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花(摄于湖南长沙)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叶可练物,药用其子,以四川产者为佳”,故谓之“川楝子”。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干燥入药。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清炒至表面焦黄色,称“炒川楝子”。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称“苦楝皮”。春、秋二季剥取,去杂质、粗皮,洗净、切丝、干燥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楝实)味苦,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川楝子)一名金铃子。性味苦寒,入小肠、膀胱,而兼入心包。导引湿热下行,为治疝专药。炒研用。楝根皮:专主杀虫。”
苦楝果(摄于湖南长沙)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主要功效有:行气止痛,清肝泄热,杀虫。
NO.2.1功效主治
1
行气止痛:本品有行气止痛之功,主入肝经,常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等症,如“金铃子散”。
2
清肝泄热:本品苦寒,入肝经,既能疏肝,又能清肝,尤宜于肝郁化火之证。
3
杀虫:本品既能行气止痛,又可杀虫,适于虫积腹痛,外用亦有杀虫止痒之功。
苦楝果(摄于湖南长沙)
相类似药物
苦楝皮,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主要功效有:内服杀虫,外用疗癣。
1
内服杀虫: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驱蛔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为“广谱驱虫药”,适于虫积腹痛,如“化虫丸”。
2
外用疗癣:本品苦寒,可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外用可治疥癣瘙痒。
苦楝果(摄于湖南长沙)
用法:川楝子5~10g,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苦楝皮3~6g,煎服,外用适量,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敷患处。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楝子含楝烷型萜类、柠檬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等成分,有驱虫、抗肉毒、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苦楝皮含萜类、香豆素、酚酸和甾体等成分,有驱虫、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常规用量的川楝子较少引起毒副作用,但不能长期、过量服用。
川楝子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董庆海,李雅萌,吴福林,王涵,林红强,刘金平,周柏松.川楝子的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40(01):63-68.
张方,郜红利.苦楝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34(07):-.
陈修平,王金华,杜冠华.川楝子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34(04):-.
音频:石若冰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