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东北松子采摘的季节,和往年价格平稳运行不同,今年松子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最高收购价每斤能达到30元左右,吉林省梅河口市是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今年这里的交易行情如何?
梅河口:
松子价格连年上涨采购商囤货忙
王斌是吉林梅河口当地的松子采购商,为了多囤点货源,从8月份开始,他便住到了山里,以便第一时间拿到货源。王斌告诉记者,9月初的时候,松塔的收购价格每斤还在5元、6元左右,现在基本都达到了11元,一般三斤松塔能出一斤松子,尽管王斌已经囤了吨的松子,但眼下还缺吨左右的货源,才能满足他的客户需求。采塔人:往年加工成松子的时候比较多,原来松塔下山了之后都得拉回家加工成松子再卖给收购商,现在松塔下山之后又有很多人来抢购,而且还供不应求,要的人特别多。
收购商王斌:这几年收购有点困难,因为收购家数也多,都在抢,一抢下来之后价格就抬起来了。
据了解,梅河口市松子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近年来,市场消费量的增长使得当地产量不能满足收购商的需求,收购商开始面向云南、山西等地以及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松子采购。此外,由于可供采塔的红松树高达20米以上,采塔人工成本较高,所以价格居高不下。收购商:行情年年都在高,主要是人工工资高,现在打一袋松塔人工费将近元,以前可能就70元、80元,收松塔的一斤都得10元、11元,今年松子收购价格都得达到25元、26元一斤,创历史新高。
原材料供应短缺
松子加工企业出口转内销
国内需求增加,人工成本上升是松子价格变动的核心原因,但国外运输受限,海运成本居高不下也助推了松子价格反弹,多重因素使得国内松子加工产业出现变局。吉林梅河口的一家松子加工企业自年投产以来,主要以进口松子为原料,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外销,但今年海运费增长了7倍,汇率损失7%,使得运营成本直线上升,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开始考虑转轨。吉林梅河口某松子加工企业负责人潘明亮:这两年我们加大了对内销的销售力度,从原来的10%左右,现在接近40%。。
记者了解到,吉林梅河口年加工松子能力可达15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0%及全球产量的60%。原材料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进口,但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材料国外采购受限,且运输成本成倍增长,这使得不少出口加工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梅河口市松籽协会秘书长高光伟:原来我们有出口资格的企业是户,现在由于原料价格不断攀升,它们纷纷转型,由出口变成国内销售,出口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在开拓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增加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
干果企业薄利销售
松子供需缺口加大
原材料短缺加剧了松子价格的上涨,这也使得下游的干果企业利润承压。在北京的一家干果企业,记者了解到,企业目前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供货需求,但负责人顾虑的是,原材料采购价格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为了不影响消费者复购率,他们不能轻易涨价,只能压缩企业利润,还有些企业通过加大采购一些毛利相对较高的原材料来维持利润平衡。北京某干果企业供应链总监陈辉:往年我们毛利率在35%左右,今年会降到25%左右,因为松子前端销售价格提不上来,源头涨价,对企业来说就基本没有什么利润,所以薄利推出松子产品。
据了解,从年开始,我国松子市场就出现较大的产需缺口,年我国的松子产量达到吨,但市场需求量却达到吨,产需缺口超30%,为了应对产需缺口,我国松子主产区也开始加大种植面积。吉林梅河口市松籽协会秘书长高光伟:我们本地每年都以几万亩的速度增加红松育林面积,今年上山红松大苗将近2万亩,为产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近期,中药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个别品种涨价幅度甚至达到%到%。
