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嘉陵江
醉美在略阳
年少時的夢想在遠方,遠方變成了現在的家,家卻變成了現在的遠方……
——
issue
你会爱上这地方
边走/边唱
我的家乡略阳,位于陕西省西南方,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区小县,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万。县城依山傍水而建,四面环山,自成天然屏障,阻隔风寒对县城的侵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城域虽小但山清水秀,是理想的养生宜居之地……
略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样也发生过很多历史“大事件”……
时逢新春之际,邀您一起跟随我的镜头,欣赏略阳风光,了解略阳风土人情和历史……
略阳
◆
“略阳”历史上,建制沿革所用名称颇丰,西汉始称“嘉陵道”,"沮县"……晋魏称“东益州”,"武兴","顺政"……隋唐宋朝称"兴州","沔州"……南宋后期兴州更名沔州,顺政县改名“略阳县”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年西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平定西南边陲,在氐(羌)部族集中的地区设“武都郡”,辖下的“沮县”和“嘉陵道”两个郡县,便是略阳建县之始的称呼。东汉公元25年刘秀继帝位,废除郡县“嘉陵道”,并入“沮县”管辖略阳全境……
略阳~武兴国
(公元年)是由氐族杨姓建立的政权。建都武兴(今陕西略阳)。先后历六帝,共52年。
《南史》载“武兴国,本仇池。着乌阜突奇帽,长身小袖礼袍,袍皮裤,地植九谷,婚姻备六礼。知书疏,种桑麻。山出铜铁”。
“略阳明代嘉靖县志”记载:五胡十六国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大帝,祖籍便是略阳“冉家山”(今狮子山)人…
略阳氐(羌)族先民,最初由甘肃天水及其他边塞地区,迁移至今天陕西略阳居住。五胡乱华时,居住在略阳的氐(羌)族先民,由于生存受到“冉闵”颁布“杀胡令”的挑战威胁,便对“冉闵”祖籍地略阳“冉家山”,采取极端的报复手段。刨“冉闵”族人在略阳的祖坟,挖断冉家山“冉家龙脉”。当年破坏冉家山所留遗迹,今天依然可见,当地人俗称“斩断崖”。
“斩断崖”遗迹,不仅见证了一千七百年前,那段血腥的历史,也为我们还原了“五胡乱华”与“冉闵”大帝颁布“杀胡令”之间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原型人物,便是南宋时期在兴州(略阳)登基称帝,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史斌”……后被驻扎兴州的抗金名将“吴阶”剿杀。
南宋时期,兴州是大宋抗击辽金的西北主战场。当时驻扎兴州的二十万“吴家军”属“御林”大军,相比南方抗金的岳家“乡军”要精锐正规的多,足见大宋朝对兴州战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略阳南山公园……古称“文笔山”好山好水似画廊……诗和远方嘉陵略阳略阳明代地标性建筑“东门楼”……
"嘉陵江”长江最大支流,流经陕甘川渝三省一市,全长9公里。
“嘉陵江”名字的由来,源自于“略阳”西汉时期,设立的郡县"嘉陵道"。
北魏(水经注)记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这是目前记载“嘉陵江”名字起源最早的古文献之一,证明嘉陵江名字,起源于略阳具有不争的历史依据。
《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该石刻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北宋(公元年)大宋王朝在兴州(略阳)设立“济众监”铸造铁钱币,铸钱历史长达余年,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陷略阳城“钱监”停废。兴州“济众监”铸造的铁钱币主要在四川陕西汉中甘肃陇南一带流通使用。
