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论第二讲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801.html

《医方论》第二讲

补养之剂(2)

唐郑相国方

好,下面我们讲《医方论》,我们从唐郑相国方开始噢。

当时唐朝的时候,有一位高级官员被贬到一个地方了,生了好大的病,然后民间就有一个人来献这个方,就是我们的青蛾丸(注:青蛾丸为唐郑相国方加杜仲而成。),由补骨脂、胡桃肉、杜仲合成,胡桃肉就是大核桃肉,大核桃非常补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的形象就是人脑的形象,有好多纹路,所以是以脑补脑、以髓补髓,这个作用很强大的噢。青蛾丸主要治的是阳虚为主的腰痛,但必须要没有兼夹症,如果有兼夹其他问题的,那不能吃,一吃要出问题的。

破故纸就是补骨脂,是专门补肾火的一味药,配上杜仲,就是有火有木,火把木点着了,木生火了;胡桃肉是补髓的;杜仲和核桃肉也是类似的,民间甚至有单独用30克杜仲,或者50克杜仲,这是民间专门治肾虚的一个便方,但不能有夹杂症噢,比如说明显的血虚、湿热、气机不通、阴虚啊,都不能用的,一用就要出问题!

所以这是青蛾丸,对单独肾阳虚为主的腰痛,非常有作用。

喝起丸

费先生在这里还进行了补充,有一个方叫喝起丸,就是在青蛾丸基础上再加葫芦巴、小茴香、川萆薢。

葫芦巴、小茴香全是温燥的、通畅气机的、补肾阳的药噢。小茴香可以通肝经气机,肝阳虚气机不通的问题,小茴香可以通;葫芦巴和补骨脂有点类似,都很辛燥,都是专门补肾中的火;萆薢是偏温的,可以清湿,是分清降浊的一个药,可以把浊气分到小便上,然后从小便彻底地分出来。我们平常会出现乳糜尿的情况,乳糜尿如果是由湿热引起的,很多时候会用萆薢这味药噢,它可以专门把湿热的问题通过小便来清除,清除了湿热,没有去清蛋白,因为邪气去了,人体的正气自动会把它固涩住的。

费先生下面还说了:“喘与咳,由于痰随气升。”我们常常见到老年人喘的很厉害,或者是喘中带咳,这个病看起来很可怕噢,西药里面有很多药可以直接缓解,包括现在的中成药,它制成了专门的喷雾剂,可以直接喷到喉咙里来缓解一下,里面包含了西药的成份,当然如果要治本的话,可以用中药来调理,当然不见得一定能拔根,因为这种病的病根非常的深,可以不断的缓解,如果有信心治疗,可以在不断缓解的基础上来改善,甚至彻底拔根,这个需要病人配合,而且需要病人充实自己的正气,彻底的按我们讲的佛法的根本、正法的根本来做,这样才可以把最内在的无形的邪气给拔掉,再把有形的邪气给治好,那就彻底好了。

二至丸附桑椹丸

下一个方就是二至丸,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女贞子、墨旱莲合在一起,这个是治肾阴虚且偏热的,就是这个人是偏热、阴虚型的,二至丸是很清利的、凉凉的,可以直接吃的。大家在药店里都看过墨旱莲了,就是旱莲草,冬青子用的是女贞子的果实,红黑色的、一颗一颗的。墨旱莲还可以专门乌头发的,但不是说任何白头发都可以用墨旱莲,特别改善白头发是需要时间的。还有一味药叫桑椹丸,就是把桑椹直接摘下来熬成膏,或者直接做成丸,只有一味药,就是我们农村里经常吃的桑子,我们小的时候就常常吃这种药。如果加上天冬、地黄、人参(按:天地人谓之三才。),这个就是三才封髓丹里的三才了,天冬补肺阴,地黄补肾阴,人参扶中气,上中下三者合起来,加到二至丸里,这个力量就很大了。

扶桑丸

第二十三个方叫扶桑丸,扶桑丸就是嫩桑叶配上黑脂麻,这个格局是很好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孩子出现了白头发,首先想到的就是狂吃黑芝麻,但是单单吃黑芝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它是针对干性头发为主的,如果头发很油的话,那就不合适。它配上嫩桑叶以后,有个非常好的好处,它可以帮你往上宣达,不会死死叠在下面,桑叶是带风的,可以清利的,这个风气一吹,补的东西就可以随着气而起来了,相当于是水遇到风就有波浪了,在人体里就活动起来了,补下去的就不实了,也就是可以转化、循环的,那么合起来就是扶桑丸。费先生的意思是它可以去风明目、乌髭黑发,但同时也不能说的太过头,所以主要是桑叶配黑芝麻的配伍很好,它也是适合阴虚为主的,如果在阴虚基础上,确实出现白头发、干枯型的头发,就可以用,但它的作用都是很平缓的,你要马上见功,那不见得,要逐渐逐渐才能起到作用。

