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远离湿气护阳气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之一,夏天该如何养阳呢?

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黄汉超近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夏日多雨,特别是南方的气候湿热,阳气容易为湿气所困。夏日养阳,除了敛阳之外,还应注意化湿。建议人们适当进食甘中微苦的食材,有助提升阳气。

日月交替,寒暑更迭,四时之气顺应其道,周而复始轮回。世间万物,从阴阳之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阳气旺盛,万物生发调达;秋冬阴气充实,万物内敛而藏。

南方养阳要祛湿

50岁出头的徐先生,虽对饮食颇为讲究,平时不会大鱼大肉,但到夏天痛风还是会发作,这令他痛楚不已,颇为烦恼。

“临床上,曾碰到过数例如徐先生在夏天发作痛风的病人。经细问,患者虽平时没有大鱼大肉,但劳作、剧烈活动后就进入空调环境,还喜欢喝冷饮如冰冻啤酒等,平时又不注意腰膝保暖,因此诱发痛风。”接诊的黄汉超表示。

每到夏天,人们就离不开空调、喜欢吃冰冻的食物……将自己“雪藏”起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中阴暑,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等症状,使脾阳受损。体液流失,血液浓缩,有可能诱发急性心梗、脑卒中等病症。寒气内侵,寒湿气潜伏体内,到了雨湿时节还会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等问题。所以夏天切记不要彻夜吹空调,尤其是有痛风发作病史的人,劳作后进入空调房,也一定要注意腰膝部的保暖。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运行,必须有太阳。而人体的阳气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侵入。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40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据了解,80%的现代人阳气不足,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一些伤阳气的习惯。

黄汉超表示,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春夏养阳符合大自然规律,可使人精神爽利,有较高的办事效率。具体再分,春天对应的是初阳,而夏天对应的是盛阳,所以春天的阳气应该以涵养、保护为主,故民谚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天要养护初阳,必须防风寒之气的入侵,所以春天养阳不能大补阳气,只能适当益气,取少火生气之意即可,重在防护风寒外邪,以免伤新生的阳气。菜肴汤品的味道宜甘中带辛,可以多吃一点。到了盛夏,阳气浮越在外,容易为空调、冷饮等阴寒所伤,出现所谓中阴暑的表现,例如乏力、恶心、头晕、腹泻等症状,所以盛夏养阳应该注意散寒、敛阳,午后一定要适当休息,才有助潜敛阳气。此外,夏日多雨,气候湿热,阳气也容易为湿气所困。所以夏日养阳,除了敛阳之外,还应注意化湿,烹煮的食材味道应甘咸带苦。

“南方的夏天比北方来得早,且日照时间更长,所以南方人在夏天更应养成早起的习惯,不要睡回笼觉。此外,南方的夏天湿热,而北方是酷热,所以在夏天,南方养阳应该注意祛湿,茶味甘中微苦,可多喝茵陈茶、藿香茶等饮品,而北方人养阳的同时应注意消暑气,可适当多喝荷叶茶、冬瓜茶等饮品。”黄汉超提醒。

黄汉超还说,艾灸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是用艾叶点火后熏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艾叶本温,再加之用火烧灼,温热的特点更加明显,尤其是放在关元、中脘、长强、大椎等任督二脉的保健要穴上,更具有温阳升提益气的作用,这种艾灸法对于本体阳虚或者从事水下工作如游泳教练、运动员、渔业养殖捕捞人员以及常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十分合适。

吃对有助提升阳气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二为后天性,主要是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夏天怎样吃,有助提升阳气?记者问。

黄汉超认为,春天主气机的升发,所以气味芳香的食材有助升阳、通阳。而春天寒热错杂,偏温的气味芳香的食材最适宜在初春食用,常见的有荞菜、韭菜、葱、生姜、香椿芽、艾叶等。夏天主应大阳,这时阳气浮越表面,应适当进食甘中微苦的食材,有助敛阳、固阳,常见的如凉瓜、大芥菜、春菜、苋菜、水瓜、莲藕等,这些食材和生姜一同烹煮,一来有助清解暑热,二来有助潜敛阳气。

