后会失去大量的水分,这就有可能使得砣饵本身的自重小于水的比重,因而导致砣饵不能入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原料的混合调配中,根据需要适量添加一些滑石粉或其他物质,以增加砣饵自身的重量。

④、中草药诱食剂的自制方法:

云、贵、川是我国主要的中草药产地,而在这些地区垂钓的渔友也是接触和使用中草药作为鱼饵添加剂最早的群体。随着垂钓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各种以中草药为鱼饵添加剂的民间配方也在到处流传。因中草药的品种甚多,加上其配伍的多样性,常常会令很多渔友对此感觉如坠云雾、迷惑不解。又因使用含有中草药成分的鱼饵往往渔获可观,才会引发出渔友们对药饵的探索热潮。揭开神秘面纱的唯一手段就是科学的认知,从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及药性入手,到分析中草药配伍的结构及原理,只有逐习渐进才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与中草药诱食剂的自制的基础知识:

a、中草药常用原料的简介:在垂钓中可以用作添加剂使用的中草药原料多的枚不胜举,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余种中草药品种之中,通过实验,对鱼类能起到诱食和抗激作用的就已知有近种之多。下面简单列举一些最常用的品种:

⑴、麝香:有关使用麝香参与垂钓的话题传说已久,是非争议也很大,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就多作一些解释。麝之香气能够有很强的穿透力,所以称之为麝。其形体似獐,故又称为香獐。今陕西、益州、利州河东各路山中都有麝出没,并且在秦州、文州等少数民族地区更多。麝香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生香,也称遗香。麝的脐处有膜袋,麝主要捕食小型昆虫及爬行动物,也会将很多虫、蛇之类的战利品收藏于脐处的膜袋之中。当膜袋装满后会引起麝的脐腹涨痛,此时麝便会自己用爪剔出一些“囊中之物”(即遗香),然后再拉出屎尿来覆盖它。遗香极难得到,而且价值连城。据说有遗香聚集的地方,远近寸草不生,或草木皆变得焦黄。麝常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产香,如遇到麝的藏香之所,可获得的遗香量远比捕杀麝所获得的麝香量要多出很多。麝香的第二种是脐香,脐香基本上是捕杀麝后而取得的。目前我们在药房及市场上常见的麝香大多是脐香。麝香的第三种是水香,产于水麝。水麝已濒临灭绝,因而几乎再也看不到有水香的踪迹了。麝香为鹿科动物(麝)成熟雄体内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味辛性温,无毒。主要含有麝香酮等二十余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菌、强心和增强免疫功能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麝香的香气及穿透力来起到聚鱼的作用,其次是利用麝香内所含有的其他昆虫、爬行动物的血液、体液等经干燥转化的物质,来触发鱼类的敏觉感受器官。再有就是麝香对鱼类也具有一定的抗应激的作用。不过,麝香因为物种稀少而价格昂贵,所以不应该因垂钓而浪费名贵的中草药资源。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型的或经过化学合成的呈味剂脱颖而出,在气味的阈值和穿透力等方面可以超过麝香的原料比比皆是。因此,即使将麝香用于垂钓其效果也已经不再神奇了。另外,鉴于遗香的形成原理,假如我们人为的将一些昆虫或小型爬行动物用皮囊或蛇蜕进行包裹,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干燥后,虽然不一定会产生出什么香气(麝香在气味浓度过大时其味道极臭),但在对鱼类敏觉的刺激上同样能复制出麝香所能起到的作用。故此,放弃使用麝香参与垂钓,起码在目前应该是一种睿智的选择。至于麝香在垂钓中的使用方法,我们姑且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常识介绍给大家。取麝香适量用纱布裹好后,置于容器内。麝香下面预先放好一些谷物,目的是在保存麝香时预防麝香被虫类嗑咬,设有谷物即可转移虫类嗑咬的目标。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封后,容器内的谷物需以新换旧。所换出来的谷物可以用于垂钓,采用这种方式所得到的谷物被叫做“麝香熏米”。这是将麝香融入垂钓中的唯一正确的使用方法,其他诸如将麝香泡酒或直接添加到鱼饵中等做法均不可取。