参苓白术丸

下一个方是参苓白术丸,或者叫参苓白术散。我们常常在用这个方,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脾阴脾阳双补的一个方,补脾阳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是最简单的四君子噢,一定要记住,把茯苓换成干姜,就成理中汤了,四君子汤是专门补脾阳的。那么补脾阴的药呢?有山药、扁豆、薏仁、莲肉,就这么四味药,是专门补脾阴的,所以它是脾阳脾阴兼顾的,但同时有上开下渗的作用在,这里是不是有桔梗啊?上次在《药性赋》里提过一次,它可以宣载,可以宣肺气、排脓,还可以托着气机往上,所以它可以往上宣。这个方子还可以往下渗的,就是这里说的薏仁,好多孩子都吃过薏仁山药粥、薏仁山药芡实粥、薏仁红豆粥,它可以往下渗利湿热。中间还有两味药可以让脾气不是特别的固,就是让它宣达开来、运化起来,就是砂仁和陈皮,陈皮就是橘子皮,砂仁是一颗一颗的,必须要把它捣碎,砂仁才煮的出来,非常的清香,可以让脾胃之气彻底地运化开来,所以这味药的整体格局是很不错的,脾阴脾阳双顾,又有运化脾胃的药,又有上开的药,又有下渗的药,总的来说是很平和的扶脾胃的正药,所以费先生说是健脾和胃之正药也,同时他有的时候用枣汤、米饮来调服,也就是用米汁和大枣煮的汤来调服,这样更稳妥。同时费先生说扁豆这味药很恶,药店里的扁豆是一颗一颗的,很恶的意思是它的药性不太好,我们平常一般来用也没有问题,费先生既然提出来也有他的原因的。但也不要乱用参苓白术散,它是适合脾阴脾阳双弱,同时它又是很平和的扶脾的正药。我们现在人治病往往很急,像参苓白术散平和的药,如果随便用个几天没看到效果,可能就不想用了,甚至对症都不想用了,但它其实是很平和的,起作用以后就会很稳健。

妙香散

第二十三个方就是妙香散,古人对妙香散用得是很好的,我们以后肯定会讲到赵守真先生写的一本书(按:即《赵守真治验回忆录》。),他把他一生的经验总结成了一本书,里面有个医案,每个医案写的都很详细,很薄的一本书,但很精粹。赵先生用妙香散就用得非常好,妙香散这个方也是平淡中见神奇的,但它里面用了麝香,我们现在一钱麝香都贵的不得了,现在一般都是人工麝香,能不用就不用。辰砂一般也是不用的,因为西医检查是有毒的,随便用要出问题,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药里是取辰砂的气味,它根本就不溶于水,主要是取它的气。

我们看一下妙香散的结构噢,扶中气的药有黄芪、人参,黄芪是一个补土生金的药,可以把中气往外提,就是把脾气往肺气方面提。黄芪、茯苓、茯神、人参、山药、甘草这几个药都是扶中为主的,茯苓和茯神是同用,但茯神的安神作用更好。这边还有远志,远志肉炒了以后是往外开的,可以专门开心窍,还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安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心气。桔梗是往上宣开的。这边还用了木香,主要是宣达肝气和调达脾胃,脾胃之气和肝胆之气都可以疏达,这是木香的作用。所以是有开有合,而且还用了山药,它可以守脾阴。所以妙香散加减来用好了还是很好的。费先生这边还说了:如果随便用麝香,那就耗得太多,往外开得太多了,不如不用,用沉香、琥珀更好。用沉香、琥珀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噢,麝香是辛窜往外开的,沉香和琥珀主要是往下降的,琥珀还可以通瘀血,下焦有瘀血的,琥珀都可以彻底的通开,从小便排出来,就带着一些血模糊的尿都可以排出来,近代岳美中老师用琥珀用得就很好。

沉香、木香、檀香,都是几个香,沉香可以往上升,有香气的都可以往上散,但主要是往下降噢,所以它有升有降,但是以降为主;木香主要是行气,它这个行气不能说是往下降的,主要是行为主,所以这几个香是有区别的噢。一般用这些香都是最后下,就是药快煮好的时候,把木香、沉香放下去,如果刚开始煮的时候就放下去,那么气味都跑掉了,作用就不大了,因为主要就是取它的气的。费先生这边说的治梦遗失精要具体看了,如果是这个用法,首先他得是一个虚症,这个方开的力度特别大,像麝香、辰砂,那么一定有很大的瘀阻在才能开,否则没有瘀阻就去开,那就要出问题。这些就不展开来讲,提一下就是。

玉屏风散

下面这个方叫玉屏风散,大家都很熟悉,名字取的很漂亮噢,就像古代的屏风一样。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合起来,它是典型的补土生金大法,也就是说这个人偏虚,脾阳偏虚、肺气又偏虚,在这个基础上用玉屏风散就很好,但我们现在有滥用的情况噢,一出汗就用玉屏风散,这个是不行的噢,如果是用玉屏风散治虚汗、自汗的,这个人必须是脾气虚、肺气虚为主,那才对症,否则就不对症,费先生也特别说了,这个不是专门治表湿的感冒药,如果是表的气机本来就很实,邪气没有出路,如果再由玉屏风散把它补住,那就出大问题了,邪气都关在里面了,那就不合适了。所以玉屏风散的适合症就是肺气虚、脾气虚,都是偏气虚为主的,这个才可以适用,否则就不可以适用。中成药的特点就是病机比较简单化,所以要对症才可以用,有夹杂症用了就不合适,如果用错了就更不合适,那就要出大问题。当年很早的时候,网上有一位女孩子,在百度知道上回答她的问题,她很孝顺她的妈妈,明显是一个肾阳虚,结果吃了六味地黄丸,然后小便就多得不得了,就吓死了,我告诉她吃桂附地黄丸,才告诉一会,她给她妈妈就马上坐车去买了,吃了以后第二天症状马上就减轻了,用对了马上就可以纠偏,用错了马上就加重,所以中成药不是可以乱吃的噢,一定要对症。

四君子汤

第二十七个方就是四君子汤,白术、茯苓、人参、甘草,这个有好多加减,我们也可以用党参、太子参、北沙参来替换人参,这样补中的力度就一步一步减少。刘门很喜欢用北沙参来代替人参,如果它中气不虚,就用北沙参来代替人参,为什么?一举两得,用了北沙参以后,微有补益作用,同时可以降肺气,所以是有两种的作用。那么这边是有引经药的噢,用了生姜、大枣,生姜、大枣是脾胃的引经药,用了以后可以专门循环脾胃的气机。

