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百合
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1.肺阴虚证。本品微寒,作用平和,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有祛痰止咳作用。
2.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8、黄精
甘,平。归脾、肺、肾经。(非典型补阴药)(没有清热功效。平性为主,补精气。)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气精阴精双补)
1.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咳久咳。
2.脾虚阴伤证。本品能补益脾气,又养脾阴。
3.肾精亏虚。本品能补益肾精,对延缓衰老,改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早衰症状。
9、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及早衰证。本品能滋肝肾之阴,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10、墨旱莲
甘、酸,寒。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偏肝肾阴虚
11、女贞子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清补药,可以退虚热)
肝肾阴虚证。本品性偏寒凉,能补益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消渴及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等证。常与墨旱莲配伍使用,如二至丸。
12、龟甲(掌握)
甘,寒。归肾、肝、心经。(清补之药,主要用于阴虚火旺)
滋阴(肝肾),平肝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1.肝肾阴虚所致的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虚风动证。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
2.肾虚筋骨痿弱。本品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
3.阴血亏虚之惊悸、失眠、健忘。本品入于心肾,又可以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
此外,本品还能止血。因其长于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13、鳖甲
咸,寒。归肝、肾经。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降火作用强于龟甲),软坚散结。
1.肝肾阴虚证。本品亦能滋养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
2.癥瘕积聚。本品味咸,还长于软坚散结,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
两药需要砂烫醋淬,矫味,便于配方。
第二十六章收涩药
概诉: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三类:止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
功效主治:滑脱不禁症。
药味:酸涩沉降
性能特点
配伍应用:配伍补虚药,收涩药暂时的需要配伍补虚药。
使用注意:邪气重(未尽时)的时候要慎用。
第一节止汗药
固表止汗。自汗:自觉汗出过多(气虚,卫气虚)。盗汗:患者入睡后(阴虚火热)
1、麻黄根
甘、微涩,平。归心、肺经。
固表止汗。
自汗、盗汗。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实卫气、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浮小麦
甘,凉。归心经。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1.自汗,盗汗。本品甘凉入心,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2.骨蒸劳热。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作用微弱)
第二节止泻药
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也属于滑脱不禁。主要脾虚、肾虚、脾不伤不泻,肾不伤不久泻。
1、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补气作用明显)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补气,补脏腑之气;收敛固涩;生津安神)
1.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
3.遗精,滑精(尿频)。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4.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5.津伤口渴,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6.心悸,失眠,多梦。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
2、乌梅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收敛性不强,有一定的祛邪作用。单用可以缓解痢疾)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
2.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3.蛔厥腹痛,呕吐。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
4.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
此外,本品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3、诃子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收涩性不强,有一定祛邪作用。)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1.久泻,久痢。
2.久咳,失音。
4、五倍子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广泛的收敛药)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5、罂粟壳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久泻久痢,久咳。
涩肠止泻(很强,无邪气才能用),敛肺止咳(同样需要无邪气),止痛。
6、肉豆蔻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温性较强用在久泻时需要用在虚寒证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7、赤石脂、禹余粮(矿物药)常一起使用,止泻作用。赤石脂19畏不能和肉桂在一起用。
答案:ACD
编辑:金小二童
全国中医考研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