⑵、阿魏:产于西番(今新疆和阿拉伯等地区)及昆仑等地。阿魏为伞科植物,味辛性平,无毒。作为药品的阿魏是从阿魏树中渗出的乳状树脂。其品种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主要含有阿魏酸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菌、抗溶血、降血脂和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阿魏自身所独有的臭秽气味,使饵料散发出类似腐败的味道,从而达到投鱼之所好的目的。其次是抗应激。将阿魏磨成粉末适量添加在钓饵中,春秋两季易中大鱼。

⑶、灵草:灵草也叫灵香草,又名零陵香。(有其他资料称灵草就是甘草或灵芝,这几种叫法都是错误的。)今湖、岭诸州皆有出产。灵草为报春花科植物,味甘性平,无毒。主要含有香豆素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祛寒、镇痛和消除胸腹胀满等。灵草多生下湿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浓烈香气。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香气以增加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

⑷、排草:也叫细梗香草,分布很广,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均有出产。排草为报春花科植物,味甘性平,无毒。主要含有甲基胡椒酚等十余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清热、解毒、祛风、止咳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排草的香气以增加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

⑸、香松:香松也叫甘松,生于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及**等地。香松为败酱科植物,味辛、甘性温,无毒。主要含有甘松新酮等近三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镇静、治心腹胀及下气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香松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倍左右)来提高和扩展诱食因子的作用发挥范围,其次是抗应激。另外,香松具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增加到鱼饵中可以增加或提升饵料的诱食效果。

⑹、甘草:又叫甜草根、红甘草等,生长于蜀汉,陕西、河东等地也有出产。甘草为豆科植物,味甘性平,无毒。主要含有甘草酸等十余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病毒、解毒、止咳和抗溃疡活性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甘草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倍左右)来提高和扩展诱食因子的作用发挥范围,其次是抗应激。

⑺、丁香:别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产于昆仑及交州、爱州以南地区。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味辛性微温,无毒。主要含有丁香油酚等近二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菌、镇痛、麻醉、驱虫、健胃和祛痰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丁香的香气和极高的呈味度以增加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

⑻、桂皮: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产于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桂皮为樟科植物,味辛性温,无毒。主要含有桂皮醛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止痛、活血、开胃、散寒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桂皮的香气增加或提升饵料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为食品工业之重要香料。

⑼、山奈:山奈的别名很多,如:三萘子、三赖、山辣、沙姜等。产于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山奈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温,无毒。主要含有山奈酚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消食、止痛、温中散寒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山奈的特异气香来提高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

⑽、八角: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八角为茴香科植物,味辛、甜性温,无毒。主要含有茴香醛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驱虫、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和兴奋神经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八角的特异气香来提高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八角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恶甘草,即不能与甘草同用。

⑾、小茴香:别名称谷茴香、谷茴等,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和辽宁等地。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味辛、苦性温,无毒。主要含有茴香醚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活血、利气、止痛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小茴香特有的强烈香气香来提高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

⑿、鱼腥草:鱼腥草的别名有十几种之多,省略介绍,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味辛、性微温,小毒。主要含有癸酰乙醛等二十余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菌、抗病毒、利尿、镇痛以及提高机体兔疫力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调整饵料的适口性,其次是抗应激。

⒀、墨旱莲:墨旱莲的别名也有十几种之多,同样省略介绍,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等地。墨旱莲为菊科植物,因产地不同,墨旱莲具有两种不同的特性:一、味微咸、性寒;二、味甘酸、性平,皆无毒。主要含有烟碱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止血、清热、解毒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

⒁、大黄:别名称将军、黄良、火参等,生长于川北或陇西。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无毒。主要含有芦荟大黄素等20余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泻下、利尿、活血、止血、镇痛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

⒂、香薷:香薷即人们平时食用的香菜,各地均有生产。香薷为唇形科植物,味辛性微温,无毒。主要含有百里香酚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发汗、解热、镇咳、祛痰。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调整饵料的适口性,其次是抗应激。

⒃、胡椒:别名称白胡椒、黑胡椒。生长于我国南方各省。胡椒为胡椒科植物,味辛性大温,无毒。主要含有胡椒碱等二十余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杀虫、镇痛、健胃和抗惊厥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调整饵料的适口性,其次是抗应激。如果说鱼类喜欢吃辣椒这的确很荒唐,但低度适口的辣味确实也能起到刺激鱼类味觉的作用。

