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红杏枝头春意闹,我的果仁可入药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72929.html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杏树(学名:杏)都是一种很常见的树种。

该树属于蔷薇目蔷薇科植物,落叶乔木,它的果实杏子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下面是我们在利津县枣园村街头随手拍摄的杏树照片,拍摄时间为年6月16日至年4月2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的记载,杏的干燥成熟种子为中药苦杏仁。原文如下:

本品(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在过去的中医文献中,苦杏仁被称为杏仁,没有“苦”字。在当代药典中开始称为苦杏仁,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二种杏仁:一种是有明显苦味的,即苦杏仁;另一种是没有苦味,口味香甜的,被称之为甜杏仁。从实践来看,甜杏仁的治疗效果不好,很少作为药材使用,入药时一般采用苦杏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收录这种药材时直接命名为苦杏仁。

需要注意的是:杏仁不等于杏核。我们在吃杏子时,吃完外面的果肉,会剩下一个带硬壳的果核,状如飞碟,扁扁的,中间突出。把硬壳敲开,里面的种子才是杏仁。

杏树与中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人都听说过“杏林”这个词,“杏林”指的就是中医药事业或中医药行业,比如杏林春暖,就是指中医中药的发展有了一个好的机遇。这里有一个典故,其大意如下:

相传在三国时期,江西庐山有个叫董奉的医生,医术高超,很多人都找他看病。他在看病的时候,对家庭贫困的病人不收报酬,而是让那些人在他的居所旁种植杏树,时间久了,他住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杏林。于是,人们开始用“杏林”指代董奉居住的地方。后来,“杏林”就成了中医药业的代名词。

......................................................

中药苦杏仁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有关情况如下:

扁心形,长1~1.9厘米,宽0.8~1.5厘米,厚0.5~0.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棕色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燀苦杏仁:取净苦杏仁,照燀法去皮,用时捣碎。

炒苦杏仁:取燀苦杏仁,照清炒法炒至黄色,用时捣碎。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常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症。

作为一种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的药效是比较好的,药性也比较温和,在临床上,不管寒热虚实,只要有咳嗽气喘症状,都可以用。

在临床上,咳喘证有外感和内伤二类,外感一般是实证,内伤多为虚证,实践中,苦杏仁更多的用于外感。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三拗汤,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治疗外感燥邪的桑杏汤,都有苦杏仁。

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只是一个治标的药,它只能减轻咳喘这个症状,在使用时需要针对病因配伍使用其它药材。如对外感风寒,可以配伍麻黄、细辛、紫苏等,外感风热可以配伍桑叶、菊花、牛蒡子等,外感燥邪可以配伍润燥的桑叶、沙参、麦冬等。此外,苦杏仁没有祛痰作用,当出现咳喘有痰时,还需要加上祛痰的药物,否则痰液就会滞留。

保肝;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抗肿瘤;抗炎和抗癌;抗突变;杀蛔虫。毒性:苦杏仁苷被肠道微生物水解产生出较多的氢氰酸,可致死。

用量5~10克,水煎服,生品入煎剂宜后下;或入丸、散。杏仁用时须打碎,杏仁霜入煎剂须布包。外用:适量,捣敷。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禁服,婴儿慎服。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水解的时候会生成微量的氢氰酸,氢氰酸会抑制人的呼吸。其实,苦杏仁之所以能够止咳平喘,其原理就是镇静人的呼吸中枢。因此,如果用量过大,会抑制呼吸,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这一点请各位读者务必注意。

1、治小肠气痛欲死者:苦杏仁、茴香各30克,葱白15克(焙干)。同为末,酒调,嚼胡桃肉咽下。(《卫生易简方》)

2、治上气喘急:桃仁、苦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15克。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双仁丸)

3、治气喘促浮肿,小便涩:苦杏仁30克,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极熟,空心吃二合。(《食医心镜》)

4、治咯血:苦杏仁四十粒研细,用黄蜡炒黄色,入青黛3克,捏作饼子,同时以柿子一枚破开,以饼置其中合定,湿纸包煨。研,水服。(《医学入门》圣饼子)

5、治小儿久患咳嗽:苦杏仁45克(去皮,焙),茯苓30克,紫菀茸、皂角各15克(去皮、弦、核,蜜炙黄)。上末,每1.5克生蜜调入,薄荷汤泡开服。(《仁斋小儿方》杏仁膏)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版)》第—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

2、百度百科词条“苦杏仁(中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

3、张廷模:《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第-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年5月第1版。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以医生诊断和处方为准,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者,本号概不负责。

点击查看“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样板来了:一位莱州朋友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

?刺儿菜: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酸枣:小时候经常在村边见到,现在才知是一味养心安神药

?商陆:这可不是“土人参”,服用千万要小心!!

?地黄:六味地黄丸中的第一味药!

?半夏:为什么叫半夏,而不叫全夏?

?苘麻:这是一种田间杂草,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益母草:为什么又叫坤草?

?地锦:原来止泻药“肠炎宁”的主要成份来自它!

?罗布麻:黄河口人亟需大力开发的药用植物

?丹参:以此一味药,可抵四物汤

?蒺藜:小时候多受其害,今日方知是味药材

?香蒲:李白入诗,李密入典,这种植物来头不小!

?茜(Qiàn)草:血分药中功效最全的一味中药

?红花:打胎药?染色剂?止痛药?

?姜:家中常备姜,小病不用慌

?曼陀罗:古代传说中的“蒙汗药”就来自这种植物?

?栝楼[guālóu]:认识一种植物,了解五味药材

?萹蓄:扁猪子芽儿,红根根(gei),姥娘叫俺引针针(zhei)

?蕺菜[jícài]:鱼腥草注射剂为什么被停用了?

?皂荚:一棵大乔木,长出三种药

?覆盆子:你还记得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对这种植物的描写吗?

?苍耳:又是一种杂草型药用植物

?地肤:又名扫帚菜,藜科植物!

?王不留行:穿山甲、王不留,产妇喝了乳长流

?情人节已过,你送错花了吗?告诉你如何区分玫瑰和月季!

?鳢肠(lǐcháng):又名墨旱莲,一种可以补阴的田间杂草!

?节节草:你的重名植物咋这么多?!

?薄荷:一种辛凉解表药

?旋覆花:可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射干:我和鸢尾同属一个科

?鸢尾:这种花虽美,可不要乱送人哟!

?薤(xiè)白:像葱不是葱,像蒜不是蒜

?玄参:我为康熙皇帝改过名!

风物大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zj/7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