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学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之肾癌,肾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1/5972056.html

肾癌肾盂癌

肾脏的恶性肿瘤以肾癌和肾盂癌最常见,前者发生于肾实质细胞,后者来源于肾盂的转移上皮。发病年龄多在45~60岁,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肾肿瘤中肾癌最常见,占肾实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

肾肿瘤病因不明,实验室观察动物接触黄曲霉素、抗生素、铅、镉、放射线、病毒、大量求偶素均发生了肾癌,在人类其致病因素与吸烟或饮食有关。好发年龄为20~70岁之间,以40~60岁较多,男女之比为2~3∶1,小儿及青年偶见,男性吸烟者的发病高于不吸烟者的5倍。亦有统计,有过心肌梗塞、女性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易患本病,可能与食物中的脂肪、胆固醇有关。肾癌的发病与职业、饮酒、咖啡等无关。有报道兄弟两人均患肾癌,另有报道三代人中共有l0人患肾癌,其第3与第8对染色体间有平衡交互移位,故认为有遗传因素。

肾癌病人无地理分布倾向,不同种族和民族间的发病率无差别。在美国每年新生的肿瘤中约有2%为肾癌;在我国例癌尸检中,肾癌占0.7%;日本移民到美国后的肾癌发生率远超过本国居民,可能与饮食中动物脂肪、油、乳、糖的消耗有关。

肾癌的自然病程变化莫测,难以预料。在一组个病例的分析中,强调了本病进展的迅速,3年生存率只有4.4%,5年生存率约1.7%。另一组例肾癌伴远处转移的病人所证实,尽管给予了所有的治疗,没有一个病人生存超过2年,但是偶尔也可见到原肿瘤未切除,或已转移,或二者都有,而生存数年甚至10余年。肾癌也是最常见的可能自然消退的肿瘤之一。

肾癌由于发病隐匿,特异的临床症状不多,有时诊断较困难,尤其早期诊断更困难,故预后较差。

肾癌有的较早就出现转移,常转移至肺、骨及皮下等处。但也有一些病例,肿瘤生长增大明显,却无远处转移,这可能是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不同所致。肾癌也向内、外扩散,内侵肾髓质和肾盂。外达肾周围组织,如瘤细胞侵入静脉,则可能血行播散。肾盂癌由于与输尿管、膀胱同属移行上皮,又处于同一的致癌因素作用下,所以肾盂癌可同时伴有输尿管或膀胱癌。

肾癌的临床表现极不一致,容易误诊为其他病。晚期出现血尿、肿物、疼痛三大典型症状,他们占初诊的10%以上。

1.血尿

78%的患者以血尿就诊,多为间隙性无痛性血尿,有血凝块则可引起肾绞痛。肾癌的血尿提示癌肿已侵入肾盂或肾盏,是肾癌的晚期病证。

2.腰痛

40%~50%的病例,多表现为腰部轻度隐痛或钝痛,是由于肿瘤增大,肾包膜膨胀,或肾盂肾盏积水,或肿瘤浸润到后腹膜邻近器官引起疼痛。疼痛发作多不规律,亦有经常发作者。在肾癌的三个典型症状中,疼痛的重要性较小。

3.肿物

有1/3的病例可在腰部或上腹部触及包块,包块呈光滑、分叶状、较硬,可有轻度压痛。肿物增长迅速,有出血时,可变软呈囊性。肿瘤小的,或位于肾上极或后侧者,常不能触及。位于肾下极的肿物较易发现。肿物的大小与生长时间,有无转移并不一致。一般肿物常在血尿以后出现,但亦有先有肿物,或以肿物为主要症状者。

4.非泌尿系症状

35%的肾癌病人无上述三联症状,而表现为全身毒性和内分泌症状到其他科就诊,因而有“内科肿瘤”之称,如发热、恶心、呕吐、血压上升、衰弱、贫血、红细胞增多、高血钙、神经系或骨转移症状、精索静脉曲张、血沉快、肝功能异常等。