⒄、川芎:别名芎藭等,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味辛性温,无毒。主要含有川芎酚等近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祛风、止痛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其次是调整饵料的适口性。川芎恶滑石、黄连、黄芪等,反藜芦。

⒅、沉香:又名海南沉、白木香等,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伊朗、泰国等地,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也有栽培。沉香为双子叶植物,味苦性温,无毒。主要含有丙酮等近二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行气、止痛、、止呕、平喘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借助其香气来提升鱼饵的诱食效果,其次是抗应激。

⒆、细辛:其它名称有小辛、细草、少辛和独叶草等,生长于华阴山谷,在东阳临海也有出产。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味辛性温,无毒。主要含有甲基丁香油酚等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菌、镇痛、麻醉和兴奋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

⒇、辛夷:别名有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等,生长于汉中、魏兴及梁山的山谷中。辛夷为木兰科植物,味辛性温,无毒。主要含有a-松油二环烯等十几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为镇痛、降压、麻醉和抗变态反应等。用于水产诱食剂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

b、中草药常用原料的配伍:通过对中草药常用原料的了解,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将中草药用于水产诱食剂中,虽然有很多中草药的品种对鱼类的嗅觉、味觉以及敏觉会发挥出不同的刺激作用,但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的作用还是抗应激。既然绝大部分中草药对鱼类都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那么,我们在原料的配伍上就可以先将抗应激的作用忽略,去追寻如何利用中草药来提高对鱼类的嗅觉、味觉以及敏觉的刺激作用。在中草药的使用及配伍的目的方面,诱食与治病是大相径庭的两种概念,所选用的原料在定位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中草药配伍中所忌讳的“畏”与“反”等现象很少会出现,但也不能忽略会有其他拮抗现象的发生(拮抗是指不同因素对某一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简单说就是抵抗的意思)。复方的形成是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得到最后的落实,复方的形成起源于原料的配伍,两种(或多种)原料的结合能否产生超出两种(或多种)原料本身的功效,是最基本的配伍需求。一般在冬季冰钓时,是试验的最佳时机。因为冰钓时选择钓点很容易,用饵(主要是窝料)的诱食效果比对起来也较方便。因为冰钓时水体温度相对较低,试饵时对原料的呈味度要求并不高,所以原料的使用量也相对小于往常。这不仅会降低试验成本,而且还容易发现除了呈味度以外的对于鱼类有其他诱食作用的原料品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首先在众多的原料中试验出对鱼类有诱食效果的种类,然后再这些品种由少到多进行配伍试验。在气味方面,呈味度低的中草药品种在使用量上要尽量多于呈味度高的中草药品种,这主要是为了调节混合后的香气在呈味度上能够达到一种阈值间的和谐,以便使所有参与配伍的中草药品种都能发挥出其作用。在味道方面,把香蕉、黄瓜和雪梨混合在一起,能使人感觉出有哈密瓜的味道。当然,鱼类与人类对于味道的喜好各有不同,但对原料在配伍中的调配原理却是相同的。至于鱼类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味道仍众说纷纭,这与鱼类的种类、鱼龄、生活环境都有一定的密切关系。有人认为鱼类喜欢吃甜的东西,所以就经常往鱼饵中添加一些蜂蜜或红糖,其实根本不知道蜂蜜或红糖对鱼类会有怎样的诱食原理,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了解蜂蜜或红糖在鱼饵中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像这种盲目的添加行为是配伍最忌讳的,不管使用什么原料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使用的目的以及其原料可能发挥出的作用。在鱼龄方面,一般来说幼鱼喜欢鲜、腥味;成鱼喜欢鲜、甘味;老鱼和体形较大的鱼类则喜欢苦、臭味。在鱼的种类方面,无鳞鱼类喜欢鲜、腥味;养殖鱼类喜欢鲜、甘味;野生鱼类则喜欢苦、臭味。如果要使配伍后的复方能达到广谱性的要求,那么就应该首先解决如何满足鱼类适口性的问题,也就是在原料配伍方面要考虑如何使鲜、腥、甘、苦、臭等味道能够兼备。回过头来我们再顺便说一下蜂蜜或红糖:蜂蜜是昆虫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经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使其发酵,然后再回到蜂巢中吐出的蜜。蜂蜜是糖(主要是单糖)的过饱和溶液,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将蜂蜜用于垂钓有三个目的:一是利用其甜度调整鱼饵的适口性;二是利用其药理作用以增加抗应激的效果;三是刺激鱼类的敏觉感受器官以提高鱼饵的诱食功能。蜂蜜本身就含有昆虫蜜蜂的体液,对鱼类的敏觉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类似作用的物质在中草药的品种中还有很多,如洋油、獾油、羚羊角、牛黄、鹿茸以及蛇、龟类动物等等。有人将保健药酒用于垂钓有时效果也不错,其原因大概也与此有关。红糖一般是指甘蔗经榨汁、加工、浓缩后形成的带蜜糖,红糖中所含有的物质实在太多,诸如: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叶酸、电解质成分、多种维他命、抗氧化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等等。将红糖用于垂钓也有三个目的,前两个与蜂蜜相同。第三个目的是利用糖在水体中的溶解来传递鱼饵中的其他的诱食物质。当对所使用的原料的特性能做到了如指掌时,配伍或使用这些原料时才会显得得心应手。

