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60421/4831006.html
欢迎订阅杏林足迹,细嚼慢咽品文章,踏踏实实做临床
摘要阅读毛以林教授《步入中医之门》系列书籍时,书中多次提到刘新祥教授,笔者也非常好奇,希望能学习刘教授经验,遂将其文章下载整理学习。现将《刘新祥治疗慢性肾炎经验》分享大家,一起来看看名医治病经验!本文文献来源:肖小艳,毛以林,刘新祥.刘新祥治疗慢性肾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32(8):29—30一病因病机
肾系疾患种类繁多,无论是各种急、慢性肾炎,或高血压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系统疾病等导致的肾病损害,还是最后导致的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总之其临证非常复杂,治疗十分棘手。目前西医一般给予激素类药、细胞毒性类药、免疫抑制剂等,但毒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刘新祥教授对此非常有体会,现将其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慢性肾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之简称,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冗长,以水肿、蛋白尿、血压高为主要表现。因病情反复发作,肾小球渐从炎性等变化进展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狭窄及晚期纤维化或透明变性功能丧失,最后导致肾衰竭,而危及生命。刘教授认为,中医治疗疾病时,首先得认识疾病,然后辨清其寒热虚实、标本缓急,再对症下药。慢性肾炎多属中医学“腰痛”、“水肿”、“尿血”、“虚劳”等范畴。常因感受风邪或风湿热毒等外邪或劳倦内伤、饮食失调、脏腑功能虚损等,内外因相合,使气血运行乖戾,三焦水道运行障碍,水液代谢失常,湿浊水毒内壅、精微外泄,形成水湿、湿浊、湿热、血瘀等标实壅塞之证。归其脏腑,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发病初期以肺脾失调、脾肾阳虚为本,久病不愈以气阴两虚为主,湿浊、瘀血内停为标。本虚致标实、标实致本更虚,如此恶性循环致病情日趋严重,缠绵难愈。而湿浊内蕴、瘀血内阻正是本病迁延难愈的症结所在。根据其病因病机,刘教授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补肾健脾为本,兼以化湿祛浊、活血化瘀,结合临床经验,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二用药特色
(一)注重补肾健脾,升清降浊
刘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肾,病程持久,进展缓慢,在某一阶段其病程常常持续数年或数十年而稳定不变。而久病必进一步伤及肾,肾为先天之本,全身阴阳之根,故补肾是治疗此病的第一要素。同时先天之肾精需后天之脾胃不断生化气血以化生,故脾肾两者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因此补肾健脾是治疗此病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缓慢迁延发展至肾衰阶段时,患者常表现为腰酸腿软、倦怠乏力、纳差、呕恶、全身水肿、面色晦暗、形寒怕冷、大便不调、尿少甚则尿闭、舌淡胖有齿痕或舌尖红、脉沉细无力或沉弱。此时临证常攻补两难。刘教授认为运用脾肾双补、升清降浊的方法,正好可以固本而不留邪、化瘀泄浊而不伤正。临床上常采用方药: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土茯苓30g,山药12g,芡实15g,升麻6g,熟大黄10g,甘草5g。山药、芡实脾肾双补、固本摄精;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升麻升举清阳;熟大黄、土茯苓解毒除湿、化瘀泄浊;全方益气健脾、补肾固摄、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甚为切中病机。(二)强调中西合璧,辨病与辨证结合刘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因素体体质虚弱而感受外邪,患者常因感冒或急性咽喉炎而导致病情诱发或症状加重。故此时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首先用西医抗生素控制感染,临床上常以青霉素为首选;中医治疗时则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其后再补肾摄精以治其本。蛋白尿期以健脾利湿、补肾固精为主,配合西医营养支持疗法,以扶正补虚,增强抵抗力;高血压期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降压保肾为主,配以抗凝、降压西药,以防肾小球毛细血管栓塞;肾衰期以健脾补肾、破瘀、利尿为主,排除血中有毒物质,增加肾脏血流灌注,改善肾功能,配合降压、消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如此治疗,不拘一病一法,灵活应用,处方得当。(三)结合经验,随症加减刘教授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以及多年的行医经验,对慢性肾炎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的病理基础,有了自己独特的用药经验,即自拟主方: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丹参10g,芡实15g,山药10g,土茯苓30g,甘草5g。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血行则水行;芡实、山药健脾补肾、固涩精微;土茯苓清热解除湿泄浊;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融扶正祛邪、固摄精微于一体,标本同治。