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运脾胃,有个好食欲
五脏之中脾脏居于中焦,五行属土,喜燥恶湿。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蓬勃,发育旺盛,但脏稚嫩,消化力薄,这就形成营养需求大和消化负担重的矛盾。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生活不能自理,一旦冷热饥饱失度,脾胃纳运的功能易于紊乱而出现厌食、泄泻、积滞等脾胃病,又加之夏季暑湿当令,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而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小儿夏季养生,应该遵循“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的原则,注意调和脾胃,扶助运化,祛除影响脾胃运化的各种病理因素。恢复其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
很多儿童在夏天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一是因为消化功能本身就受天气影响,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二是由于暑夏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儿童往往会在夏季出现厌食、腹泻等情况。
1.1.厌食
因为夏季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儿童厌食在夏季更加明显,这和几个因素有关:一是到了夏季人体胃肠道气血减少,消化功能会有所减弱;二是由于夏季高温,人体出汗比较多,喝水多,这也会冲淡胃液,导致胃肠功能减弱;第三,夏季人们尤其是儿童更喜欢吃冷饮等寒凉食物,这也会伤脾胃、影响食欲、加重厌食;第四,很多儿童往往喜欢吹空调、风扇,这种来自外界的寒凉之气同样也会影响人的胃肠功能。
要改善儿童夏季厌食的情况,夏季莫让孩子太贪凉,少吃冷饮等寒凉食物,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如果孩子出汗比较多,可以给孩子喝淡盐水,如口服补液盐。家长还可以给孩子熬绿豆汤来消暑开胃。如果孩子厌食明显,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按摩足三里、丰隆穴位,可以健脾祛湿,改善厌食状况。
1.2.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小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如果家长给他们喂食过量、添加辅食太快、骤然断奶或改变食物品种,都可能会导致孩子腹泻。另外,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各种病菌生长繁殖,加上儿童夏季爱吃生冷食物又往往忽视卫生,因而发生腹泻的儿童比较多。
夏天如何让孩子远离腹泻折磨呢?少让孩子吃冷饮,同时要让孩子注意饮食卫生,外出归来无论是否要吃东西,进门都一定要先洗手。夏季高温容易使食物变质,而人的口腔感觉又变差,有时会感觉不到食物变质,导致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的发生,因此要注意食物的保存。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腹泻,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把马齿苋等野菜拌着吃。饮食要清淡为主,可以多喝粥。家长还可以配合小儿推拿,给患儿摩腹、推上七节骨,摩腹是绕着肚脐逆时针按摩50到次,推上七节骨是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屁股处尾椎、骶椎沿脊椎往腰部提。
1.3.苦夏
苦夏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如何防止苦夏呢?
首先,心理调节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看点令人开心的书,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欢乐,又能消除苦闷。使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情境中松弛,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快乐地度过炎夏。
其次,补充午觉。夏季昼长夜短,又因燥热,多少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但还是应该尽量保持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养成定时起睡的习惯。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生物钟不“错点”,肌体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可用午睡补充。午睡只需小憩片刻,就有助于下午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坐着或伏案而睡,更不宜在凉风处睡、在过堂风处或空调旁睡,避免着凉感冒。天热皮肤毛孔舒张,邪气容易通过毛孔长驱直入,容易感冒着凉。保证睡眠的质量,对解除“苦夏”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从养生方面来说,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史的儿童,更应少吃或不吃。