c、配方点评示例一:(中药6君子之一:阿魏、丁香、山奈、甘松、肉桂、甘草):在这个方子中,甘松和甘草对诱鱼来说在作用上基本相同,选用其一即可。丁香的呈味度极高,应尽量少放。相反,阿魏可以适当多放一些。肉桂的果实本身质量的密度很大,与上述草药在酒中很难同步浸出药效,不如改用桂皮(肉桂也叫桂皮,但有地方也将桂树的果实叫肉桂)。山奈对鲫鱼的诱食效果很好,可以根据选钓对象鱼来调整山奈用量的大小。通过试验,阿魏与八角配伍能使二者的功效皆有所提升,又因八角不能与甘草同时使用,最好将原来方子中的甘草换成八角。

d、配方点评示例二:(中药6君子之二:灵草、排草、香松、小茴香、滑石、大黄):在这个方子中,香味有余而臭味不足,所以很难诱到大鱼,使用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没有“后劲”。滑石与大黄的药理作用相近,可留其一。滑石与大黄的确都有利下的作用,因而会造成直观上的误解,过去曾一直流传“滑石和大黄被鱼类吃后会引起鱼类的腹泻,然后继而空腹抢食”的说法纯属谬论。

e、配方点评示例三:将中药6君子之一+二进行综合改进,就可以得到一个效果很不错方子:“灵草10克、排草10克、香松10克、阿魏20克、丁香5克、山奈10克、肉桂10克、八角20克、小茴香10克、胡椒5克;”,其中:灵草、排草、香松、丁香、山奈、肉桂、八角和小茴香起到了制造混合香气的作用;同时丁香还起到了提高呈味度的作用;香松和胡椒起到了调节鱼饵适口性的作用;同时香松还起到了传递其他诱食物质的作用;八角协同阿魏起到了“后劲”的作用。物尽所用,宁缺毋滥,这是配方“好”与“坏”衡量标尺之一。

f、药酒的泡制:欲从中草药品种中提取出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用酒泡制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自制垂钓用药酒与泡制保健药酒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使用以及用途两方面。对用于垂钓的药酒泡制,最好选用45度以上的纯粮食白酒(使用45度白酒泡好中草药后酒的度数会下降,约在38度左右),白酒与中草药的用量比例大约是:0酒/-克中草药。浸泡的时间不怕长,一般可以以一个月为一个泡制周期。如果着急使用,浸泡一个星期后也可以使用。关于草药混合与分别泡制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已定型的配方可以混合泡制;正在研制和调试中的配方可以将所用草药分别泡制,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每味草药的诱食功效以及配伍后效果的提升程度。

g、药粉的自制:药粉的自制方法有三种,一是将所需原料经配伍后直接粉碎研磨成药粉;二是将泡制好的药酒融入载体中转化成药粉;三是在用药酒转化成的药粉中添加其他原料粉末,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合成药粉。先说说第一种,列举一个最简单的配方“中药三剑客”:八角55克+丁香15克+桂皮30=克;先将上述三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后研成粉末,然后再用沙锅进行干炒后即可保存或使用。下面再说说第二种,用泡制好药酒来勾兑淀粉(药酒1/淀粉4),除了淀粉,也可以选用其他的物质来充当载体。载体的专用术语是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而现在已经很广泛地用于形容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与传播。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能够承载药酒内所含有的物质的物质称之为载体。最后说说第三种,很简单,取适量“中药三剑客”药粉添加到用药酒勾兑好的淀粉中即可。这不过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其实可以用于药粉配伍的原料也很多,未必非要添加“中药三剑客”,添加什么都行,只要能够对鱼类有诱食作用的就可以。

