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有很多灵丹妙药,其中有一些被统称为仙草,如彭祖被誉为长寿之神,相传它常常服食武夷山的仙草“灵芝”,后世之人将它的养生之道称作“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让人长寿的仙草并不存在,那些所谓的仙草也只是被夸大了事实罢了。不过,在名字中带有“仙草”的植物还是有的,比如南方常见的解暑食材“烧仙草”。而除了烧仙草之外,在农村的水边,还生长着一种仙草,它捣烂会流出墨汁,叶子还是极品野菜,作用比烧仙草还大,它就是“鳢肠”。水边的仙草据说在唐代时,有个叫做刘简的人,生平爱慕仙道,听说哪里有名山仙迹,就会去拜访。一日,刘简遇到一位自称是“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告诉他:“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以的,山中多百岁寿星,他们就是神仙,在下也百岁有余,却不见白发。”随即虚无子指着水边一种墨绿色的小草说:“你别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这水边亦有之,我就是常食这种小草而活到百岁不显白发,且耳聪目明”后来这种墨绿色的小草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被古人们当成了养生食材来吃,因其作用真的很高,于是民间便将其称作水边的仙草。说起这墨旱莲,农村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它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分布,尤其是水沟边、水田边、河边等一些潮湿且向阳的地方,常常成片的生长。然而在很多地区,人们都以为它没用,只是水田边的杂草,将其除掉,殊不知它的价值很高。鳢肠是菊科鳢肠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对生,无柄或基部叶具柄,被粗伏毛,叶片长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细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其花期在每年的6月到9月,初生时和菊花很像,随着生长,其花会变成墨黑色,呈莲房状。鳢肠的价值参考鳢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那就是将它的茎叶采摘下来,放在手上搓揉或捣烂,会流出黑色犹如墨汁一样的汁液来。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特别介绍过鳢肠鳢肠名字中的故事:“鳢,乌鱼也,其肠亦乌。此草断之有墨,故名”。(注:古时的乌鱼指的是乌贼)。除了这个名字之外,因其花呈莲房状,在民间也将其称作墨旱莲或墨菜。春季时,鳢肠刚长出来的植株,茎叶柔嫩,味道鲜美,是一种极品野菜。将其嫩茎叶洗净后略烫一下,去除黑色汁儿,捞出控干水分,就可以用来炒肉、做汤或者煮大米粥吃均可。唐代的药学家苏敬就记载了鳢肠的详细吃法:“苗似旋复者是也;一种苗梗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南人谓之莲翘者。二种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故多作乌髭发药用之,俗谓之旱莲子。三月、八月采,阴干,亦谓之金陵草”除了能作为野菜吃,鳢肠还是我国民间有名的药用植物,在《唐本草》、《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诸多典籍中,有关关于鳢肠的文字记载。其中在《唐本草》中就写到:“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涂眉发,生速而繁”。具体来说,鳢肠有着滋补肝肾、止血消肿的作用,其中,它流出来的墨汁还有着生发、黑发的作用,在南方民间,一些熟悉它的人,就会将其捣烂,滤去杂质,只留下捣出来的黑色汁液,然后用这黑色汁液洗头。鳢肠虽然不起眼,但作为在我国有着悠久食用历史的草本植物,至今依旧在一些地区被作为野菜和药用植物使用,所以请大家重视起来,切不可小瞧了它。最后,虽然鳢肠是一种无毒且可食用的植物,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所以想把它作为野菜来吃的话,还是要多多注意下哦。各位朋友,你们认识鳢肠吗?你知道它的价值吗?欢迎留言交流哦!三农观察
鼓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