四君子汤加了陈皮以后,就是异功散,因为加了陈皮以后,可以防止补得太过、太饱满了(按:补而不滞)。

再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半夏,就是六君子汤,也叫橘半六君子汤。

如果四君子汤加上木香、藿香、干葛根就是七味白术散,这个是钱乙老师定下来的,是北宋的时候定下来的,专门来治脾虚和由于有适当的湿气出不出去而出现的腹泻,那么它必须是寒湿为主的腹泻,否则的话还不适用。

那么把人参去掉加入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合起来就是三白汤,因为白术、白芍、茯苓都是白的,所以叫三白。我们看一下三白汤的基础,它治的是肝经带着弦脉,用白芍把肝经气机润养下来,同时中土的脾气偏弱,所以用的是白术、茯苓、甘草三味药,所以它是典型的抑肝扶脾的药。

如果四君子汤加上四物汤,四物汤就是川芎、当归、芍药、地黄,它们合起来就是八珍汤,再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黄芪、肉桂,那么就是十全大补汤,但这种药都是要具体加减的,古代用这种药出问题的非常多,为什么呢?因为做医生的往往只学了一点东西,或者学了点汤头歌诀类似的就给人治病了,随便给人开四君子汤、玉屏风散等等,如果这个人有邪气,一补就把这个邪气补住了,就要出好多大问题,变证丛生全都来了。这些可以说是中医里面最基础的方子,大家有个基本的了解,加减变化特别多,特别是临床的时候,有好多加减变化。

升阳益胃汤

下一个方是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先生的方子,李东垣先生的方子里面有升降的噢。

首先扶脾气、肺气的药是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大枣,这是补土生金大法,为什么要补呢?它这个药是有特别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中气不足的时候,整个气就都陷下来了,相当于气球没有气了,整个的都往内陷,内陷以后,外在的邪气也好,厥阴心包经的气也好,都往中间陷了,上焦的气也都陷到中焦了,陷进来以后反而会有发热的问题,或者我们中焦的气陷到下焦的肾里面去了,肾里面是肾阴含肾阳的格局,都会引起发热,那么这种发热是甘温除大热才能解决,也是说由于正气不足,整个的气往内陷而引起的,相当于我们这个发动机,它电源不足了,但这个拖拉机还要爬到山上去,功率不足了,拖拉机嗡嗡的声音就变大的很大,温度就发的很高,硬是要爬上去,那么就类似于这种情况。相当于我们整个人正气不足了,但又要正常维持生活,就相当于硬是要发动能量那样,所以人的体温就升得很高,甚至有可能升到38、39度,但这种病不是外感邪气,也不是由于风寒、风热、湿热,那么治疗的时候就切记要很注意噢,这是很重要的内容噢,这种病在西医里是没办法治的,一般的中医随便治也是要出问题的,只能这么来治噢,这是甘温除大热的方法。所以你看他在补了刚才几味正气的同时,要把所有陷进去的中气往外提透,就是像一个气球一样,要把它全部胀起来,所以他用了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就是在中气补足的基础上往外提出来,那么整个气就胀开了,整个人就像气球、拖拉机一样,能量都补足了,全部打开了,气机又运转起来,正常化,这个温度自动会退,这个很重要噢。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他还加了泽泻、黄连、白芍,这几个药都有用法的噢,白芍炒了以后就不是很寒了,如果羌活、独活、防风把肝经升提的太过了,它可以用白芍敛一下,可以制一下这些风药,不要一提就提过头,走上另一个极端。如果是由于郁而形成的湿热,他就用茯苓、泽泻、黄连,黄连就是清上焦的郁热,顺便把心火降下来,茯苓就是把中焦郁着的湿气往下渗,泽泻就是把下焦的湿气都彻底的渗透掉,所以这个就要特别注意噢,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全面顾及的方子,大家要看噢,这种方子用对了,理解它的机理以后,可以说有很大的作用,但不可以妄用,妄用要出问题,必须要有类似的这些问题,然后加减变化来用,可以说好多问题都能起到很大作用。费先生也说了:方中辄用升、柴,恐上实下虚者更加喘满。意思是说如果这个人本身就是下焦不堵的,或者说他的气机本身就郁在上面、郁在外面,那么是绝对不能再往上提了,往上提就犯了实实之戒,上面是实的,你再往上提,那就要出非常大的问题,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噢,大家都要注意噢,刚才讲的就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一些心法,你如果随随便便听了,或者在聊天、干其他事,那就太可惜了,等于说你是当面错过,所以切记不要当面错过,刚才讲的就是心法,你掌握了这种心法,可以活学活用,你可以解决非常多的问题的,这一段非常重要,因为类似的中医的这种心法不多,这种类似的中医心法仔细总结一下可能只有十几个,就是类似的专门指导气机上的问题的,这可以说是治气机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心法,这个方子是比较完备的,有好多加减都是有相互制约的,或者相辅相成的,一定要注意,这就是心法中的一个。你想从古到今有多少方子?几十万、几百万都不止了,我们现在的中医还在不断的制造方子,但是它里面的真正的大法是不多的,最主要的大法就是这么一些,所以一定要注意噢,这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先生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大法,我们现在人把它叫做甘温除大热,他这种大法有各种延伸,包括下面的方子也是一个延伸。

