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养生秘法

肝脏养生秘法

  肝: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躺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源于肝,称之为“将军之官”。

  1、肝脏在身体健康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中医理论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气机就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正常,心情舒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则出现急躁易怒、心烦不寐、多梦、头痛头胀等肝气上亢的症状;肝气的疏泄功能不足,则出现胸胁胀闷疼痛、情绪低落、抑郁、多疑善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摄血的作用,所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则各脏腑器官组织得以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的各种机能。肝血虚少,脏腑器官组织失养可出现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等。所以,肝的养生保健方法应该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为主要原则。

  2、情绪和肝脏健康有什么关系?

  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

  日常生活中的肝养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等,情志的失常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肝脏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情志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的疏泄失常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出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或抑郁寡欢,情绪低沉等症状。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有益于肝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有关情志的调节请参考静神养生法。

  3、为什么春天是肝病高发季节?

  肝与春气相应,春天不仅是肝病高发期,也是保健良机。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脏具有树木的特性,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状态,情绪既不要过于激奋,也不要低沉抑郁,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中,则对肝的养生保健极为有利。春季既是肝养生保健的最好季节,也是肝病易于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春季更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季来临时,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松,抛弃一切烦恼和杂念,让自己有一种融于大自然中、蓬勃生长的感觉,对养肝护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4、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5、哪些食物最养肝?

  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

  饮食与肝脏的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维持肝脏代谢功能和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不但能够保持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米面等主食中所含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肝脏提供能源,保证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维生素是肝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为肝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脂肪也是肝脏的能量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脂肪容易沉积在肝内而形成脂肪肝,破坏肝细胞而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对含脂肪较多的食品要进行控制。肝脏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分为补法和清法,肝虚者宜用补法,肝火盛者宜用清法。

  肝脏的补法:

  (1)猪肝粥:猪肝(或用羊肝、牛肝、鹅肝亦可)50克,粳米克,将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气生血、养肝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肝者。

  (2)胡萝卜猪肝粥:胡萝卜50克,猪肝50克,粳米克,胡萝卜、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等。

  (3)生地猪肝羹:生地20克,猪肝克,生地洗净,猪肝切片,加入葱姜醋盐调味,同煮40分钟,吃猪肝喝汤。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

  (4)枸杞甲鱼羹:枸杞子30克,甲鱼克,将枸杞子洗净切碎,甲鱼宰杀去内脏切块,同放入砂锅中,煮40~60分钟,再放葱姜盐醋少许调味。有补益肝肾,滋阴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躯体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阴虚盗汗,视物不清,面色无华者。

  肝火清法:

  (1)罗布麻茶:罗布麻10克,用开水浸泡(如泡茶)20分钟,代茶饮用。有平肝潜阳,镇静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胀,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

  (2)菊花茶:菊花5克,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清热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及高血压症。

  (3)菊花决明茶:菊花3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胀痛,头目眩晕,目赤肿痛及便秘等。

  (4)天麻鱼头汤:天麻10克,鱼头1个,天麻洗净,鱼头洗净劈开,加入葱姜醋盐调味,放入砂锅中煮半小时,食肉喝汤。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眼花、肢体麻木等。

  6、肝病患者怎么进行中药调理?

  药物调治肝的养生保健方法也分为补法和清法。

  方药的补法:

  (1)白芍补肝饮:白芍1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补益肝肾、养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目暗不明等。(2)当归补血饮:当归12克,白芍10克,黄芪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补血养肝、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爪甲不荣、形体消瘦等。

  清法:

  (1)菊花清火汤:菊花10克,桑叶8克,薄荷6克,先将菊花、桑叶煎煮15分钟,再放薄荷煎5分钟,早晚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

  (2)菊花决明饮,菊花10克,决明子10克,黄芩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热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

  常用中成药补法:

  (1)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等组成):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

  (2)杜仲地黄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熟地等组成):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乏力,遗精滑精等。

  (3)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组成):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等。

  清法:

  (1)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等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脾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等。

  (2)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柴胡、黄芩、生地等组成):有泻肝胆实火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目赤,胁痛口苦等。

肾养生秘法

一、养肾按摩哪些穴位?

可按摩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腰眼、命门穴、关元穴。

(1)揉涌泉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左旋按压30次,右旋按压3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涌泉穴,手法同前。

(2)揉太溪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踝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踝太溪穴,手法同前。

(3)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左旋按压20次,右旋按压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4)按揉腰眼:立位,两足与肩平,两手按腹部两侧,拇指向前,四指向后,用中指按至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凹陷处),旋转按压30次。

(5)推揉命门穴:立位,将两手掌心放于命门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上下推揉30次,以局部出现温热感为佳。

(6)按揉关元穴:平卧位,左手掌心放于关元穴(脐下3寸处),向左旋转按揉30次,向右旋转按揉30次。本保健操有补益肾气,强腰固精,增强体质的作用。

二、养肾如何食补?

(1)海参粥: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

(2)枸杞猪腰粥: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

(3)苁蓉羊腰粥:肉苁蓉10克,羊腰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克,同煮成粥。有补肾助阳,益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便秘等。

(4)鹿角胶粥:鹿角胶6克,粳米克。将粳米煮成粥后,将鹿角胶打碎放入热粥中溶解,加白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损所致的形体羸瘦、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等。

(5)杜仲腰花:杜仲12克,煎煮过滤备用。猪腰一对,去内膜,切为腰花。用杜仲药液做调料汁,加葱姜食盐爆炒后食用。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头晕耳鸣、高血压等。

(6)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或虚寒咳喘及便秘者。

三、肾如何药补?

西药治标,中药治本。

1、单味药及验方:

①枸杞子10克,洗净嚼食,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虚劳咳嗽等。

②鹿茸酒:鹿茸20克,白酒毫升,将鹿茸放入白酒中浸泡10天后,每天饮用鹿茸酒10毫升。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筋骨痿软无力、头晕眼花等。

③鹿角胶饮:鹿角胶3克,打碎,用开水溶化,加红糖或少许黄酒饮用。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腰酸腿痛,体倦乏力,形寒肢冷等。

④首乌地黄汤,制首乌15克,熟地黄10克,水煎服。有补肝肾、益精血、养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血亏所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

⑤补肝肾汤,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水煎服。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等。

⑥苁蓉鹿胶饮:肉苁蓉15克,鹿角胶3克,将肉苁蓉水煎后过滤,放入打碎的鹿角胶,加红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无力、遗精阳痿等。

2、常用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由熟地、萸肉、山药、茯苓等组成):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足跟作痛等。

②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牛膝等组成):有滋补肾阴,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元阴不足所致的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

③右归丸(由熟地、山药、附子、肉桂等组成):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阳痿遗精等。

④七宝美髯丹(首乌、茯苓、当归、牛膝等组成):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适用于肾水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身体虚弱,须发早白,牙齿动摇,腰膝无力等。

⑤人参鹿茸丸(人参、鹿茸、当归、杜仲等组成):有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精血亏损所致的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眼花等。

⑥首乌延寿膏(由何首乌、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等组成):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眼花,须发早白,遗精带下等。

⑦补肾强身片(淫羊藿、女贞子、菟丝子、金樱子等组成):有补肾强身,强筋健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筋骨无力、阳痿早泄等。

⑧人参首乌胶囊(由红参、首乌等组成):有补气血、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lj/2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