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中药名

红娘子

关于红娘子有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大将军上战场身披穿山甲,下联是:红娘子坐花轿头戴金银花。

“大将军”药名蜣螂,江湖人称“屎蛒螂”,同样“穿山甲”、“红娘子”、“金银花”也是药名。大将军上战场作战披穿山甲保护自己,红娘子坐在花轿中戴金银花为了出嫁。

(图为中药红娘子)

实际红娘子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全虫,跟妖娆妩媚没有半点关系,不知道为何得了这名。

药理作用:攻毒,通瘀,破积。外用治瘰疬,癣疮;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红娘子含斑蝥素等,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人中黄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让人以为只不过象牛黄之类的长在人身上或肚子东西,其实应是大便了,啊啊,我们的老祖宗太有才鸟,取个这么含蓄的名称。

人中黄,中药名。是一种加工制品。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

《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发斑吐衄。人中黄清热凉血,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可单以该品兑白糖开水冲服,或与石膏、黄连等药同煎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治热毒发斑,烦躁便秘,可与犀角、生地、丹皮等清热凉血药相伍;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心烦者,可配伍茜草根等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

此外,人中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常与银花山栀等清热泻火解毒药同用,以治疗疮疡、丹毒等外科疾患。

性状鉴别,该品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有特殊气味。

希望大家都不用到这个……

人中白

上面说到了人中黄,那么人中白也大约的感觉到应该是什么了吧。好吧,人中白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书上说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可用人中白研末外敷。

不过对于不明真相地人来说,人中白和冰片、硼砂之类没啥中区别,以为都是矿物类物质。

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无论多么恶心的东西,取出的名字都这么幽宛曲折,令人费解。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又称麦蓝子、麦蓝菜、留行子、大麦牛、不留子等,它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效,据说,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曾服过此药。

(图为王不留行的花)

相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产后乳汁不下,婴儿饿得哇哇叫,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左思急忙来到山上,原来歌者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乳,服之非常灵验。

(左为王不留行,右为炒王不留行)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这首歌谣。他说,由此可见,王不留行的特性就是“行而不住也。”还有人强调说,之所以叫王不留行,是因为此药使产妇乳汁长流,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使其停留,仍然源源不断,通行无阻。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

刘寄奴

很喜欢这个名字,颇有古意。感觉一个胖乎乎穿红兜肚的小儿,在眼前晃来晃去。

《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总觉得这句子里的寄奴和这味药有某种关系。查查资料,果其不然。

《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字寄奴,原为东晋大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军主力被消灭后,其残余人马逃奔山林。刘裕在带兵追剿中,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

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忽闻山林深处有杵臼之声,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循声寻去,只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士兵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救说:“只因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士兵们将此情回禀刘裕,刘裕甚觉诧异,乃前往察看,发现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

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

韩保升曰:“今出越州,蒿之类也。高四五尺,叶似菊,其花白色,其实黄白色作穗,夏月收苗13干之。”

宋·苏颂曰:“今河中府、孟州、汉中、滁州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二三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如细,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花子通用。”

明《本草蒙筌》:“刘寄奴草。山侧道傍,春暖即产。凡用入药,随时采收。原因刘裕小名寄奴,用此以治金疮获效,竞指名曰刘寄奴草也。”

李时珍曰:“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如小菊花状。花罢有白絮,如苦荚花之絮。其子细长,亦如苦荬子。所云实如黍稗者,似与此不同,其叶亦非蒿类。”

望月砂

望月砂又称明月砂。看到这三个字,就令人不由想起海上什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画面。

露冷桂花,皓月当天,佳人独坐,对酒感怀,盘中有珍馐美味,当在一盘望月砂。

好!停!让我们先了解望月砂是什么东西,在考虑这是否真的很美好……

望月砂:为兔科动物野兔的干燥粪便。“望月”之名,乃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因嫦娥是与玉兔一同登月的。

野兔常站立起来东张西望,观察周围动静,古人以为它是敬拜随嫦娥奔月的祖先;野兔的粪便也由此而引申得名为望月砂。

望月砂性味辛平,入肝、肺经,主要用于明目杀虫,治目暗翳障、痨瘵、疳疾、痔漏等症。

现在还觉得望月砂美味么?

紫河车

会不会想到一个紫色的小船在水上飘荡呢?

那不过是人类干燥的胎盘。

好吧,有些东西不要想的太美好……

没药

阿拉伯语murr或波斯语mor的汉译。

这是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以波斯、阿拉伯及非洲东北地区最为著名,味芳烈而苦。宋代传入我国,宋代文献中的没药,主要是由阿拉伯人输入到中国的。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又名末药。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

若与酒调和饮用,可达止痛的功效,固此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有“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的记载。在东方,没药被推崇为芳香的物质、香料和药物,古代埃及人在庙中燃烧没药,并用以裹尸;犹太人也用没药来膏抹尸体。在希伯来人眼中,没药是一种贵重的香料。

当别人说没药的时候,考虑下是不是说的这个药……

PS:“泡泡你该吃药了!”“吃什么药?”“没药。”“没药,吃什么药?”……

白头翁

有种鸟也叫白头翁,但此白头翁是彼白头翁吗?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长这样↓↓↓

《唐本草》: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使君子

书本上看到使君子这个名字,感觉极佳,翩翩君子,玉树临风,不知什么样的一味药,能获如此佳名?

使君子是一种美丽的植物,高大繁茂的绿叶间开满一朵一朵红色小花,明媚娇艳,甚是动人,有种惊艳的感觉。

(哪里像君子了?明明像女子嘛!)

使君子入药用是果实。它的果实有些像桅子,两头尖尖,有5条纵棱。

《本草纲目》: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甘而杀虫,亦一异也。凡大人小儿有虫病,侵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有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而且乐于救助穷苦百姓,深受乡邻的尊敬。

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蘑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这种果实形状很像中药山栀,又有些像中药诃子。他将果实的外壳剥去尝了尝,发现其味道甘淡,却有芳香之气,于是摘了一些带回家。因采回的果实尚未干透,他担心药物放久了会变质发霉,便将果实放在锅中炙炒。

(来上一盘~)

不一会儿,锅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气,馋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郭使君无奈之下,只得拣出炒熟的四五枚给孙子吃。

谁知道,第二天早晨孙子在大便时竟然排出几条蛔虫。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实让孙儿吃了。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孙儿一个劲地打嗝、呕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陈皮、甘草等药来解毒。

几天后,他又减半量给孙子服用,这次孙子又顺利地排出几条蛔虫。

从此,郭使君凡遇到虫积、疳积的患儿,就酌量使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多获良效。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给这种药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使君子”。

女贞子

和使君子一样,令我过目不忘的是女贞子这味药名,没错是药名。真实的女贞子长这样……

女贞子,应该是位容颜清丽,贞静秀美的年轻女子。品性坚贞而高洁,神情坚毅。心底常常将她和使君子配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然……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之功。功效: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生地黄等同用。

女贞子是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俗名叫冬青的果实。冬青,就是我们常在路边看到一年四季常绿的冬青树的叶子。

古人为它取名女贞,是因取其凌冬不凋、四季常青之意。

我们不见不散!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分享至朋友圈。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lj/2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