补脾胃泄阴火升阳汤

这个方子叫补脾胃泄阴火升阳汤,这个名字取的就很复杂。那么他用了哪些药来补脾胃呢?有黄芪、苍术、人参、甘草,主要是这么几味,它是补土生金大法,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是阳气不足下泄的,他用了哪些药来提呢?他用了羌活、升麻、柴胡来往外提,我们注意噢,羌活是太阳经的药,升麻是阳明经的药,能让脾胃之气升达,柴胡是少阳经的药,如果少阳经有郁气的,它可以往外提,所以是把三经的阳气都往外提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上焦有热,他用了黄连、黄芩,黄连可以清心火,黄芩可以清肺火,三焦的火都可以清。最后一味药就是石膏,石膏少许可以清胃火,或者说可以把郁着的火都往外透。这些火是哪边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些火怎么来的问题,中医的好多问题你就会更明白一步了,这些火是郁着来的,我们说积阴之下、必有伏阳,他本身是一个气虚的症状,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热来?因为气虚的过程中,他运化能力不足,它郁在那边、走不动了,好比整个人都很累了,路都走不动了,比如说排大便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么郁气、胀气都郁在里面、动不了,结果肚子里可能就是闷的、热的,和这种道理是差不多的,所以他有郁热的,那么要在正气扶出来的时候把它清掉,郁热的话也有一些具体的标志,比如舌上可能出现黄腻胎,有可能脉象是急躁之象,有可能整个人身上有邪气、还没有排除,这个要望闻问切综合判断的,总之这些方子的内在是含了非常深的意思的。因为李东垣先生有儒家修行的功底,他是正人君子,所以他定的好多方子都是万古不移的方子,关键要用得对,因为他的方子非常的精深、精准,从古至今,李先生的方子是杀了好多人的,但不是李先生去杀的,是后人没有把它用好,因为他的方子非常精准的,用对了就能起死回生,所以是我们后人没有学好。那么这种类似的方子,我们在下面还会讲到噢,补中益气汤其实是最简单的方子之一,你看这几种方子的格局都比补中益气汤的格局要难好多,因为他是从五行来用的。比如说这个方子我们按五行分的话,苍术、甘草、人参是属于中土,补脾胃的;黄芪属于肺气,它属于金,所以金土都在了;羌活是入太阳经的,太阳的底面就是少阴,升麻是入阳明经脾胃的,但它是入经,不是入脏腑,五行一般指的是脏腑,经是经气、经络的经;柴胡入的是少阳经,可以往外提透,黄连可以清心火,酒炒了以后,它走的力度就更强,还有就是苦性、寒性就能减一点;黄芩是专门清肺热的;石膏是清阳明郁火的,因为是郁着的,不是郁火为主,所以只用了一点点。这种方子都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里面的,我是抛砖引玉大概讲了一下,大家要记住李东垣和他的方子噢,可以说李先生的每个方子都很精深,没有一个方子是随随便便定的。所以刘止唐先生说:历代大医不是高深,就是高道,要么就是儒家有修炼的人,很难看到随随便便看几个病、随便评个职称就能对中医有理解的噢,这个很重要噢。后代吴鞠通先生也是正人君子,按照儒家的根本去身体力行,所以他写的书也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补肺汤

下面这个方是补肺汤,有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熟地这几味药。补中气和肺气的是人参和黄芪两味药,必须是中气有虚,脉象上有虚,这两味药才能用,如果脉象上没有虚,甚至有火、有热、有湿,这两味药就不可以用,都不行,不能随便用的噢。那么它真正降肺气、化痰的药只有两味,就是紫菀和桑白皮,桑白皮就是桑树的皮。桑白皮专门可以泄肺气,在泄肺气的过程中微微有点滋养作用,因为桑白皮本身就带着一点扶正的作用,但它主要的作用是泄肺气,紫菀既可以升降肺气,又可以化痰,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治咳嗽的药,但如果外在邪气没有去,这个时候还不能用紫菀。《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麻黄射干汤,它里面有一个对药,就是紫菀配款冬花,款冬花升的作用更多一点,因为是花嘛,它们两个都很润,就是在风热咳嗽、风寒咳嗽里,前期的风热风寒问题解决以后,这两味药都可以用,这两味药是很常见的用药,可以宣降肺气、润降肺气为主,还可以化痰。这个方子还加了熟地,熟地是专门扶肾阴的,它的作用就是在扶肾阴的过程中,金生利水嘛,肺阴不足会影响到肾水的不足,那么肾水补起来,反过来经过一个大循环以后,也可以来补肺阴,但它不能直接补。再还有五味子,特别是炒过了以后,收敛的作用更强大,所以费先生说:此方但为肺气久虚以致咳嗽而设。注意这个但为,什么叫但为?就是只为,只是为肺气久虚以致咳嗽而设,换句话说,其他的咳嗽形式都不合适,所以一定要注意噢,这个是带补性质很大的方子,用这种方子都要注意,因为我们常常遇到虚实夹杂的问题,或者说遇到邪气很重的问题,那么这些怎么来考虑?不能蛮补噢。