⑤、鱼饵预混料的配制:

预混料其实就是渔友们通常所说的“小药”,也是饲料添加剂的一个种类。配制预混料可以使用的原材料极为广泛,在配伍方法上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在市场上能够看到几十种或上百种“小药”的陈列展销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饲料行业设计及配制预混料时,多以吨为总量来计算预混料内各种原料的使用量。在这里,我们将以公斤为总量来进行设计或配制。也就是说,在下面将要列举的一些配制方案中,其预混料原料的使用量是每公斤鱼饵所需的添加量,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a、营养类:本文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营养类原料,如氨基酸类、蛋白质类和维生素类等等,营养类原料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参与配伍使用。说是营养类预混料,但所使用的原料未必只局限于营养类的范畴之内,不过是以营养类为主,突出以营养物质诱鱼的可行性。诱鱼与养殖不一样,我们不用去考虑鱼类的生长因素,只做到能把鱼诱来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营养类预混料因呈味度略低,仅适用于野钓或在水体质量相对较好的水域垂钓时使用。即使添加了一些呈味度偏高的物质,如果用于竿坑垂钓的话,其营养类物质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也极为有限。故此,目前所有的“小药”在使用方面基本上都是有针对性的,假如也能够达到广谱性,那就不是也不能叫做“小药”了。我们首先列举一个适合野钓用的营养类鱼饵预混料的配方:氧化三甲胺1克+甜菜碱3克+大蒜素0.5克+复合氨基酸精粉(食品级)15克+多维素1.5克+5′-呈味核苷酸二钠0.5克+乙酰硫磺酸钾(安赛蜜)1克+其他原料27.5克=50克;如果方便的话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如卵磷脂、生物酞和牛磺胺等等。也可以将甜菜碱3克+大蒜素0.5克换成二甲基-丙酸噻亭1克。当然,由于可用原料甚多,所以能够设计出更多的更合理的配方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在这里所列举的配方只不过是希望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不管使用什么原料,前提还是要了解该原料的特性,要知道该原料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其最好的作用。

b、调味类:调味类预混料主要作用于改善鱼饵的适口性,因注重的是味道而不是气味,所以其呈味度也相对较低。在调味类预混料中,实际所含有的调味类原料的使用量也并不高。酸味、甜味、苦味、辛味、咸味和鲜味等等都属于调味的范围内。具有调味作用的物质在预混料能够起到味道的定位,以适应垂钓对象、垂钓环境以及钓法的需要。如钓鲫鱼、鲤鱼、草鱼或鲢鱼、鳙鱼等混养坑时,预混料的味道需要具备一定的偏酸性,因而可以在营养类配方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酸性调味类原料。例如:氧化三甲胺1克+甜菜碱3克+大蒜素0.5克+复合氨基酸精粉(食品级)15克+多维素1.5克+5′-呈味核苷酸二钠0.5克+乙酰硫磺酸钾(安赛蜜)1克+富马酸(延胡索酸)1克+其他原料26.5克=50克;乙酰硫磺酸钾(安赛蜜)是甜味剂是一种,欲增加鱼饵的甜味,可以添加的原料还有很多,如:蛋白糖、甘草甜素、麦芽糖、甜菊糖苷、木糖醇以及山梨糖醇和乳糖等等;如果欲增加鱼饵的鲜味,除了氨基酸类营养物质外,还可以添加的原料有牡蛎粉、琥珀酸二钠、柠檬酸钠、鲜贝素、核糖核苷酸类以及复合鲜味剂类等等;如果欲增加鱼饵的咸味很简单,添加一些氯化钠(食盐)就可以了,也可以添加一些L-二谷氨酸镁、L-谷氨酸一钠或谷氨酸盐酸盐等;如果欲增加鱼饵的辛味,可以添加一些中草药中属于香辛类的粉剂即可;如果欲增加鱼饵的苦味,不妨添加一些盐酸奎宁、硫酸奎宁、咖啡因、可可碱或苦木提取物等等。总之,不论使用或添加任何原料,都应该有个限量,适可而止。