(1)发热见于18%~25%的患者,其中2%病例发热作为最突出或唯一的症状出现,呈间隙性、弛张热或低热。发热可能与感染、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有关,近年已分离出内生致热原。肾癌切除后,体温能恢复正常。如未恢复,说明肿瘤未切净或已有转移,恢复正常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发热者,说明肿瘤复发或转移。

(2)消瘦消瘦作为唯一症状出现占肾癌的30%~45%。

(3)消化道症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而误诊为消化系疾病。肾癌切除以后症状消失。

(4)血液异常①贫血:约占30%病人为正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因肿瘤抑制骨髓引起,亦可因血尿失血所致。②红细胞增多:约5%的患者出现,血细胞压积大于50%,血红蛋白可高达g/L以上。有人认为肿瘤内动静脉短路影响血的氧合作用,亦有人认为肿瘤内存在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生成。③其他:血沉增快及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可高达60~×/L,血小板增多。

(5)内分泌异常①高血钙:占3%~15%,部分因溶骨性转移所致,亦可无骨转移,伴有低血磷。有报道肾癌产生异位的甲状旁腺激素。②皮质醇增多症:由肾癌产生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可有钠潴留、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或低血钾,同时有皮质醇增多症表现。③其他:部分肾癌产生其他类似激素样物质,如肾素、肠胰高血糖素、泌乳素(溢乳症)、胰岛素(低血糖),促性腺激素(乳房发育肥大、性欲减退、多毛症、经闭等),以及转移灶内前列腺素升高。

(6)高血压约占25%,由于肿瘤产生肾素或压迫肾动脉引起狭窄,以及瘤内形成广泛的动静脉瘘,导致心排血量增加。

(7)肝功能异常占10%~15%,肝功能异常,但无肝转移,肝脾肿大,肿瘤切除后肝功能改善,肝脏缩小,但多数患者在5年内死亡。

(8)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肌营养障碍、神经肌肉或运动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9)转移症状肾细胞癌的蔓延,除周围邻近组织直接扩散外,常通过淋巴道和血道转移,约有10%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灶症状。可从淋巴道转移到肾门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血道转移极为重要,常早期发生血道转移,往往在肾原发瘤症状出现前,已有明显转移灶的症状。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其次为骨、肝、脑和皮肤等器官。骨转移常孤立发生于一处以致被误认为是原发性骨肿瘤。如肺转移可有咳嗽、咯血;骨转移可有病理性骨折;脑转移引起肌无力、视野改变、瘫痪;脊柱转移可致腰痛、截瘫;肿瘤或巨大转移灶内的动静脉瘘可引起高输出量心力衰竭;下腔静脉栓塞可引起下肢、外阴部水肿、腹壁静脉怒张与腹水;肿瘤形成静脉癌血栓,或压迫肾蒂可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平卧后不消失;肝静脉栓塞则有类Budd-Chiari综合征(水肿、门脉高压与肝功能异常)等。

此病多因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或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毒,内外合邪,结于水道所致。多见于年龄较大者,此时肾气日见衰弱,易为邪毒所侵。肾虚不能摄血而溺血尿。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背痛。湿热结毒,日久气滞血瘀而形成肿物包块。

1.脾肾阳虚

脾肾虚寒,阴阳不相为守,营血虚散,不循经道,脾虚不运,湿浊内生,痰湿壅塞下焦,久而成块。

2.肾阳虚弱

素禀肾虚,或老年肾精亏损、阴虚火炎,肾阴虚弱,相火妄动,肾与膀胱为热熏灼,损伤脉络,血从外溢,发生尿血,血不循道,而成死血坏血。

3.毒热蕴结

湿热之邪,或从外入,或从内生,湿热阻滞经络,络脉受损,湿热蕴结成块,久结成瘤,瘤侵腰部而发病。

4.气滞血瘀

外伤、跌仆损伤脉络筋骨,伤及肾脏,血络损伤,血瘀气滞,痰凝互结成瘤。

5.心火亢盛

烦劳太过,阳气乃张,耗伤心阴,致使心火亢盛,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热与小肠,影响下焦,热伤血络而出现尿血,血瘀成块。

