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于投资机会:1、从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看,劳动力的供应受到一定约束,自动化设备领域在发生很好的需求变化。但人口问题也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从简单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消费的升级、品质的提升等,这对很多企业提出新的挑战。2、消费品领域国潮崛起,不是像过去通过单品更低的价格去实现商业模式的扩张。我们的产品相比历史做得好,在品质上已接近国际大牌,所以消费的变迁更多体现产品和客户的重新定位和升级。3、大国竞争的格局,让全球化变成区域全球化。某种程度上在中国有瓶颈的环节,因为有了美国的压力,反而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好机会,社会正在对这些短板做出快速反应,市场更愿意对这些行业进行融资。4、中国产业链离最高端的半导体制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时间慢慢弥补,但是对我们的产业来说,有非常好的机会去跟着芯片厂一起去配套、测试和改进自己的产品,我们花时间去重新走这个过程。5、从燃油车走向电动车,在大的产业变迁里面,中国公司有非常好的机会。一是中国在汽车的供应链配套体系非常全,二是经过多年发展,在产品的开发和品控方面逐渐跟上世界的水平。6、这是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现状,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都可以在变革中把握机会。要看企业家有没有做好准备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人才有效聚集,实现产品升级和迭代,实现算法更新。7、一个创新药有两三家竞品,集采就到来,导致产品周期不会向历史上专利药那样有更长时间,峰值平台期缩短,跟以产品驱动的游戏公司类似。第二、关于市场:1、通胀对投资的影响,带来中期更长时间上游的回报率会比历史上更好;但是会压缩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某些估值特别高的资产,如果盈利增长无法达到预期,会带来压缩的风险。2、抱团是结果,这些公司在增长变慢的经济环境里面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稳定增长的能力,应该享受略高的估值。但是现在走过了头,这类抱团资产在未来有可能会进入低回报。3、中国拥有丰富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但也有比较单调的投资者共识,中间存在大的偏差、无效的市场空间。专业机构要发现市场无效的地方,站在企业业务、价值创造的有利一面,用相对逆向的思维去重新思考未来的投资收益。4、香港市场有越来越多南下资金配置到优质的、稀缺的好公司,其估值水平更多向A股估值水平靠拢,这是长期趋势。第三、关于投资管理:1、关于规模和收益方面的矛盾:更大的规模带来更大的管理难度,毫无疑问是边际上有不利的地方,我们必须要承认。但是我们经济体的扩张持续,产业升级进化持续,在中国很容易实现新的企业成长为巨型企业,有机会去获得更大规模水平之上的回报。2、基金经理要有更多独立思考,这种企业基本面和市场认识的偏差,往往更能带来超额回报,能够让我们在市场本身之外能够做出阿尔法。3、作为投资经理,不仅要判断企业基本面发展,也要基于常识判断目前的价格水平,其隐含了未来怎么样的回报率。4、如何捕捉机会,可以把行业从上游到下游串起来,整个链条做价值链的分析和对比,不是做单一公司的研究。把不同行业和公司做对比,发现投资机会。看产业链内部看哪些环节有更强的定价能力,在产业和公司之间的哪些差异,这是我们工作的抓手。5、如何判断企业的价值,首先要看容量空间、市场在哪里,这是决定公司价值的基础,需要判断最后有多大市场和收入体量,根据业务特点能够形成多高的利润率。基金君对此次一个半小时的问答精彩内容做了梳理,以飨读者。1、提问: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优秀的投资经理要对世界有独立的认知,他在哪些方面需要迭代和改变自己?邓晓峰:除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研究和产业跟踪上,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在市场效率越来越高的市场中去战胜市场,获得超额收益。因为市场本身在不断进化和进步,当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被市场上其他投资经理认识到、形成共识以后,往往这个策略就不能够再继续提供超额回报了。这个时候需要基金经理有更多独立性和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同时市场对公司和产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有偏差。这种企业基本面和市场认识的偏差,往往更能带来超额回报,能够让我们在市场本身之外能够做出阿尔法。投资经理不能有自满的情绪,因为没有一个策略能够一直有用,市场在不断进步。2、提问:投资大师说市场的两层思维,首先要选好行业、好赛道,同时要选好公司,但实际上好公司定价被市场认知后会充分反映,如何看待好公司还要有好价格?邓晓峰:海外的案例可以借鉴,可口可乐是非常优秀长期增长的消费品公司,在80、90年代市值增长非常突出,但是年以后其市值没有增长,虽然业务还在增长。背后反映的逻辑是80、90年代市值回报率持续高于盈利增长率,大概有10个点的年化复合的超额,所以再好的资产如果过度透支未来,可能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回报。因此,作为投资经理,不仅要判断企业基本面发展,也要基于常识判断目前的价格水平,其隐含了未来怎么样的回报率。3、提问:最近人口普查报告的数据出来了,从更长远角度来分析,有什么看法?背后隐藏什么样的投资机会?邓晓峰: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在未来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出生率不断下降,劳动力的绝对人口已经开始下降。这对经济的影响从几个维度看:首先,劳动力的供应受到一定约束,对国家和产业的影响,自动化设备的领域在发生很好的需求变化。因为劳动力的变迁迫使企业提高生产率,用更好的装备、更好的管理和流程,去应对新的需求的环境,我觉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在自动化领域会有不错的表现。同时,自动化还在服务领域有更多创新,希望通过高效的、系统化的软件,流程方面的改造,提出很多有益需求,会创造不错的商业机会。这是从需求的维度带来的有益的变化。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当人口不增长之后,其实未来的需求会面临问题。过去在中国增长是假设前提和必须项,但是未来我们面临人口不增长、但是需要收入水平提高的大环境,这种情况下,一些传统业务以更快获取新的客户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旦到达他们的天花板,他们可能需要去实现客户需求的升级,使得每个客户有更高的需求出来,这样会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从简单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某种程度上消费的升级、品质的提升等,这对很多企业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4、提问:消费品领域大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