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精粹卢雯平基于孙桂芝学术思想治疗

摘要:孙桂芝教授从医60余年,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卢雯平教授在20多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基于孙桂芝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核心思想,发展提出三辨论治思想,根据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结合全方位、全周期综合管理治疗模式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颇佳。

欢迎引用本文:

陈秋叶,卢雯平.卢雯平基于孙桂芝学术思想治疗乳腺癌思路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40(1):27-30.

CHENQiuye,LUWenping.DiscussiononLUWenpingstreatmentthoughtsofbreastcancerbasedonSUNGuizhisacademicideology[J].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40(1):27-30.

卢雯平基于孙桂芝学术思想治疗乳腺癌思路探讨

陈秋叶1,卢雯平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2.中国医院肿瘤科,北京)

孙桂芝为首都国医名师,中国医院肿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孙教授从医60余年,强调辨病论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恶性肿瘤,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卢雯平系中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20余年,以孙教授的核心学术经验为指导,提出发展三辨论治治疗思路,临床治疗乳腺癌疗效颇佳。

近年来,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目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较为完善,西医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极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延长了生存周期。中医治疗无论在癌前周期的预防、急病周期的增效减毒以及慢病周期的巩固维持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跟随卢教授门诊学习,现结合所学所悟,探究卢教授基于孙教授治疗乳腺癌的学术经验。

1病因病机乳腺癌中医多归属于“乳岩”“乳石痈”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疾。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是乳腺癌的发病基础,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起居失常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乳腺癌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记述,清·高思敬在《外科医镜》中记载有“凡乳岩一症……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而成”;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及“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所致”;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论述“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最为密切。气血逆乱,冲任失调,肝气郁滞是基本病机特点。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以肝为先天,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肾中精气亏虚,冲任失养,气血逆乱,后天脾胃运化失常可致气滞血瘀阻于乳中发病,癌毒侵袭,机体正气虚弱,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且贯穿整个疾病过程。2三辨论治辨病为先,辨证为主,孙教授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所谓辨病,先是辨西医的病,西医辨病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可以给出精准的诊断。受时代限制,中医辨病多建立在经验基础上,诊断具有局限性,但也强调了疾病的基本矛盾。所谓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辨清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的关系,结合季节、年龄等情况,反映疾病某一阶段变化的本质,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从而进行阶段性、个体化治疗。概括地说,辨病是基本矛盾,辨证是主要矛盾,病证结合,相互为用。基于孙教授的病证结合思路,卢教授发展提出辨体论治,即辨人体体质。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与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病的倾向性。19世纪末的“种子-土壤”,学说认为,肿瘤细胞与人体微环境好比“种子”与“土壤”,肿瘤的形成、发展、转归和预后,都与土壤是否满足种子生长的条件相关。这与中医的体质理论不谋而合,通过后天调节体质,改变人体微观环境,改变土壤性质,从根本上预防肿瘤的发生并防治其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偏颇体质主要有气郁、血瘀、气虚体质。气郁、血瘀体质,平素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在运用疏肝理气活血药物的同时要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情志畅达;气虚体质正气不足,邪毒趁虚而入遂发病,降低机体抗肿瘤的能力,与预后相关。3中西汇通在肿瘤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孙教授及卢教授都强调中西结合治疗乳腺癌。在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模式的指导下,肿瘤健康管理覆盖3大周期,分别为癌前周期、急病周期和慢病周期。通过西医对乳腺癌发病、治疗、预后、转归的认识,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及早开始中医药干预配合西医进行治疗,并充分将三辨论治思路融合其中。3.1癌前周期指对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预防,预防方法包括预防性乳腺切除、内分泌药物和传统疗法,传统疗法包括调节房室、饮食、起居等方面,避免意外灾伤,畅达情志,强身健体以及中药调理。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将三辨论治结合到中药调理中,其中辨体质是中医治未病主要切入点之一,调整改善偏颇体质,在癌前周期给予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3.2急病周期此阶段西医已逐渐形成了全程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成熟模式,提高了治愈率,但也有很多并发症。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有效改善治疗不良反应,并增强抗瘤解毒疗效。乳癌患者术后常有伤口愈合困难、上肢淋巴水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加以黄芪、当归、紫草、大黄、金银花、紫花地丁等调补气血、祛瘀生肌、消炎解毒促进伤口愈合;取桂枝、桑枝、泽兰、羌活、独活等温阳通络、利水消肿以缓解水肿。化疗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骨髓功能抑制等,常用健脾和胃、补肝益肾之剂缓解症状,增强体质,提高疗效,如四君子汤、保和丸、归脾汤、龟鹿二仙汤等加减。放疗常引起放射性肺炎,中医认为放疗属热毒,最耗伤津气,故用芦根、半枝莲、生石膏、麦门冬、山药、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桑椹等养阴清肺、健脾养气。治疗期间受多重压力影响,情绪波动大,治疗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xt/7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