饮食方面,可食用芡实、山药等健脾养胃。日常饮食首推清热祛湿、健脾和中的食物。如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等能清热;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等能利水渗湿。薏苡仁粥、赤豆粥等都是这一季节不错的选择。如果因为脾胃虚弱,出现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胃口不佳等表现,可以在脏腑辨证和三焦辨证健运脾胃、祛湿化浊的基础上,结合志意辨证,在医生指导下可酌情选用增强脾意之品,如黄连、生姜、五加皮、茯神等。
2.防护宜忌,有个好皮肤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各种皮肤疾病更是伺机而动。尤其是一些好发于幼儿的皮肤病,不仅带给孩子诸多不适,也造成父母的困扰。在此介绍一些夏天常见的幼儿皮肤疾病和防治方法。
2.1痱子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痱子通常出现在出汗较多的部位,比如:额头、颈部、腋下和胸背部等。
治疗上,可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但预防是防痱的关键,一是降温,二是除湿。夏天适时使用空调有助于孩子皮肤保持清爽,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只能通过皮肤水分显性蒸发来散热,就会增加汗腺的负荷,容易出汗不良。而保持室温26°C左右,对预防痱子是很有好处的。早晚勤通风,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燥同样有利于预防痱子。
另外有些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注意:1.尽量选择纯棉衣物,这类衣物吸汗透气性好,是夏季着装的首选。2.最好每晚让孩子翻几次身,如果能换一次枕巾就更好了,颈背部透气后就不易出痱子。如果看到孩子身上出了小红点状的痱子,首先要让孩子处在比较凉爽的环境中,然后每天用温水为宝宝洗浴,水温控制在35℃左右,其中适当加些十滴水等中药制剂,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对于痱子粉的应用,最好在平时预防性使用,已出痱子后应先洗浴或涂药缓解症状后,在皱褶部位等重点部位适量应用。
2.2湿疹
炎热引起湿疹的发作或加重,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汗液积留于皮肤表层内,形成痱子,接着引起皮肤发红、发痒发炎反应,再经抓搔不当处理,引起皮肤湿疹变化,甚至造成二度病菌感染,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儿童时期的湿疹多是由过敏引起,尽管其成因复杂,但其发病多具备过敏体质和过敏原接触两个决定条件,科学的中医药防护、纠正特应性素质、控制过敏性炎症、降低反应性是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中心,可望减少发病机会、截断急性发作、延长缓解期、最终达到治愈目的。避免过敏原接触:做好衣食住行、避免了过敏原刺激、采取EBTG方案,即:E移开过敏物质,B避开过敏环境,T用不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替代可能过敏的药物或食物,G忌口过敏食物或药物。
所以,饮食及生活上需注意以下几点:一、饮食禁忌1.水果:葡萄、草莓、梨(水)、桃、猕猴桃。2.奶油类:奶油蛋糕、奶片、沙拉、酸奶、冰激凌、雪糕、蜂蜜等。3.海鲜水产:鱼、虾、蟹、贝、海带、紫菜等。4.壳类坚果:开心果、大杏仁、核桃等。以上绝对禁忌,并需坚持6-9个月。二、饮食建议多吃五谷杂粮、应季蔬菜、除上述5种之外的其他水果;除羊肉外,鸡肉、瘦猪肉、排骨、牛肉均可。三、生活注意避免使用带香味的洗发水、沐浴露、香皂、花露水,清水清洗即可;不养宠物,不接触动物毛发、分泌物;注意家庭卫生,勤除尘及晾晒衣被;不建议剧烈运动,可做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2.3丘疹性荨(虫咬皮炎)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本病发生多与昆虫叮咬有关,是跳蚤、蚊等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故又称为虫咬皮炎。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治疗方法:1.抗过敏:如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以脱敏和止痒;2.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局部水肿严重者,可患处冷湿敷;3.若有继发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中药可用荆防汤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预防: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昆虫叮咬关系密切,农村发病多于城市,预防重点在于消灭蚊虫,注意环境卫生。儿童户外活动可以使用驱蚊贴或着长衣裤,不宜长时间在草坪或花丛中玩耍,婴儿车上放置专用蚊帐。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澡,勤换衣服,还有避免孩子过多出汗,是预防蚊虫叮咬的关键。
