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劳与中医膏方

因产时或产后阴血暴亡,导致日后月经停闭,性欲丧失,生殖器官萎缩,伴表情淡漠、容颜憔悴、毛发枯黄脱落、形寒怕冷、乍起乍卧、虚乏劳倦等一系列虚羸证候者,称“产后血劳”。属产后虚羸或蓐劳范畴。西医学的席汉综合征可与本病互参。

历代医籍无“产后血劳”之病名,但其相关证候却颇多论述。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就有“产后┉┉虚劳不足”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之的记载。隋代《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虚羸”、“产后风冷虚劳”等候。宋代《妇人大全良方》则进一步具体提出了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论述。《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指出“产理不顺,疲及筋力,忧劳心虑致虚羸”。清代《医宗金鉴》亦论述虚羸成因为“产后气血两虚,起居不慎”,其治法主张首用六君子汤加减调理其脾胃,继用三合散调其荣卫,末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益气养荣汤补其虚损。综上所述,历代医家不断加深了对产后血劳的认识。

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系产后阴血暴脱,脑髓失养,脏器虚损成劳。精血亏虚、脾肾虚损是产后血劳的主要病因。1、精血亏损:产理不顺,气血暴脱,夺血夺精,或素体肝肾不足,或素患久病,日久及肾,复加产时夺血,终致肾虚精亏,精血匮乏,脑髓失充,脏腑虚损,而成产后血劳。2、脾肾虚损:饮食不节,忧思伤脾,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或素禀脾虚不足,或素有宿疾,日久及肾,复因产时失血耗气,产后失于调养,脑髓失充,脾肾虚损为患。

产后血劳,因产时暴伤阴血,临床以产时、产后大出血,继之月经停闭、性欲丧失、生殖器官萎缩,伴表情淡漠、形寒怕冷为主要证候表现和辨证要点。若闭经、毛发脱落、腰膝酸软表现明显者,多为精血亏损,膏方治以滋阴养血、填精益髓、充养天癸为主。若形寒怕冷、四肢不温、纳呆食少、腹泻便溏表现明显者,则多为脾肾虚损,膏方治以峻补脾肾、调理气血冲任为要。1、精血亏损

临床表现:产后月经闭止,毛发脱落,枯槁无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性欲丧失,甚或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干涩;舌淡白苔少,脉沉细略数。

治法:滋阴养血,填精益髓。

代表方:人参鳖甲汤加减。

滋补肾阴: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龟甲、鳖甲、黄精、枸杞、石斛、女贞子、墨旱莲等;

补益精血:白芍、制首乌、熟地、当归、紫河车等;

健脾益气:太子参、党参、白扁豆、山药、大枣、黄芪、白术等;

培元护胃:白茯苓、鸡内金、生苡仁、白扁豆、六神曲、淮山药、炒谷芽、香橼皮、陈皮等;

细料及其它:生晒参、阿胶、黑芝麻、胡桃肉等。

随症加减:若伴有瘀血阻滞者,加桃仁、红花、川牛膝、益母草、鸡血藤;若伴有便秘者,加柏子仁、杏仁、松子仁、陈皮、火麻仁等。2、脾肾虚损

临床表现:产后月经停闭,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易感风寒,纳呆食少,腹泻便溏,容颜憔悴,毛发枯萎,肌肤不荣;或宫寒不孕,性欲丧失,子宫萎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峻补脾肾,益气养血。

代表方:黄芪散加减。

健脾益气:太子参、党参、白扁豆、山药、大枣、黄芪、白术等;

补益肾阳:菟丝子、仙灵脾、鹿角片、蛤蚧、补骨脂、益智仁、续断、杜仲、巴戟天等;

滋养肾阴:麦冬、龟甲、鳖甲、黄精、枸杞、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等;

补益精血:制首乌、熟地、紫河车等;培元护胃:生苡仁、白扁豆、焦山楂、六神曲、淮山药、炒谷芽、木香、陈皮等;

细料及其它:生晒参、黑芝麻、胡桃肉、龟甲胶等。

随症加减:若形寒肢冷明显者,加柴胡、枳壳、芍药、川芎、桂枝、肉桂;若伴有失眠多梦者,加茯神、首乌藤、酸枣仁、合欢皮、远志。

1、如脾有湿蕴、胃纳欠佳者,应先给予开路方,即先服一段时间中药汤剂。目的是消除宿积、健运脾胃,以利于膏方的消化吸收。

2、补气养血、峻补脾肾的同时,还应注意促进心、肝、肺等其他脏腑的功能恢复。

3、对于失血过多患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再应用膏方治疗。

长按指纹识别







































云南白癜风医院
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lj/3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