“千里嘉陵江,最美是略阳”,明媚的嘉陵江山水,曾经成为唐玄宗心中挂念的“诗和远方”。
唐玄宗读过李白诗文[蜀道难]后,便被文中,蜀道那峥嵘崎岖奇丽惊险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所折服,于是派宫廷画师“李思训”前往写意,并带回兴州(略阳)嘉陵江山图。唐玄宗看过画卷就被画中风光所吸引。便有了亲身体验走走蜀道看看嘉陵江风光的念头。就再次遣“画圣”吴道子逐驿站,又一次到兴州嘉陵江写意探路,以备方便御驾出游赏景。
唐玄宗挂念的“诗和远方”,也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幸蜀(逃难)的方式得以成行,携宫妃走蜀道,结果“马嵬坡”遭遇兵变,失去爱妃“杨玉环”。悲痛伤心之余,来到兴州嘉陵江畔,余悲情中见到了他挂念的“诗和远方”……
唐代人崇尚仙风道骨之雅,流行修道成仙之术。多部唐代文献对青城山道士“徐佐卿”在兴州(略阳)修炼化鹤飞升一事,都做过详细记载。包括宋史,元一统志,永乐大典都有收录……
飞仙岭…在陕西省略阳县接官亭臭草塘沟口。旧志载:“徐佐卿在此修炼成仙飞升,故名。”唐时蜀道经此,曾有阁道百余间,后毁尽。
飞仙阁
杜甫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
飞仙岭
张先
路接晓天人近月,真仙去后祇云归。
岭头旧曰上升日,空有山禽自在飞。
过飞仙岭
石介
御爱数峰非拔秀,当时驻跸欲忘还。
飞仙急过无真赏,始信明皇不识山。
关于“飞仙岭”的古诗词太多,这里仅选两首代表性的作品供给大家鉴赏……
漫山遍野的“荞麦化”春光明媚花开略阳……芳香四溢的“秦岭蕙兰”……略阳野生“高山杜鹃”……泉溪沟自然风光……“清泉石上流”木霞沟“龙池山”风光……略阳三川瀑布……夏季正是略阳野生水果产出季节“瓢儿”,五味子野生猕猴桃……
映山红…略阳秋季主色调蜀道难
李白(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
略阳县白水江镇(古长举县)青泥河乡“圈里村”,诗仙李白笔下(蜀道难)“青泥何盘盘”诗句便出自于此……
略阳白水江青泥古道“打马山”风光
青泥河乡“圈里村”附近的青泥河小学,院内有诗仙李白亲手所植银杏古树。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仍然枝繁叶茂。每当银杏树叶黄时,便吸引全国各地的李白粉丝,慕名而来踏秋赏叶。
略阳嘉陵风光,可谓古蜀道风景中最靓丽的一颗明珠。曾吸引无数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的
《宴游记》摩崖:“我皇帝道高前圣,德迈三皇,天下晏然,四方无事,朝廷消谧,常思蹈舞之仪;宫苑欢娱,每畅眷游之赏。天恩广备,锡赉见沾。旬日飞觞,求诸胜地。武兴泉石,触目惊人。况卜良游,自须奇绝。顺政游胜,郡南十里。山嶂重复,石壁干云,*(左氵右折少一互下水)水澄湾,清冷见底;岗峦隐映,苍翠难名,虽王羲之《兰亭》,未足云比,石季伦《金谷》岂可同年!涣叨忝专城,常沾宴赏,同诸英佐,得尽欢游。
依照文献资料和摩崖石刻上的记载,“翠风亭”是一处可与《兰亭》《金谷》这些因大文豪宴游聚会而扬名的地方相媲美,有过之而不及,说明参加“翠峰亭”宴游聚会人员的身份,足已与王羲之石季仑潘安这些文豪才子相提并论……那只有画圣“吴道子”。
“翠峰亭”里的古“旱莲”……灵岩寺始建于隋朝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东岸的雷公山腰,它既是一处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一个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寺观山水园林,更是一座拥有余通摩崖石刻的文物宝库,号称"陕南小碑林"。
紫云宫一台本应该退役的老相机,依然发挥着它的余热,记录略阳的风土人情,讲述略阳故事……
青山绿水蕴育了“山里人”热情厚道不设防的淳朴性格。山和水的特点往往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青山绿水养雅士,育的是人的心境内涵素质。
一首你会爱上这地方邀您一道,寄情于略阳陶醉在青山绿水之间……
“厚道的略阳”欢迎您!
图文来源:美篇“阿队”
◆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