随症加减:水肿较甚加玉米须20g、茯苓皮30g;血尿明显者加小蓟10g、茜草10g、赤小豆30g;蛋白明显者加金樱子10g、桑螵蛸10g;咽部红肿疼痛者加白花蛇舌草30g、漏芦10g;外感者加紫苏花10g、防风10g、蝉蜕10g;脘闷纳呆者加砂仁6g、白术10g;尿路感染者加萹蓄10g、车前草15g、白茅根15g、石韦15g;腰脊酸痛者加杜仲10g、续断10g;阳虚较甚者加仙茅6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偏阴虚者可加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女贞子10g等。(四)灵活应用活血化瘀药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与机体的凝血、纤溶和激肽系统等密切相关,常伴有血液高黏滞状态和凝血机制紊乱。这与中医学“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瘀血理论不谋而合,故许多临床医家强调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病程始终,但刘教授认为活血化瘀药仅适用于疾病早、中期,晚期应该慎用。因晚期患者或气阳两虚,或阴阳两虚,气虚不能摄血;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浊瘀阻塞经络,致使血液不循常道,血溢脉外等而发生各种出血。故刘教授强调活血化瘀类药应灵活运用,使之活血而不伤血,养血而不留瘀。常选药有益母草、当归、赤芍、丹参、川牛膝、山楂等活血养血之品。认为此类药物具有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同时可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酶原及全血黏度,促进肾功能的恢复。(五)用药平和,善用药对刘教授治疗疾病时常用药平和、药味较少、用量尤轻。常遵守虽有邪实但攻伐不过甚,虽有本虚亦慎用温补,忌用大温大补、大寒大下之品。刘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反复发作,病程持久,往往导致阴阳气血均不足,并累及五脏六腑,故治疗时虽有标实,亦顾及本虚。特别是无症状的血尿、蛋白尿,更不可滥用温补、固涩之品,以免邪恋难去。故临床上喜用黄芪、党参、太子参补中益气;佐以芡实、茯苓健脾利湿;配伍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滋阴常用山药、女贞子、枸杞子、墨旱莲;温阳常用仙茅、仙灵脾、肉苁蓉、巴戟天。此类药物大多性平、味淡、质润,久服既无辛散耗阴之弊,亦无滋腻碍气之端。除此之外,刘教授亦喜用对药治病,如用黄芪、土茯苓益气泄浊;女贞子、墨旱莲养阴利水;仙茅、淫羊藿温补肾阳;半边莲、半枝莲清解热毒;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金樱子、芡实补肾固涩。(六)时时顾护脾胃,以养先天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病家常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增一分胃气便可添一分生机,强后天才能更好地养先天。再者,湿浊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病理因素,而脾主运化水湿,胃主受纳水谷,则脾胃健运是病变转化的关键因素。故刘教授治疗疾病时尤其注重调理脾胃。至于如何调理脾胃,刘教授强调在辨证的前提下精选用药,对脾胃气虚并寒湿者,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对于湿热中阻者,常以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苏叶黄连汤加减;对于呕恶加气逆不降者,常以半夏加茯苓汤、旋覆代赭汤加减以调治。在上述辨证基础上,刘教授常用砂仁、蔻仁、陈皮、苏梗、半夏等以调理脾胃之气。同时注重饮食调养,常嘱患者清淡营养饮食,即选择优质蛋白、低磷、高钙、高热量饮食,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三病案举隅
周某,男,36岁,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眼睑水肿时轻时重1年余。医院做肾穿刺活检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曾服用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肾炎安等多种中成药及中药汤剂治疗,疗效欠佳,病情反复发作。近2个月来出现眼睑水肿明显,伴腰痛膝软,口腻纳呆,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少,大便不实,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Pro(+++),BLD(+)。肾功能:(-)。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为水肿。辨证属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治以补肾健脾、祛湿化浊。处方: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丹参15g,山药10g,芡实15g,土茯苓30g,覆盆子15g,垂盆草15g,茜草10g,甘草5g。30剂,水煎,每天1剂,分2次温服。5月11日二诊:眼睑水肿明显减轻,尿量增加,腰痛膝软缓解,食欲增进,仍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略腻,边有瘀点,脉沉细。尿常规:蛋白(++),BLD(+/-),刘教授考虑标实已减,本虚难复,且见瘀证,故于前方中去垂盆草,加用山楂10g、益母草15g,以增强益肾健脾、散瘀通络之功,继30剂。6月13日三诊:水肿基本消退,精神转佳,食欲明显增加,二便已调,余症亦明显改善,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细。尿常规:Pro(-),BLD(-)。继守二诊之方调服30剂。1个月后复查,无特殊不适感,病情稳定,临床治愈。名医介绍
刘新祥教授,湖南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临床造诣深厚,治病多宗李东垣、张景岳之说。着重补脾益肾,其用药平和、剂量尤轻,却能屡起沉疴,活人甚众。对多种内科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尤擅治肾系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