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xcgfxx.com/m/
近年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市面上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养生方法,网友朋友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养生方法,哪些养生方法又是安全有效的,医院中医科主任吕洪清向大家推荐一种家庭适用、自己就可以简单操作的防病养生方法——艾灸疗法。
艾灸养生祛湿补阳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效、廉”等中医传统特点。
艾灸疗法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一种,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具体来说是点燃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
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与火对人体局部位置的温热刺激有关,这种温热刺激会让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的消散吸收,还可以调节经络穴位,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清代名医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对艾灸的功效进行了描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是艾灸通过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可以达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借灸火热力“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方法有哪些呢?吕洪清说,古代医书《医学入门》提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在传统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用灯心草蘸油点燃,淬烫穴位的灯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莲草等捣烂后敷贴体表,让其发泡的无针灸等,但现在中医主要采用的还是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进行的艾灸。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温、味苦、辛辣、芳香,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多在虚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时配伍应用,而用得最多的还是在针灸方面。艾草被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能使药力内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疗法最常用的是隔物灸和温和灸。隔物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然后施灸,常用的有隔姜灸、隔盐灸等。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到3厘米、厚约0.2到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把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导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隔盐灸是用纯食盐填敷于人体肚脐处,或在盐上放一薄姜片,上面用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艾灸虽好不是人人都能做
艾灸疗法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但艾灸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存在一些禁忌。
艾灸以火熏灸,施灸时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烫伤,而且中医认为施灸过程中要耗伤人体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中医认为,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等不能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人体皮肤薄、肌肉少、筋肉结聚的部位,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下腹部,人体的乳头和生殖器,大血管和心脏等部位都不能施灸,关节部位不能直接灸。
市民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不能施灸;人在患传染病、呼吸道感染、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销骨立时不能施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类疾病患者不能施灸;皮肤过敏者禁用艾灸疗法。
吕洪清特别提醒,如果市民自行施灸时,千万要注意防火,灸完后要确保艾条或艾柱完全熄灭,不要留下火灾隐患。
家庭常用温和灸方法
操作简单便于自行施灸的艾灸疗法主要是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在距离皮肤1.5到3厘米处熏烤,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到7分钟,至皮肤变红为度。
处方一失眠耳鸣灸涌泉穴:治疗失眠伴有耳鸣、腰膝酸软、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以每晚睡前用温和灸法,艾灸足底涌泉穴30分钟。
处方二胃肠痉挛灸肚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市民多吃了生冷食物,造成腹痛就可以用温和灸法,对准肚脐灸至肚子咕噜咕噜叫,大约30分钟左右,腹痛一般很快就能缓解。
处方三养生保健常年灸足三里: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可以用温和灸法,常年灸足三里、关元穴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买“随身灸”小盒子,只需要把小盒子绑在身体上就可以艾灸,非常方便。
悬灸疗法演示艾灸神阙、足三里保健法
适用范围:一般人群均适用,尤适于阳虚体质者(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偏沉迟)。
操作要点:
1、取穴:神阙、足三里。
2、以悬灸方法,点燃艾条,约距离皮肤2-3cm处对准神阙、足三里穴进行熏灸,让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次10到15分钟,每日1到2次。
注意事项:
1、空腹、过饱、酒后、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灸法;
2、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者,如兼有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艾灸;
3、注意操作规范,以防烫伤;
4、如果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
隔姜灸治疗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索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官失养,复因情志不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官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按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痛经。
治疗原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血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灶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灶燃尽,易灶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暖官、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