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南开孙药师”,用于医药科普,供参考。治疗甲状腺疾病的3个中成药和3个西药,一文总结:
一、中成药:1、甲亢灵片:功效:方中夏枯草清泄肝热,平肝潜阳,散瘀结而消瘿;墨旱莲滋肾水以涵肝木,兼清虚热,共为君药。煅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敛阴止汗,软坚散结,且有宁心定悸之功,二药合为臣药。丹参活血散结,凉血安神;山药补脾养阴,并防寒凉伤胃,共为佐使。上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之功。用途:瘿病:由长期忿郁恼怒,肝气郁结,痰气交阻,日久肝郁化火,阳亢阴虚导致的颈前肿大,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心悸,多汗,或兼见五心烦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见上述证候者。2、消瘿丸:功效:本方昆布、海藻咸寒,消瘿散结,共为君药。蛤壳、浙贝母和夏枯草性寒,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更助君药之力,共为臣药。陈皮、槟榔行气消积,以取气行痰消之效,合为佐药。桔梗开提肺气,载药上行,以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散结消瘿之功。用途:瘿瘤:因情志不遂,或饮食水土失宜而致痰气交结,日久化火,郁结于颈部出现的颈前肿块,烦热,口苦,多汗,舌红苔腻,脉弦滑;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候者。3、夏枯草膏:功效: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舒肝解郁,散结消肿的功效。本方即采用单味夏枯草制成。用途:瘿瘤:由火热内蕴,气滞痰结所致,症见颈间瘿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见上述证候者。二、西药:1、左甲状腺素:作用: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感受性等。用途: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2、甲巯咪唑:作用:属咪唑类抗甲状腺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本药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阻止摄入到甲状腺内的碘化物氧化及酷氨酸偶联,从而阻碍甲状腺素(T4)的合成。由于本药并不阻断贮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也不对抗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故只有当体内已有甲状腺激素被耗竭后,本药才产生明显的临床效应。本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作用略强于丙硫氧嘧啶,持续时间也较长。此外,本药尚有轻度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用途:适用于病情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的甲亢患者;年龄<20岁、妊娠甲亢、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不适宜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者、手术后复发而不适于放射性碘治疗者均宜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作为放射性碘治疗时的辅助治疗。3、碘塞罗宁:作用:为人工合成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钠,作用与甲状腺素相似,而效力为甲状腺素的3-5倍,具有促进分解代谢(生热作用)和合成代谢的作用,对人体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对婴、幼儿中枢神经的发育甚为重要,它可促进神经元和轴突生长、髄精和突触的形成。用途: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