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原变种)[拉丁名:Camptothecaacuminata]来源于蓝果树科喜树属。别名喜树(中国植物图谱)、旱莲木(植物名实图考)、千丈树(峨眉植物图志)。
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皮灰色或浅灰色,纵裂成浅沟状。小枝圆柱形,平展,当年生枝紫绿色,有灰色微柔毛,多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无毛,有很稀疏的圆形或卵形皮孔;冬芽腋生,锥状,有4对卵形的鳞片,外面有短柔毛。叶互生,纸质,矩圆状卵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12-28厘米,宽6-12厘米,顶端短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亮绿色,幼时脉上有短柔毛,其后无毛,下面淡绿色,疏生短柔毛,叶脉上更密,中脉在上面微下凹,在下面凸起,侧脉11-15对,在上面显著,在下面略凸起;叶柄长1.5-3厘米,上面扁平或略呈浅沟状,下面圆形,幼时有微柔毛,其后几无毛。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1.5-2厘米,常由2-9个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上部为雌花序,下部为雄花序,总花梗圆柱形,长4-6厘米,幼时有微柔毛,其后无毛。花杂性,同株;苞片3枚,三角状卵形,长2.5-3毫米,内外两面均有短柔毛;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齿状,边缘睫毛状;花瓣5枚,淡绿色,矩圆形或矩圆状卵形,顶端锐尖,长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早落;花盘显著,微裂;雄蕊10,外轮5枚较长,常长于花瓣,内轮5枚较短,花丝纤细,无毛,花药4室;子房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下位,花柱无毛,长4毫米,顶端通常分2枝。翅果矩圆形,长2-2.5厘米,顶端具宿存的花盘,两侧具窄翅,幼时绿色,干燥后黄褐色,着生成近球形的头状果序。花期5-7月,果期9月。[1]
产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常生于海拔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庐山。[1]
喜树(根、果及树皮、树枝、叶):苦、涩,凉。抗癌,清热,杀虫。用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2]
喜树之宝贵,还体现在其药效上。科学研究表明,喜树全株都含有一种重要的抗癌成分—喜树碱,所以喜树为抗癌的宝贵药用资源。国内外已有运用,国内专门有一种喜树碱软膏,具有抗角化功能,适应症为寻常型银屑病。30年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一家制药公司合作,研制出抗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获得巨大利润。年,中国化学家高怡生等合成消旋喜树碱成功,此药对肠胃道和头颈部癌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少数病人有尿血的副作用。
喜树木材轻软适于做造纸原料、胶合板、火柴、牙签、包装箱、绘图板、室内装修、日常用具等。[3]
喜树木材可制家具及造纸原料。果实含脂肪油19.53%,可榨油,出油率16%,供工业用。
喜树的树干挺直,生长迅速,可种为庭园树或行道树。[1]
喜树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优良的行道树和庭荫树,[4]
[1]喜树.《中国植物志》。
[2]喜树.《全国中草药汇编》。
[3]王兴民.我国特有树种——喜树[J].陕西科技报,(12)
[4]孟小华,姜卫兵.我国特有树种喜树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