百合固金汤

下一个方是很著名的方,叫百合固金汤,但是这个药从古至今也害了好多人,为什么呢?我们古代的女孩子很不容易啊,封建社会的压抑性很大,一不小心郁气郁在我们的胸中,肝木之气很悬,悬了以后就是我们说的金克木嘛,肺金可以克木,那么木气很厉害,要倒过来克肺金,那就要吐血,一看吐血就不得了了,往往就按肺阴虚来治,就是按百合固金汤加减来治,但按百合固金汤加减来治是没有错的,错在哪边呢?这个药主要是润养肺阴、偏寒的,如果脾胃虚,中土要败亡的,因为脾胃一败,下面就没有生气了,这个病就没有办法治了。那么懂了补土生金大法以后,两者合用,像肺痨这种类似的病都有办法解决。费先生最后是不是说了:予谓咽痛一定,急当培土生金也。什么叫培土生金?比如四君子汤加黄芪的格局,补脾气、补肺气,这个就是培土生金了。那么百合固金汤的方子用的是什么思路?就是金水相生的思路,也就是我们说的金生利水的思路,也就是把肺阴补起来、把肾阴补起来,甚至把肝阴补起来,现在这个方子加减用能解决好多问题的,比如说它补肾阴的药是生地黄、熟地黄,我们说过地黄是补肾阴的第一要药,但它比较滋腻,要认准了才能用。补肺阴的药是麦冬、百合,百合固金汤里的主药是百合,它名字都取了百合,因为百合可以润养肺阴,也可以润养脾阴,非常平达的一个药。麦冬还可以散心中之结气,就是肺经、心中有结气啊,麦冬都可以散掉,我们看药店里的麦冬是不是都一颗一颗的,像葡萄干一样。养肝血的药就是当归、芍药,特别是芍药炒过以后,寒性更减弱了一些。那么如果是肺阴虚、有咳嗽、有痰的,它用的是贝母,贝母有浙贝母、川贝母,现在川贝母很贵,但它比较润,可以润养肺阴来化痰,浙贝母就比较苦寒,当然也比较便宜,浙贝母也叫象贝母,浙江象山出的贝母。生甘草可以扶土气、泄虚火(按:以土伏火)。桔梗是把这些药升提到肺经气机里面去,它相当于是江里面度人的舟辑,就是船啊。玄参的作用是滋润肾阴,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把浮在上焦的浮火都给清掉,所以它有清浮火、散结、补肾阴这三个作用,散结是什么呢?我们消瘰丸里面就用到了玄参、浙贝母、生牡蛎,它可以专门把结气散掉的,海藻、夏枯草都可以来散结气,我们市场上还可以买到夏枯草膏,专门散结气的。所以这边大家要注意噢,涉及了两个问题,比如李士材是明清时期一位很著名的医家,他说清金之后、急宜顾母,这个话不解释,大家就不知道在说什么,很简单的,金就是肺阴之气,比如说肺金有虚有热,那么把肺阴养起来,把热去掉,把痰治了以后,急宜顾母,母是谁呢?是不是土生金啊,也就是肺金养好了,得马上顾脾胃噢。所以识见尤卓,费先生下面马上补一句:咽痛一定,急当培土生金也。这两个是同一个意思噢,所以前代的两位医家都提出来脾胃在治肺痨中的重要性,一定要把它顾上。

紫菀汤

下一个方是紫菀汤,这个药也得用好了噢。费先生这边说:此方治气极、久咳、失血极佳。换句话说,如果是治刚刚患了感冒,这种药能不能用啊?看了都害怕,都是不能用的,因为它是补为主的,你看我们现在的阿胶、蛤粉草,最后费伯雄先生还专门提出来,阿胶真正起作用的原因是井水,就是制阿胶的时候用的是井水,井水和阿胶一用就能化得开,有坎离交济的作用,我们后代人用了阿胶、牛皮胶一大堆胶,都不是很合适,严重夸大化了,你看清朝的医家都提出来了,不过我们现在还是在炒阿胶,把阿胶的价格炒的像天一样高,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大的作用。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也吃阿胶,当时她说难吃死了,后来就干脆没吃了。

这边的用药是紫菀,洗净以后再炒;阿胶用蛤粉炒,蛤粉是咸的,一旦用蛤粉炒了以后,它就可以润下,也就是治咳嗽的效果就更好了,咳嗽是往上喷的,咸的能润降。知母可以清肺经的各种热,但知母是苦寒的,以清实热为主,往下降气;贝母可以化痰;桔梗可以提到肺气上;人参、茯苓、甘草是扶正的药;五味子是往下收的,所以整个药的格局都是润降为主的,桔梗微微带点开,费先生也讲了,是治气极、久咳、失血,符合这些条件才能用噢,平常单单用这样药的机会不多的,所以不能乱来噢,特别是如果还带着邪气,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的时候,这些药都不能用。

秦艽茯苓汤

下一个方就是秦艽茯苓汤,我们上次专门解释过秦艽这味药,它是专门通达气机、治风湿的一味药,它比较平稳,湿热、寒湿里面都可以加秦艽,可以把气机都宣畅了,是治风湿病里的很常用的一味药,但是我们这个药用得不多,特别好多现代人都批判秦艽茯苓汤、黄芪鳖甲散、秦艽鳖甲散类似的药,当年李可老中医也专门提出来批判这些药噢,就是说这个人元气不足的时候,这些药是不能用的,因为这些药一用呢,元气会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是不合适的。