2.4日晒伤(日照性皮炎)
在我国,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照射强度大,如果护理不当,阳光中含有的紫外线成分就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表现为被照射区域的皮肤发红,可以并发水肿,晒伤部位皮肤发痒,宝宝大多会烦躁不安,有时自己用手搔抓皮肤。出现了上述症状,如果不严重,家长可以每天数次用3%硼酸水对局部皮肤进行冷敷,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一旦宝宝出现严重哭闹或发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日晒伤?1.婴儿不宜直接曝晒在阳光底下,也不宜涂抹防晒品,宜待在阴凉处或以浅色衣物遮蔽身体。2.中午十一点至下午四点不要待在阳光底下。3.三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防晒产品,防晒产品大概在涂抹三十分钟后才开始产生作用,所以外出前应适时使用防晒品。4.密实的衣物有很好的防晒功能;透明和网状衣物则无法阻挡紫外线的侵害。5.在水中无法防止紫外线的照射,所以戏水或游泳时防晒保护工作也不可省去。喜欢戏水的儿童应使用防水的防晒品,戏水时长袖的T恤也是非常好的防晒品。6.容易被阳光照射到的身体部位(如:额头、下巴、脸颊、鼻子、肩膀、膝盖、脚背)特别需要防晒。7.草帽或棉布帽在阳光下可保护脸部、颈部、背部以及耳朵。8.眼睛部位也需要防晒,您可以在眼镜公司买到儿童专用的太阳眼镜。
2.5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由微生物、昆虫叮咬、药物、疫苗、食物、花粉等抗原成分引起的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全身毛细血管炎症综合症。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复发率很高。本病的病因并没有得到明确,但是现代数据显示食物过敏、药物的影响、微生物、疫苗、恶性病变都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关。
过敏性紫癜一方面是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复杂,不易确定,且易复发,饮食控制对本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患儿均为学龄及学龄前儿童,一旦临床症状消失,对异体蛋白性食物渴求非常强烈,夏季有大量海鲜上市,该病患儿有很大机会食入海鲜等异体蛋白,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所以应严格管控患儿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食用异种蛋白性食物,这样既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又减轻患儿的痛苦。阎兆君教授提出,中医调理可以以“营气不束”理论为指导,治以顾护营气,调畅血行,可酌情选用茜草、紫草、白鲜皮、墨旱莲等药物,确有疗效。
2.6脓疱疮
脓胞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化脓性皮肤病,多因皮肤不洁或因脾经湿热内蕴,加之暑热天气,热毒外侵,两气交感,熏蒸皮肤而成。脓胞疮多发于头面、四肢等露出部位,局部轻度瘙痒,皮肤表现主要为红斑、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重者伴有发烧。以夏秋季多见,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护理上须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清洁、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
预防措施: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皮肤损伤;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尤其在托幼机构,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煮沸消毒等是预防脓疱疮的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皮肤都很娇嫩,在炎夏季节,由于出汗多,擦汗不及时,汗孔堵塞,汗液淤积,会引起痱子,或者被蚊虫叮咬引起皮肤损害。痱子和蚊虫叮咬都可以使孩子感到发痒,如果孩子手指脏,抓挠后就可能造成感染,成为脓疱或疥子,这时孩子常有淋巴结肿大、发热,还可继发急性肾炎。此外,夏天儿童还有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就是烫伤,对儿童的健康危害甚大,应加以防范。
由于夏日出汗多,消耗热量增多,必须保证儿童饮食营养与饮料的供给,同时要有充足的睡眠,养成睡好睡足的习惯。在水分和饮料补充方面可多种多样,亦可定期或适当地给予六一散冲水内服,具有清暑热、解烦渴的功效。儿童衣着要简便而宽大、舒适而柔软,吸水性能好和式样美观大方。不要衣着紧小,不要系腰带,以免影响排汗与汗液的蒸发。家中常备儿童疥子粉或爽身粉或六一散,沐浴后将粉扑散在身上,既凉快又舒适,并有止痒消炎之功。浴后涂搽少许花露水,能防治蚊虫叮蚊、除臭留香、止痒杀虫。在烈日下外出时最好撑伞或戴帽,或薄涂一层防晒霜等,以减少日光照射皮肤,防止晒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