c、呈味类:呈味类预混料一般是指有气味区别及呈味度较高的鱼饵添加剂,气味的区别可分为果香、酒香、薯香、酱香、奶香、藻腥、海腥以及腐臭等等。一些呈味类的香精或香基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原料进行配伍使用。我们再列举一个适合在竿坑使用的呈味类鱼饵预混料的基础配方:氧化三甲胺1克+甜菜碱3克+大蒜素0.5克+5′-呈味核苷酸二钠0.5克+乙酰硫磺酸钾(安赛蜜)1克+乙基麦芽酚15克+其他原料29克;在这个配方中,去掉了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呈味度较低的原料,取而代之的是呈味度较高的乙基麦芽酚等。如果需要修改配方的诱食结构,同样可以将甜菜碱3克+大蒜素0.5克换成二甲基-丙酸噻亭1克。如果欲使其增加或呈现出果香味,可以添加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a-松油醇、丙二醇、柠檬醛、十二醛、香茅醛、乙烯醛以及香兰素等原料;如果欲使其增加或呈现出酒香味,可以添加甲酸乙脂、乙酸乙脂、丁酸乙脂、乳酸乙脂和苯乙醇、郎姆醚等原料;如果欲使其增加或呈现出酱香味,可以添加一些酵母提取物等;其实复合氨基酸精粉和水解植物蛋白等都具有一定的酱香气味。如果欲使其增加或呈现出奶香味,可以添加一些鲜奶精或椰子醛、丁二酮、辛酸、丙酸以及甲基乙酰原醇等原料;如果欲使其增加或呈现出藻腥味,可以添加一些海藻抽提粉或异戊醛、三甲胺等;如果欲使其增加或呈现出海腥味,可以添加一些鱼腥素、海鲜素、贻贝粉或三甲胺、二甲基庚醇等等;如果欲使预混料提高其呈味度,可以增加乙基麦芽酚的使用量或再添加一些其他具有增味作用的原料,如L-谷氨酸一钠(味精)、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等等。目前已知的可以用于调味作用的天然等同香料(食用)或人造合成香料(食用)大约有1余种之多,调味及其配伍的体系之庞大由此可略见一斑。调节预混料气味的走向目的是为了满足鱼类对鱼饵的适口性,而掌握预混料呈味度的高低目的则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垂钓水域。

d、抗应激类:除了本文前面提高过的一些抗应激物质及中草药以外,还有一些物质对鱼类也具备一定的抗应激功能,如生姜汁、百里香酚、电解多维素、果导片(西药)等等。在预混料的配方中略添加一些具有抗应激功能的原料,对鱼饵在诱食功能上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有个很简单的添加办法就是,在预混料的基础配方中直接添加一些中草药粉剂即可。如:(野钓)氧化三甲胺1克+甜菜碱3克+大蒜素0.5克+复合氨基酸精粉(食品级)15克+多维素1.5克+5′-呈味核苷酸二钠0.5克+乙酰硫磺酸钾(安赛蜜)1克+中草药粉剂20克+其他原料7.5克=50克;或:(竿坑)氧化三甲胺1克+二甲基-丙酸噻亭1克+5′-核苷酸二钠0.5克+乙酰硫磺酸钾(安赛蜜)1克+乙基麦芽酚15克+中草药粉剂20克+其他原料11.5克=50克;等等。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喜欢

盘点年尬到极点的电影,全看完的人是条汉子,无论男女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年国产爆雷烂片,谁才是烂片之王?

国产口碑很差的八部电影,票房却超过10亿,很多都让人匪夷所思

电视台无限循环播放的几部国产电视剧,怎么都看不够啊

国内有哪些优秀抗战电视剧?盘点以后发现,亮剑连前三都进不了

越越

赞赏

长按







































青海白癜风医院
青海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df/2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