我们具体的来以方解方,来看这些药有哪些用噢。秦艽茯苓汤里扶正的药有哪些呢?一个是人参,专门补中气,但它其实是可以扶阴阳的,但我们一般的人参,阴虚的人都不好用,用了就要出问题,因为它是偏燥的;当归是补肝血的;甘草是扶中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补中气的药;紫菀是专门润降肺气的,紫菀还有一个什么用法呢?我们很多人大便都不通了,如果他是由于肺经气机不降引起的大便不通,那么甚至单独用30克紫菀就可以通大便了,当年北宋的时候,有一位权臣,叫蔡京,《水浒传》里的蔡京,大家还记得么?他一不小心大便不通,看了好多中医都不行,这不得了了,权位这么高的人患了大便不通还得了啊!他坐立不安,最后有位中医给他用了30克紫菀煮汤,大便一下子就下来了。所以它适合于肺经气机不降引起的大便不通,单单一味紫菀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噢。这边还有鳖甲,鳖甲炙过以后可以入肝经、养肝血,同时又可以把肝经中的郁火、郁在血分的血热都往外提,特别是炙鳖甲用柴胡炒过以后,它往外提的作用就更大,或者用青蒿来炒,可以把肝经的血热、血分的郁热都往外提,所以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地骨皮就是上次说的枸杞树根的皮,它可以润养阴分,同时可以把阴分里的郁热提出来的,这个就是地骨皮了。那么柴胡就是把肝经的郁热往外提,所以这个药是有左中右三路的噢,大家来看,中路用的药就是人参和甘草,主要是扶中;左路用的药是柴胡、鳖甲、当归,也就是可以入肝经气机的;那么右路用的药呢?一个是地骨皮钱半,它可以清透肺经里的血分里的郁热,当然肾经里的郁热也可以清,它可以凉血、养血,把郁热清透,那么这还有紫菀,紫菀也是专门润降肺经,属于右路;这还有一个就是半夏,法半夏也好、半夏也好,都是辛开苦降,可以把脾胃堵着的痰的郁气都给打开,同时把这个痰给去掉;秦艽可以润畅气机,关节上或者哪个地方气机不到的,用了秦艽都可以到;姜、枣煎,也就是扶中的药,这个还不能叫引经药。那么费先生这边特别说了,如果是阴阳两虚、体虚自汗、元气更伤的情况,那么这边说的各种辛散药都是不可以用的,所以秦艽茯苓汤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害了很多很多人,这种类似的方子曾经都是害过很多的人的。但当年制方的人,他很明显的是有目的在的,我们大概分析,刚才大家也看到了,你必须真的是左右中三路都出了类似的问题,才可以用,否则的话是不能用的、不合适的,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也要加减来用,那么正气虚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单单用这样的药就要出各种问题,因为古代常常遇到骨蒸,就是这个热收也收不住,骨头的热不断的往外蒸,好像整个人都有40度,这种情况用西药不行,用类似的中药也不行,因为骨蒸潮热往往是阴不包阳,格局包不住而出现的,但古代那个年代很容易患骨蒸这个病,这是因为古代的各种社会因素决定的,那么患了这种病,用类似的药都不合适噢,一定要对症了,合他这个病机才能用。

黄芪鳖甲散

下一个方就是黄芪鳖甲散,现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中医,叫朱进忠先生,他用得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我们看一下黄芪鳖甲散的用法噢,它比较的复杂,但你真的出这种类似的问题了,用这种药就有非常大的疗效,但如果不是这种问题,你来用是没有用的,我们具体来分析噢,这个方子非常值得分析的,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因为中医的理法在黄芪鳖甲散里面就会得到很大的体现,比如脉象上是有中气虚的,右手的关脉和寸脉是偏虚的,尺脉也有些不足的,他补尺用的是肉桂,肉桂也可以扶肾阳,而且可以把往上冲的阳虚的虚火给收下来;扶中气用的是人参、甘草;扶肺气用的是黄芪;左路肝经气机上用的药,柴胡引入肝,炙鳖甲养肝血,芍药扶养肝阴,主要解决脉弦的问题,它是柔肝的,但它是偏苦偏寒的;养肾阴的有生地黄;右路肺经气机下来是不是有天冬啊?有天冬、地骨皮、桑白皮、紫菀,那么这些都是入肺经的,肺经气机上有润有降,在这个基础上,脾胃有半夏和茯苓,润降下来,知母可以把右路肺经气机往上冲的郁火、实火可以往下清掉,整个方子有好大的格局在的,桔梗可以升提肺气,也是右路的用药,所以它也是左中右三路都用了药,而且还有下路的药,下路就是肾阳肾阴,左边顾肾阴用的是生地黄,右边用的是肉桂。我们中间要特别插一下,这个很重要的噢,大家一定要听噢,我们人体的格局是这样的,土在中间,就是脾胃,这边既是后天之土,也是先天之土,先天如果能够水火合德以后,就是合到这边主窍来的,所以脾胃只是后天,它运化出来的精气可以补后天中的先天,也就是把精气存养在肾中,同时先天能够复返、复性,我们先天主窍也是在这里。下两路,右边是肾阳,左边是肾阴,左升右降,左边是肾水嘛,升起来的是木气,所以左路这边是肝经的木气往上升,升到上面就是心经了,心是不是里面是阴、外面是阳啊(按:心为离卦,离中虚,见其卦形自明。)?这是很清心的在上焦的噢。心经以后就是右路就是肺经了,肺经宣达以后往下降,降了以后就是金生利水到肾阳,所以一定要注意噢,右手肺降下来到脾胃,脾胃再往下就到肾阳了。我们说的左路右路,左路就是肝经气机的调达,肝经气血都在中间了,左路有肾阴、肝经的肝阴肝阳,心经的心阴心阳;右路以宣降为主,有肺阴肺阳,有中焦的脾胃,再下面还有肾阳,所以这是用药最基本的一个格局(按:此模式可参考《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四圣心源》、《医间道》。),大家大概要有个了解,所以这些药的分析都是按左右中下四路来分析的,如果有润养心经的药,那么木火土金水五行都在了,如果是用了好多类似的风药,不仅脏腑的五行,而且经络的六经都合在里面了。

益气聪明汤

下一个方是益气聪明汤,或者益气聪明丸,这是我们很常见的一个治耳朵方面的药方,这个药方是谁创造的?我们后人不知道用这个药方赚了多少钱,好多公司都用这个方,反正随便用古人的方子不用付专利费的嘛,是李东垣先生创造的,所以李先生创造的方子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现在随便拿他的版权,反正也不知道他后人是谁,哪怕知道他后人是谁,也不用付钱的,拿过来一制造就成了自己厂家的专利了。那么益气聪明汤就是有黄芪、人参、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升麻、炙甘草这八味药,用好了可以解决好多问题。李先生的药涉及中气虚,他用了黄芪、人参、甘草这三味药,就是补土生金大法,扶了中气以后,黄芪把整个中气往外提,补土和生金都在了。在这个基础上,葛根是阳明脾胃的一个专药,可以把阳经经脾胃之气往上升。蔓荆子既是太阳经的药,但主要是少阳经的药,如果太阳穴两边很胀,那么用蔓荆子把这个气一提,就可以提到头上来。因为益气聪明汤本身是我们现在要来解决耳鸣问题的,耳鸣问题肯定要解决升降问题,就是中气不足的耳鸣问题如何来办?这个方里面还用了白芍和黄柏,白芍是专门通肝经气血和柔肝的,你风药提得很过的时候,肝经气机都往上提了,肝是很暴躁的,它将军、急性啊,所以用白芍把它柔一柔,在这个基础上用了黄柏,所以这个药的配伍是非常了不得的噢,黄柏可以把上中下三焦的湿热都给清掉,所以它是这么一个格局。升麻的话,这边用的是升麻配葛根的格局,升麻也是扶脾胃郁气的,就脾胃的郁气没有通,用了升麻以后,在生黄芪、人参的作用下,可以补中有升,就可以把它升达起来。

