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药材
▼
上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没错,它们分别就是淡豆豉和女贞子!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吧~
药材对比药材
淡豆豉
女贞子
原植物图
饮片图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的成熟种子经蒸闷后发酵加工而成。
全国各地区均产,主产于东北。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原植物为一年生草本,高50~cm。茎多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小叶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两侧的小叶通常为狭卵形,中药饮片淡豆豉粒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一侧有棕色的条状种脐。质柔软,断面棕黑色,子叶2片,肥厚。气香,味微甘。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气香,味微甘。
该品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5mm,直径3.5~5.5mm。外表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柄痕或具宿萼及短梗。味甘,微苦涩。
以粒大、饱满、肉质、色黑紫,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别名
香豉、淡豉
女贞实、冬青子、鼠梓子
性味归经
辛、甘、微苦,平;归肺、胃经。
苦,甘,凉;归肝、肾经。
功效
解肌发表、宣郁除烦。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主治
1外感表证
该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2热病烦闷
该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
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
配伍
1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药同用。
2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
1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
2治须发早白,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
3治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生地黄等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含齐墩果酸、甘露醇、葡萄糖、棕榈酸、甘油酸。
有增强免疫功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有强心、利尿及保肝、止咳、缓泻、抗菌、抗癌等作用。
应用
临床上用于外感表症,恶寒发热,胸中烦闷,虚烦不眠,口舌生疮等证。
治肝肾阴虚之头晕、耳鸣,双目昏糊,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骨蒸劳热等证的常用药。女贞子的特点在于药性较平和,作用缓慢,久服始能见效。
使用禁忌
胃虚易呕者慎服。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淡豆豉的故事传说,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王勃正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其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
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能寐。请来了当时10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阎都督对中医略知一二,最忌麻黄。不用麻黄,证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自觉想起豆豉来。
王勃说出想法后,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也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药用。“不妨一试,况且豆豉食物,对身体无碍。”王勃劝道。阎都督觉得此话有理,于是连服3天,果然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
淡豆豉的食疗淡豆豉蒸鲫鱼
做法:1、将鲫鱼洗净,去鳞及内脏,放入蒸盘内,在鲫鱼上洒上淡豆豉、料酒、白糖。2、将鱼置武火上蒸20分钟即成。
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女贞子的故事相传在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有一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琴棋书画俱通。员外视若掌上明珠,求婚者络绎不绝,小姐均不应允。员外却贪图升官发财,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以光宗耀祖。
哪知员外之女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了终身,又瞧不起那些纨绔子弟,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表明自己非教书先生不嫁之志。教书先生闻听小姐殉情,如晴天霹雳,忧郁成疾,茶饭不思,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须发变白。
数年之后因教书先生思情太浓,便到此女坟前凭吊,以寄托哀思。但见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植物,果实乌黑发亮。教书先生遂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顿觉精神倍增。
从这以后,教书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亦奇迹般地日趋见好,过早的白发也渐渐地变得乌黑了。他大为震惊,深情地吟到:“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因其感念女子的深情,把其起名“女贞”,从此,女贞子就流传开来了!
女贞子的食疗女贞参枣粥
做法:女贞子10克,西洋参或太子参5克,大枣20克,小米克,加水适量,煮粥,喝时加适量蜂蜜饮用。
功效:本方具有正性肌力,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并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适用人群: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不齐者。
▲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摄影:龚又明
指导:覃军
编辑:三思
排版:阿志
精彩推荐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快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世云主任」频道!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