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妇女中年时期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绝经是这段时期最主要、最明显的生理变化。绝经的过程在几个月或1-2年逐渐完成。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阵汗、头痛头晕、心悸不寐、烦躁易怒、耳鸣健忘、手指麻木、关节酸痛、皮肤有蚁走感、面浮肢肿、口舌干燥、小便频急、甚至情志异常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或围绝经期综合征。
在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记载,但有类似症状的描述,散见于“年老血崩”、“老年经断复行”、“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近代中医称之为“绝经期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说明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正是冲任脉功能逐渐衰退的一个过渡时期,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诸多证候。有学者认为肝郁肾衰,心理因素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但大多都能自行调节而度过此期。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影响,目前在临床上更年期综合征呈现年龄低化、时间延长的趋势。本病若长期失治或误治等,易发生情志异常、心悸、心痛、贫血、骨质疏松等疾患,甚至出现一些器质性病变。应用中医膏方调治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避免或减轻由于生理变化而引起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将大有裨益。
治疗重在调补肾阴肾阳,首先应分清肾阴虚、肾阳虚及肾阴阳俱虚。肾阴虚者滋阴益肾,肾阳虚者温肾扶阳,肾阴阳俱虚者阴阳双补,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相对的平衡。一般而言,在绝经前期膏方调补以调肝治疗为主,对月经紊乱者,如经量不多,无经频表现者,可不必调周期,只需控制月经量,待其自然绝止。在绝经后期,膏方调补以补肾为主,但补肾阴不可过用滋腻,以防阻碍阳气;补肾阳不可过用辛燥,以免耗损阴液。同时还需兼顾脾胃,依据其兼证进行加减,如夹火、痰、瘀者,应予以清热、化痰、祛瘀,损及他脏如心肾、肝肾、脾肾同病者,应予以同治。如阴虚肝旺者,予以滋阴平肝;心肾不交者,予以交通心肾;气滞血瘀者,予以行气活血;痰湿阻滞者,予以化痰利湿。
临证时,常以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以温补肾阳;生地黄、熟地黄、麦冬、枸杞子、何首乌、桑葚子、女贞子、墨旱莲滋阴补肾;地骨皮、白薇、青蒿等养阴清热,如阴虚火旺则加栀子、金银花、知母、黄柏以清热泻火。用党参、黄芪、淮山药、芍药、当归等补益气血;灵芝、茯神、酸枣仁、首乌藤、远志、九节菖蒲等养心安神;半夏、竹茹、茯苓、白术、煅瓦楞、煅螺蛳壳等健脾化痰和胃;薏苡仁、泽泻、车前子、防己等利水渗湿;柴胡、香附、郁金、八月札、川楝子、佛手等疏肝理气;川芎、桃仁、赤芍、红花、丹参、益母草等活血化瘀;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祛风通络、除湿蠲痹。
由于绝经期肾气虚衰,冲任失调,以致月经异常。若发生崩漏出血不止,可用黄芪、阿胶、仙鹤草、升麻炭、地榆炭、蒲黄炭、茜草、海螵蛸以固冲任,亦可加三七以止血。如月经后期或经量少,可用生地、丹皮、泽兰、地骨皮、赤芍等凉血活血调经。
对于精神症状明显者,特别是悲伤欲哭,可先随症用药,多合用甘麦大枣汤和逍遥散。若情绪激动较甚者,用灵磁石、珍珠母、柏子仁以镇惊宁神,对这类患者应耐心倾听、多加安慰、避免刺激对方。此外,在为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开具膏方时,应注意细料的选择,因传统膏方的收膏多采用冰糖、阿胶、蜂蜜、鹿角胶等胶类作为基质和矫味剂,更年期妇女若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应注意作适当调整,慎用或忌用冰糖、红糖、蜂蜜收膏,可用木糖醇、元贞糖等代替。
长按指纹识别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治疗白癜风哪里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