这个方我们草草分析只能这么分析,没有办法更深入的分析,但如果是由于中气不足而引起的耳鸣,益气聪明汤的配伍是非常好的,因为它的升降、包括好多内在的用药思路都值得借鉴。所以费先生也说:此方重脾胃而兼治肝肾,立意最精。

羊肉汤

下面这个方是羊肉汤,羊肉汤我们就不讲了,一带而过,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制这些药,一制就弄出其他问题来,其实它的配伍是蛮不错的。比如我们现在去吃汤,加了这么多附片,随便去用,很医院了,所以干脆就直接不讲。它用白芍、当归引入肝经气血是很好的。

发表之剂(1)

我们要讲下一个专题了噢,叫发表之剂了噢。前面是不是讲的是补养之剂啊?也就是补中有养,下面是发表之剂,什么是发表呢?就是表层有邪气在,或者出了问题了,或者是正气不足、邪气有侵犯了,这个时候才用发表之剂噢。

麻黄汤

首先,第一个用的就是麻黄汤,现在我们一般人都不敢乱用麻黄汤,为什么呢?古代麻黄汤杀过好多人,因为麻黄汤从张仲景先生定下来有两千多年了,估计杀过的人都不止两千万,所以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方只能够治风寒有郁,就是这个人正气很充足了,外在风寒把正气给郁住了,正气也没有办法把风寒赶走,风寒又郁着,这个时候显示的脉是紧而有力的脉,这个人正气又很足,所以就直接用直捣黄龙的方法,用麻黄汤把所有的邪气一下子往外走,那么用的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只有四味药,但它的作用非常巨大,就是用这么四味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经方的力度就是这么大的,但是我们后人为什么常常出好多问题呢?因为好多时候是不能用这个方子的,大家特别注意噢,下面几点都不能用这个方子,哪几点呢?

1、这个人正气不足,一用麻黄汤就不得了了,本来就是虚人,一用麻黄汤,汗一发就出大问题,他的汗可能关都关不住。

2、精虚之家不能用,他本身就是血虚、精虚,他根本就接受不了风寒和这种药的激发,一发汗可能整个人都抽搐起来了,医生也好、患者也好、患者的家属也好,估计都吓得不得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赶快拨打,医院急救去,不然抽搐起来还得了,可能还会出问题,比如小便会淋漓不尽、小便不通噢。

3、根本不是寒郁的问题,很可能是一个热的问题,他很可能是热郁,也就是我们说的温病,他是由热郁引起的当然不合适,寒热都弄错了,那就更可怕,所以寒热虚实是绝对不能错的。

4、他可能不是我们说的热病、寒病,他可能是一个湿为主的病,那么湿为主的病也不可以用,要出大问题,甚至是湿热,如果你用麻黄汤,那出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大了。

5、他可能是风寒,但风寒不在表,可能风寒已经侵到里面了,也就是侵到少阴经里面了,麻黄汤也是不能用的,正气一虚就要出大问题,医院去急救了,所以问题也是很大的。

张仲景当年定这样的方子,他是医圣嘛,可以说是度人金针了,但是我们后人没有用好,没有辨清楚,随便用,杀人无数,当然我们现在想杀人也没有那么容易了,现在医生也不敢随便乱用了,知道麻黄汤前面出了那么多问题,也不敢乱用了,而且病人现在很多都去看西医,也不会随便去看中医,那么我们平常治感冒,用的都是比较平和的方法,不需要这个,但是对于好多严重的情况,在正气很足的前提下,就需要用这样的药。当年万友生先生的女儿去矿山实习的时候,矿工都很壮实,有一次寒的流感来了,结果大家都患了麻黄汤症的病,因为矿工都很壮实,患的都是脉浮紧有力的脉,那么她后来报告给万友生先生,就是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用其他类似解风寒的药,对症的效果也不好,结果用麻黄汤,一剂知,二剂已,都是吃了一剂就差不多了,第二剂就全好,因为刚刚对症,遇到了这么一个群体噢,这些矿工都非常的强壮,身体力气很壮,被寒郁以后,一用就刚刚合适,所以这里有一个专门合适的用法。好,我们解释一下这么四味药噢,麻黄现在有生麻黄和炙麻黄,专门来开泄肺气的,就是肺金气机有郁,那么用麻黄就可以专门把肺经气机打开。

