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状况不佳或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
营养不良的原因
摄入不足。喂养方法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质的牛奶;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米粉等)喂养等。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引起。
消化吸收不良。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唇腭裂、幽门梗阻等)、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相对缺乏;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导致营养不足。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双胎因追赶生长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良。
“
营养不良的症状
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是活动减少、精神较差、体重生长速度不增。随营养不良加重,体重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消瘦。营养不良初期,身高不受影响,但随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营养不良常有两种典型症状。
消瘦型(marasmus),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
另一种为浮肿型(kwashiorkor)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
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
营养不良的预防
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积极防治疾病。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体格锻炼纠正不良卫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邯郸市肥乡区东漳堡镇卫生院
每周了解健康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