6.寒湿外侵

久住寒湿之地,或劳累汗出之后,感受寒邪,侵入经脉,致使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滞而成瘤。

1.年龄较大,肾区有肿块,伴血尿、腰腹部疼痛、全身不适、消瘦、水肿、发热、贫血、高血压,除外其他疾病者,诊断容易。

2.尿细胞学检查、尿三杯检测、尿乳酸脱氢酶检测、尿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测定、尿常规检查对本病诊断有帮助。

3.X线、尿路平片显现肾脏外形扩大,局部边缘向外凸出,或出现钙化影。肾盂造影片上显示出肾盂,或肾盏受压、变形、拉长,肾盏之间的距离扩大。有时1个或1组肾盏缺如,肾不显影,肾盂显示充盈缺损,肾盂扩大,输尿管扩张,对本病诊断有意义。肾断层造影时鉴别肿瘤和囊肿准确性高。

4.CT检查对确定肾脏肿瘤占位病变及其性质有极大价值。

5.B型超声波显示,肾脏囊性病变为边界清晰,无内部回声,通透性好的光滑肿块;肾实质性肿块相对不规则的边界中有内部回声,透声性差,鉴别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的准确性为90%~95%,分辨率为0.5~1.0cm。

6.核磁共振对诊断本病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性质有较高价值,但价格昂贵不作首选。

7.肾图、肾血流图对肾脏功能、血流情况反应明确,以此判定病变部位有价值。

8.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癌胚抗原阳性,乳酸脱氢酶阳性可助诊。

9.肾穿、膀胱镜活检为决定性诊断手段,但肾穿目前不主张肿瘤患者应用。

1.肾亏气虚型(手术切除后患者)

主证:肾癌,或肾盂癌已手术切除,但病灶周围有粘连,或淋巴管、小静脉内发现癌栓者,手术后腰酸痛、体弱、精神差,偶有低热,舌淡红,薄白苔,脉细滑或沉滑。

辨证:瘀毒互结,肾亏气虚。

治则:瘀毒互结,益气滋肾。

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灵芝益气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药:以伟达15号方加减:熟地黄25g,山茱萸12g,山药12g,杜仲15g,川续断15g,益智仁10g,何首乌15g,桑椹子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桑寄生15g,旱莲草15g,远志10g,酸枣仁10,补骨脂10g,生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20g,海金沙15g,瞿麦20g,土茯苓20g,半枝莲30g。

按语:此型患者关键在于防止复发和转移,为巩固手术效果,必须提高自身免疫及抗癌能力,改变泌尿系统的内环境,以扶正为主,佐以解毒抗癌,长期使用,以期获效。

2.湿热瘀毒型(中、晚期患者,或手术后复发者)

主证:血尿不止,腰疼加剧,腹部或腰部肿物包块日见增大,伴有发热,口渴,纳少,恶心呕吐,舌质暗红,苔黄白,脉滑数,或弦滑。

辨证:瘀毒互结,下焦湿热。

治则:化瘀解毒,清热利湿。

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茵陈双白丸,每次1g,每日3次。

汤药:以伟达7号方加减:茵陈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茯苓15g,猪苓10g,白术10g,泽泻10g,丹参10g,郁金10g,虎杖15g,瞿麦20g,半枝莲30g,黄柏10g,延胡索10g,土茯苓30g,大、小蓟各30g,仙鹤草30g,竹叶、竹茹各10g。

按语:茵陈、白英、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利胆消肿、利水通淋解毒,茯苓、猪苓、白术、泽泻、丹参健脾渗湿、扶脾泄热、活血化瘀,郁金、虎杖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湿解毒、活血止痛,白英、半枝莲、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抗癌,瞿麦、竹叶清热利尿,大小蓟、仙鹤草清热止血,延胡索活血止痛,竹茹清热。合而清热解毒、止血抗癌,使症状减轻,控制病情发展。