夏季出汗较多,会耗损气阴,健脾是夏日养生的重点之一,陈皮有助健脾消食,而老鸭肉有滋补阴血的作用,是时下很好的保健食材,老鸭肉配伍陈皮,滋而不腻,不仅有助促进肉类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化湿,滋阴清热,可谓老少咸宜,是盛夏季节一款很好的祛暑滋补汤水。不过,陈皮放置时间越长,理气行气的功效越好,新陈皮虽然气味比较清香,但是不利于化痰火,多食会觉得口干、胃胀,所以夏日用陈皮一定要选年份老的,这样才有利于脾胃养生。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脾胃气滞表现为纳呆、腹胀或痰湿咳嗽表现为胸膈瞒闷,咳白色浆、液泡沫样痰效果最好。陈皮也常用于配伍滋腻补益的中药材,如熟地、紫河车、阿胶等,以去其滞腻之气。另外《本草纲目》记载,该药入食材还有解鱼腥毒的作用,故广东人在蒸鱼的时候都喜欢放陈皮。

现代药理研究也提示陈皮有祛痰、抗溃疡、促进胃肠蠕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等功效,因此属于痰湿气滞证的老慢支、哮喘病人以及脾虚湿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日常保健食材,但自身辨证属痰热中阻、阴虚证的病人则不太适合食用陈皮。

重在“养”而非“补”

“适当吃西瓜、喝绿豆汤等凉润的食物,有助生津解渴,顺利度过暑天,但并不是养阳食材,切忌道听途说。”黄汉超强调。

西瓜、哈密瓜等都是寒凉的瓜果,会伤人阳气,尤其是自身肺虚、脾胃不足的人吃后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绿豆汤也是凉血的,自身肝血不足、容易手足冰凉的人饮绿豆汤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七旬的谭老伯,听说夏至日吃狗肉壮阳效果最佳,但他吃完后却出现发热、流鼻血等症状。

黄汉超说,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之一,重在“养”而非“补”。补是补益之意,和“亏损”一词相对应,而养是供养、涵养之意,要顺着事物的生长之势来施养。一方面不能大补,否则过犹不及,反至生火生热。另一方面要预防对应的时令邪气,例如春天应该注意防风邪,而夏天应该祛寒湿邪。谭老伯认为夏至日吃狗肉的壮阳效果最佳,其实这不是好的做法。因为夏至日阳气最盛,这时要顺应阳气由升转降的走势,转为敛阳、潜阳更合适。此外,有些面部生青春痘的女性,盛夏吃完榴莲等食物后反而发得更厉害,这都是过补阳气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黄汉超推荐了3款春夏养阳的食疗方,结合不同体质,不妨试试:

桑椹子红豆桂圆糖水

材料:桑椹子10克、红豆30克、桂圆肉20克、陈皮5克,冰糖适量(1~2人分量)。

做法:红豆泡发1~2小时,上述材料洗净,水毫升,煮开后先放入陈皮、红豆和桂圆肉,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后放入桑椹子,煮20分钟后兑入冰糖,融化后关火即可饮用。

作用:养血明目,安神助眠。

适合人群:阴虚老年人。

女贞子当归黄酒乌鸡汤

材料:女贞子10克、当归10克、黄酒5毫升、大枣5个、乌鸡肉克,生姜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锅内加水2毫升,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作用:养血活血,祛风散寒。

适合人群:气血不足的女性。

苹果红白萝卜山楂煲瘦肉

材料:苹果1个、白萝卜克、布渣叶10克、山楂10克、瘦肉克,生姜3片。

做法:苹果削皮并去芯,切成小块,水2毫升,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作用:润肺生津,下气止咳。

适合人群:学龄期的儿童。

专家简介

黄汉超,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性病营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委员。深耕急诊临床多年,经验丰富,主张用“五诊四辨”体系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分析,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法”对多种内科疾病进行诊治。自创新颖的“五角星养生理论”指导养生保健。是广东南方卫视TVS2台《特搜靓汤》节目常驻嘉宾。

编辑排版:梁碧柔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食经》杂志社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cs/4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