四川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个国家级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记者一大早走进市场,看到药材品类丰富。前来采购的市民发现最近市场有些异常。很多商家很早就关门了,药材涨价很厉害。
据了解,市场上近百分之八十的中药材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
商家吴章建:像百合可能涨了十多元每公斤,人参涨了一百元每公斤。以前卖三百多元,现在卖四百多元,是产新的时候开始涨价的。
商家李寿坤:近段时间涨得最凶的就是墨旱莲和地黄,墨旱莲从六元一公斤涨到了现在十六七元一公斤,差不多三倍涨幅。地黄六月份的采购价是在二十二三元一公斤,今天行情价格已经达到了五十元一公斤。
李寿坤表示,部分中药材价格已达历史高点,他们只能根据需求量按需购进,不敢大量采购,原本要火热到下午四点的商铺,现在营业到中午十二点就要打烊。
商家李杰:现在的生意肯定没有原来好,现在药材的涨幅大家都看得到,%到%的涨幅都是家常便饭,随便一个药材拿出来客户都会犹豫,订单都会减少。
中国中药协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大数据分析结果,并道出了近期价格上涨的原因。
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经理陈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中医药的消费有支撑和宣传作用。前几年中药材价格比较差,很多产地农户都有减种,比如地黄涨价特别厉害;还有一个原因是前期河南产区受到了雨水灾害的影响,近期它的山西产区又受到了灾害影响,这造成了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上涨。
最近,不少市民反映“菜比肉还贵”!10月25日,记者走访宁波市区的菜场以及批发市场,发现蔬菜的“身价”普遍较高,每斤单价超10元的蔬菜并不少见。
上午8点,在江北区庄桥菜市场里,已经有不少市民前来挑选蔬菜。范女士负责为公司的员工们准备午餐,这几天的蔬菜价格让她很无奈。
市民范女士:今天买了豆角、豆芽、豆腐,平时买菜像蔬菜,买个七八样也就四五十,现在都六七十、七八十了。
据经营户介绍,豆角的价格原本在9元一斤,现在涨到了10元;包菜、莴苣、白菜、芋艿的价格都涨了1到2元,涨幅最大的是蒿菜,从12元涨到了15元。
菜场经营户王惠珍:涨价有一个星期了,上两次台风,后来下雨,小青菜地里要烂掉,一边烂一边割,他们就没办法(卖)成本高了,本来十斤菜可以收,现在就两斤了。
市民:今天我买了芦笋、萝卜、青菜,还有毛豆、蘑菇,价格稍微涨了点,蔬菜总归要吃的。
庄桥菜市场工作人员姚国雷:市场总体的波动是因为外面批发价格上涨,批发价格下去,本地自产自销的价格也能下去,我们蔬菜市场货运量,从这个月月底到下个月月中可以大量上市,量多了,供应链不断的话,销售价也会低一点。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蔬菜交易区,有着多年蔬菜批发经验的任先生坦言,近期叶菜类蔬菜的价格的确偏高。
蔬菜批发市场经营户任现峰:前一段时间菠菜最高卖到13元,属于往年来就是价格最高的菠菜,香菜前一段(时间)卖到14元,这两天卖到11元。我们主要是供应超市、酒店、单位,比如说香菜价格高了,单位他们也可以调菜,他一看价格高他就不吃了,换别的菜,别的菜4至5元就调换一下。
采购商颜先生:这个黄瓜现在价格实在有点高,原来正常的时候是3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6元多了,我们拉到象山去,价格太贵了销量小,对我们赚钱肯定要减少的。
记者从批发市场了解到,近期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降温快,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生长缓慢外,另一个主要还是受汛期影响。
蔬菜批发市场业务部副主任查显明:9月份到10月上旬,四川、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这些地区出现了连续的降雨,特别是在山东地区,出现了40多天的阴雨天气,淹了之后产量大幅下降。
不过,市场方面表示,这一现象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天气转晴,蔬菜运输恢复正常,菜价也将有所回落。
蔬菜批发市场业务部副主任查显明:市场主要是组织经营户从全国各地加大进货的力度,增加供应量,目前市场的供应充足,随着天气变好,各地的货物纷纷到场,价格将回落到正常水平。
安全带假系
高速货车侧翻
“小聪明”乘客被甩出车外
来源:央视财经nbtv1通讯员:汪家桐丨编辑:向西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