3.瘀毒互结,气血双亏型(晚期恶病质者)

主证:乏力气短,咳嗽气促,心悸心烦,面苍乏华,贫血消瘦,肿块日见增大增多,口干,低热,肿块疼痛,舌淡有瘀点,苔白或黄白,脉细数。

辨证:瘀毒互结,气血亏虚。

治则:化瘀解毒,益气补血。

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

汤药:以伟达1号方合2号方加减:当归10g,黄芪15g,川芎6g,白芍药10g,熟地黄15g,三七(冲)3g,黄精10g,紫河车6g,桑椹子10g,何首乌10g,丹参10g,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扁豆12g,怀山药20g,薏苡仁15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女贞子29g,地骨皮15g,僵蚕10g,半枝莲60g,红枣6枚,生姜3片。

按语:此型已属晚期,气血大亏,不宜攻伐,故以扶正补气养血为主,伟达1号方合2号方取四君、四物及当归补血汤意,气血双补,半枝莲解毒清热,僵蚕攻毒散结,以减轻痛苦,延以时日。

上述病情变化复杂,仍可随证加减用药:白英、重楼、商陆、苦参、木通、黄柏、大黄、土茯苓、海金沙、莪术、斑蝥(慎用)、猪苓、瞿麦、萹蓄等。

目前,肾盂癌和肾癌仍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由于有些肾癌确诊时已有广泛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而未能切除;有些病例虽已手术切除,但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所以需与放疗、化疗、激素和中医药治疗等结合,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尽管肾癌对放射线多不敏感,单纯放疗效果不好,但作为手术后,已有局部浸润、肾静脉中有瘤栓及局部淋巴结已有转移的病例,放疗能延长手术后生存率。放疗过程中,常规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减少放疗副反应。对孤立的远处转移灶可作姑息性放疗。

化疗对肾癌的效果较差,对晚期肾癌部分病例有一时性效果,有的肺转移灶经化疗后阴影缩小,延长了生命。除烷化剂外,近年试用阿霉素、羟基脲、环己亚硝脲等。凡属于肾癌手术切除后有癌栓的患者,手术后给予多程化疗加中药,常能减少复发和转移。手术后放疗、化疗期间给予中医药扶正治疗,放疗、化疗结束后或两程化疗之间予以中医扶正祛邪治疗,对延长生命有益。

在放、化疗之间配合中药,如慈丹胶囊、灵芝益气胶囊、参灵胶囊、固本保液元等可以保证如期完成化疗剂量,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轻痛苦。

杨某,男,79岁,安徽省安庆市人。于年9月2医院CT扫描,显示“右肾占位性肿块”。同年9月10日在医院核磁共振(号)扫描所见:右肾可见2cm×1.5cm大小肿块,考虑为肾癌。因年龄较大,患者及家属未同意手术治疗,也未进行放、化疗。于0年1月12日来我院治疗,症见:发热,口渴,纳少,恶心呕吐,腰部疼痛,血尿,腰部肿物日见增大,舌质暗红,苔黄白,脉滑数。诊断:右肾癌(湿热瘀毒型)。中医辨证:湿热结毒,气血瘀滞。予以:清热利湿,活血散结。处方: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茵陈双白丸,每次1g,每日3次。汤药:以伟达7号方加减:茵陈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茯苓15g,猪苓10g,白术10g,泽泻10g,丹参10g,郁金10g,虎杖15g,瞿麦20g,半枝莲30g,黄柏10g,延胡索10g,土茯苓30g,大、小蓟各30g,仙鹤草30g,竹叶、竹茹各10g。患者坚持连续治疗14个月,目前症状基本稳定,肿瘤较前缩小,与正常人一样生活,精神饱满,活动自如。曾多次来信表示感谢。

按语: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后又传承郑伟鸿副主任中医师,郑东海副主任中医师等弟子。)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

郑伟达郑伟鸿郑东海

副主编:

郑东英郭凤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xt/4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