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和西医脏器究竟有何不同

撰文/张鹤年   

中医以发展了先秦哲学中的阴阳五行为基础,并将其与人体腑脏、部位、生理、病理机制作了联系。将人体五脏即肺、肝、肾、心、脾,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此外结合阴阳来分:胸为阳,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阴肾也。并叙述它们的详细功能,这是十分珍贵的医学文化遗产。

内经中腑脏与后来从西方传入的医学虽然有惊人相似,但也有天壤之别。当时将西方医学中脏器名称Heart、Liver、Spleen、lungs、Kidney,译为心、肝、脾、肺,肾。翻译得如此妥帖、精确,肯定是一些通晓中医学的人士所为。但西医学的祖先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而中医理论是源于黄帝内经,二者文化历史渊源不同,且相隔千山万水,当然有其千差万别。

因此中医所述上述五脏不能完全等同西医的心肝脾肺肾。当然也不能否定它们之间有其惊人的相通之处。作为东方的中医文化自古以来通过千锤百炼的医学实践,不断升华、沉淀,经验不断积累并代代传承,并不断充实丰富,确实是一座内容极其丰盛的宝库。如中医“肝肾同源”的理论源于《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肝肾同源于精血”。又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其意为肾通过生髓而生肝、养肝。因为肝生血,肾生精,髓为精血相聚而生,而脑为髓之海,故补肝肾之阴血对脑髓有直接的滋养作用。在此所谓“髓”,除了骨髓外,更重要的是指脑细胞神经,还包括脊髓神经在内。《灵枢·经脉》篇中提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生骨髓,髓生肝”,由于脑为髓之海,故能使肝血肾精得到滋养,则使脑髓同样能生生不息。《辩证奇闻》一书中也论述了“脑气不足治在肝”的观点,“盖目之系,下通于肝,而上实属于脑。脑气不足,则肝之气应之,肝气太虚,不能应脑。”

上述肝肾脑紧密相关的理论在临床上可取得引证。如年有一位62岁男性患者,诉四天来头晕目眩伴左下肢乏力,站立不稳如踏棉絮,并伴小便失禁。来院诊治,经头颅磁共振示右基底节腔梗伴少量出血灶;舌质红绛形瘦,脉象细弦而数尺脉弱,二颧色红,中医辨证此为肝肾阴虚,脑髓不足所致。方用张景岳左归饮化裁,即予熟地黃24克、山萸肉18克、枸杞子18克、淮山药24克、茯苓18克、龟板18克、肉桂3克、黄连6克、菟丝子24克、制首乌24克、川牛膝12克、覆盆子12克、墨旱莲15克。日后并随证加减,但滋补肝肾之治则基本不变。患者经近半年的中药汤剂调治后眩晕、小便失禁痊愈,下肢乏力、舌质红绛等均明显改善。磁共振复查基底节微小出血灶消失。

方中熟地黃、山萸肉、山药是著名六味地黄丸的主体。肉桂、黄连为交泰丸,系取引火归原法,使上浮之相火下归于肾之原位。肾内寄阴阳,其阴即肾精,其阳即命门之火,命门位于二肾之间,命门之火上浮,往往表现为面颊烘热,此由阴虚而阴不恋阳之故,是体内的阴阳失调的一种症状。在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守于原位而不上浮,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肝肾同源,叙述是肾生精,精生髓,髓生肝,肝生血,髓汇集于脑,故曰脑为髓之海。可见肝肾脑生理上是密切相关的人体脏器。由于肾属水而生精,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由于水生木,故肾为肝之母。故曰母子相生,精血同源并同居下焦。位于下焦的相火是对位于上焦的君火而言,君火即是心火。例如午后升火、二颊潮热,往往是相火上浮,是一种肾阴不足的表现。水生木是先秦哲学中五行间相生相克重要理论之一。所以称水生木,源于人们观察到只有阳光雨水才能促进树木的生长,故曰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故称之。

例如有一男士、28岁,于年5月来诊,诉腰膝酸软乏力、目花、目眩、日间工作中易疲劳,虽然已是春天,但仍然四肢畏寒,且耳鸣如蝉,右胁隐痛,夜寐多梦,遗精等症;观其舌体瘦红而苔薄,脉弦细而尺弱。在体检中肝脏B超示有轻度脂肪肝,血甘油三酯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4mmol/L。中医辨证为肾阴不足,相火上浮,并兼肝气郁滞。拟滋育肾阴、疏肝解郁之剂。故拟滋水清肝饮合柴胡疏散加减:柴胡6克、枳实9克、制香附9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生地黃21克、白芍9克、山萸肉12克、茯神15克、远志肉9克、淮山药15克、丹皮9克、泽泻12克、酸枣仁30克、楮实子15克、陈皮6克。患者以上方不断调整加减,并时时顾及其脾胃之气经四个月调整后,腰膝酸软、目眩乏力、右胁隐痛、遗精、畏寒等症消失;夜寐改善。在次年的例行体检中脂肪肝消失,血脂也正常。柴胡疏肝散中,是枳壳,而上方中用枳实而不用枳壳,因枳实行气之功力大于枳壳,而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只有枳实在经方中反复出现。楮实子一味性寒味甘,能补肾强腰明目,是不可忽视的好药。

临床中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如肝阴虚与肾阴虚往往同时并存。如肝气郁结日久则使肝阴耗伤,肝阴损耗又导致肾阴虚亏;但也常有因肾阴虚而致肝阴不足的,故有“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这是根据天干地支排列顺序号而名之。如《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肝应东方甲乙”,“肾应北方壬癸”故称:“乙癸同源”。至于肝肾同源是否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系?这尚需进行相关的深入研究。

回复关键字取阅更多!回复走得快更长寿回复哪些性格导致发胖,请对号入座回复日本最倔老头的活法:少吃少睡也健康回复美国最红荧屏医生奥兹:给中国人开5项健康建议回复女人与7回复名画中的医学密码回复养生,男靠吃,女靠睡?回复俞瑾:女人要有氧锻炼,每天跑半小时最好回复增重虽易,减肥不易,看美国减肥专家的秘诀回复在地球上最安静的地方独处45分钟

如何将此文分享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系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北京中科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cs/2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