我告诉大家麻黄说开来的作用是非常多的,讲也讲不完,我们随便讲几个噢,第一是小续命汤,孙思邈先生晚年的时候,有好多人找他看病,结果孙思邈先生自己也中风了,一百岁也中风了,他自己也知道解决中风的方法嘛,就叫他的侍者把他扶到房间里,这几天就不看病了他就喝续命散,他自己根据那个时候的古方,用散的方式,什么叫散呢?那个药打成散的粗沫,不断在那边煮,然后包起来以后,我们现在科技发达嘛,就用网袋包起开在那边煮,他就不断地吃煮出来的汁,边煮边吃,一直吃到好了为止,他用的就是续命散,续命散里很重要的一味药就是麻黄,所以孙先生当年自己中风的时候,他用的就是续命散,但续命散只适合寒重,不适合热重,就是寒邪毒气重的人才能用,那么其中有一味主药就是麻黄,现在小续命汤、大续命汤还是非常出名的,用对了就效如桴鼓,绝对不是随便的西药、一般治中风的汤药能够比的噢,这些药等以后讲的更深的时候再讲。因为孙思邈先生是大医、大德嘛,所以上天都要眷顾他,他后来就彻底好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他也彻底地发挥了续命汤这个药,经过他提了以后,近代李可老中医再提,就把这个药更好地发扬光大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人都非常害怕,当年用小续命汤治中风杀过好多人,中风随便用小续命汤,那这个人就直接OK了,以后大家就不敢再用了,出大问题了,所以任何药都要对症啊,对症用药才能有效果,那么当年山西的朱进忠先生治疗中风,他总结了十几个法,每一个法都非常的好,其中第一个法就是续命法,分得这么细就是为了对症治疗才有效。麻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治遗尿,我们一般想到遗尿就是固涩嘛,好多孩子遗尿,你用固涩法还是照样遗,这个时候就要加生麻黄,用5克或者10克,就是把肺经气机往上宣达,这样孩子梦中就不会遗尿了,他自己能醒的过来了,因为肺经气机宣达了以后就能醒过来了,所以有好大作用的噢。这个就是麻黄噢,刚才大概发挥了一下它的作用。

桂枝我们讲过的,它主要是扶肝阳的一个药,但它主要是入营分,从营分达到气分,什么叫营卫?我们把营和卫的问题讲一下噢,营呢,其实我下面的解释是不对的,但是为了更简单地说,只能这么说,营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血分、阴分,卫就是外面的气分,只能这么简单的和大家说噢,因为如果按《黄帝内经》的解释,不是这么解释的噢,大家可以去参考,按那种复杂解释讲了也是白讲,等于说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就简单一点这么说了。那么桂枝可以入血,也可以入气,入了血以后,它可以把血分里面的能量往外提,提到气分里面来,所以这个药是很重要的一个药,能解决好多问题的,而且它可以扶正,比如我们心阳虚也可以用桂枝、用人参或党参配甘草,能解决好多问题,甚至只用桂枝配甘草,桂枝甘草汤就可以解决好多问题。杏仁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超市都能买到,但超市卖的是甜杏仁,一颗一颗的,可以吃的,我们好多时候用的是苦杏仁,微微带点小毒,也没有问题的,杏仁可以宣肺气,也可以降肺气,宣降肺气是杏仁的作用。甘草就是扶中气。那么费先生这边也提到了噢,他说这个法不适合春温、瘟疫等症,什么叫春温、瘟疫呢?都是由于热毒引起的病,绝对不能用,因为麻黄、杏仁、桂枝、甘草没有一味药是寒的,每一味药都是热的,热上加热、火上加油,这还得了啊?古人也非常不容易啊,为什么?我们古人的生活要联想到现在山村里的生活,而且要联想到没有电的山村生活,你才会明白,因为古人都是生活在那种环境下,可以说既没有电,又是非常封闭的,所以非常不容易的噢,不像我们现在资讯这么发达。那么这个就是麻黄汤。

桂枝汤

下一条是桂枝汤,这个方子加减变化非常非常多,在《伤寒论》里面,桂枝汤的加减变化非常多的,可以说基本上占了小半壁江山,就是五味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伤寒论》原方里写的是炙甘草二两,不是三两,我们不能执着于他所说的量噢,因为这边所说的量,按我们现在来说一两是三十一点几克,3两相当于90克,2两相当于60克,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格局,或者按15克来用的话,3两是45克,甘草2两就是30克,大枣是12枚。所以不能死搬这个格局来用噢,还是要辨证来用,因为古人取药不是很方便,他就定了这么大一个量来用的,比如说这么一副药煮了以后,一天分三次吃,他是看你吃了一次就好了,下面的药就不吃了,或者是直接倒掉,因为古人取药不容易嘛,现代人就不能这样了噢,现代如果开这么大的剂量就一定要注意,如果随便用的话是要出问题的,当然还有一个对症问题,不对症什么都要出问题。桂枝汤的加减变化有哪一些呢?比如说这边的芍药和桂枝是同样的,如果芍药变6两,再加一味饴糖,它就成了小建中汤,就不是桂枝汤了。如果把桂枝的量加一倍,它就叫桂枝加桂汤,它有这种变化。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其他的各个药去掉,比如说把生姜、大枣、芍药去掉,就是桂枝甘草汤,芍药配甘草,就是芍药甘草汤。所以桂枝汤是阴阳双顾的,桂枝配甘草就有芍药配甘草,生姜配大枣,生姜可以开发肺阳,就是可以让肺经气机宣达,很辛很热,可以宣达中焦、下焦,这个基础上用大枣来补阴,所以作用非常的巨大,所以它真正扶中的只有两味药,甘草和大枣,一个是补中气,还有一个是润阴血,生姜是上中下三路都可以兼达,可以辅助桂枝来宣达,芍药是养阴血,一开一收的。所以这种方子细讲的话没有办法特别讲,我们以后在讲到尤在泾先生的《伤寒贯珠集》、《金匮贯珠集》、《伤寒论注解》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在根据前人经典的解释来讲,这边我们就提一下,如果这些药放开来讲的话,讲都讲不完的。我们好多药的具体讲解只能是以后讲到经典著作的时候,根据经典著作的作者写的内容来讲,争取一层一层的往上剥,如果一下子把好多经典著作的书带过来讲,肯定不合适,只能一层一层剥着来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xt/5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