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
(女贞实、冬青子、爆格蚤、白蜡树子、鼠梓子)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海拔米以下的树林中,亦多栽培于庭园或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不耐严寒,对大气污染抵抗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功效滋肾益肝、乌须明目。临床用名有女贞子、酒女贞子。
今日冬至,太一在坎,采女贞啦
《神农本草经》:女贞实,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生山谷。
《名医》曰:生武陵,立冬采。
案《说文》云:桢,刚木也。东山经云:太山上多桢木。郭璞云:女桢也,叶冬不凋。
《毛诗》云:南山有杞。陆玑云:木杞,其树如樗(陈藏器作栗),一名狗骨,理白滑,其子为木虻子,可合药,《司马相如赋》有女贞。
师古曰:女贞树,冬夏常青,未尝凋落,若有节操,故以名为焉。陈藏器云:冬青也。
《本草拾遗》:补腰脚令健,枝叶烧灰淋取汁,涂白癜风。亦可作稠煎傅之。
《本草蒙筌》:女贞实(即冬青树子)
味苦、甘,气平。无毒。乡落幽居,多植遮护。能欺霜雪,又名冬青。
衣皮将布袋净。酒浸一宿,日曝待干。研末为丸,用旱莲草熬膏合妙;捣碎渍酒,同生地黄投罐煮良。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安五脏补中气,除百病养精神。多服补血去风,久服健身不老。
《本草纲目》:女贞实乃上品无毒妙药,而古方罕知用者,何也?《典术》云:女贞木乃少阴之精,故冬不落叶,观此,则其益肾之功,尤可推矣。世传女贞丹方云:女贞子(即冬青树子)去梗叶,酒浸一日夜,布袋擦去皮,晒干为末,待旱莲草出多,取数石捣汁熬浓,和丸梧子大,每夜酒送百丸。不旬日间,臂力加倍,老者即不夜起,又能变白发为黑色,强腰膝,起阴气。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本草经疏》:女贞实禀天地至阴之气,故其木凌冬不凋。神农:味苦气平。《别录》加甘无毒。观今人用以为变白多效者,应是甘寒凉血益血之药。气薄味厚,阴中之阴,降也。入足少阴经。夫足少阴为藏精之脏,人身之根本,虚则五脏虽无病而亦不安,百疾丛生矣。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盖肾本寒,因虚则热而软,此药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疾去而身肥健矣。其主补中者,以其味甘,甘为土化,故能补中也。此药有变白明目之功,累试辄验,而经文不载,为阙略也。
简误:气味俱阴,变白家当杂保脾胃药,乃椒红温暖之类同施。否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附:枸骨,《本经》附出女贞条下,不载气味所主。然观陈藏器云:其皮堪浸酒,补腰膝令健,枝叶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瘢风,亦可作稠煎傅之。应是苦寒无毒,气味俱阴,入肝入肾之药也。惟春入肝,故主白癜风,盖肝为风木之位,藏血之脏,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苦寒能凉血清热,故主之也。其补腰膝令健者,腰为肾之府,肾虚则湿热乘之而腰膝不利,又肾为作强之官,虚则热而软,故其怀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此药味苦入肾,正遂其欲坚之性耳,肾气既实则湿热自除,而腰膝自健矣。
简误:脾胃虚寒作泄,及火衰阴痿者,忌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女贞实,味甘苦,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主安五脏,养精神,补阴分,益中气,黑须发,强筋力,去风湿,除百病,久服可延年。立冬采取,布袋浸蒸去皮,酒浸一宿,晒干用。
按:女贞实苦走心,甘走脾,性用平和,经冬不凋,诚补阴之上剂也,仙家亦需服食,今罕有能用之者,亦未既其功耳。
《本草乘雅半偈》:女贞实(本经上品)
苦平,无毒。
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曰∶出武陵山谷,诸处时有。木肌白腻,叶浓而柔,长者约四五寸,碧绿色,面深背淡,花极繁冗,结子累累满树而色褐,即蜡树也。立夏前后,取蜡虫种子,裹置枝上,半月后,其虫化出,延缘枝上,造成白蜡,民间大获其利。亦名冬青,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故也。虽与冬青同名,共种实异。冬青即冻冬,叶微圆,子红色,虫不造蜡为别也。世俗尽用冬青实,女贞实不复识,二物功用迥别。采择者不可不辨。
先人云∶凌冬负霜,子繁肌腻,虫食化蜡,坚白脂润,何精如之,故主补中肥健不老。
又云∶凌冬之资,不老之药。形生本缺金水之精者,需此贞实,坚固其形,然饵服者,亦须如女之贞,久而不变,乃获其益。
曰∶不曰士贞,而曰女贞,谓主居中之藏阴故也。则凡藏室萎顿,以及精神魂魄意志,离败而为百病者,靡不相宜;故久服则散精于肝,而淫气于百骸,肥健轻身不老,其外征也。
(女贞之主居中藏阴,宛若贞女之司中馈也,故清士敛其质,贞女慕其名,淫散字义。合石斛石脂,参看始得。)
《本草易读》:女贞实
内容:苦,温,无毒。补中养神,强阴明目,扫除百病,平安五脏。健腰膝而变发,肥肌肤而轻身处处有之。其叶不凋,凌冬茂盛,颇似冬青。五月细花,青白色。九月实成,似牛李子。或而二种耳。
《本草崇原》:气味苦平,无毒。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女贞木始出武陵山谷,今处处有之。叶似冬青,凌冬不落。五月开细青白花,结实,九月熟,紫黑色,放虫造成白蜡者,女贞也。无蜡者,冬青也。)
三阳为男,三阴为女,女贞禀三阴之气,岁寒操守,因以为名。味苦性寒,得少阴肾水之气也。凌冬不凋,得少阴君火之气也。作蜡坚白,得太阴肺金之气也。结实而园,得太阴脾土之气也。四季常青,得厥阴肝木之气也。女贞属三阴而禀五脏五行之气,故主补中,安五脏也。水之精为精,火之精为神,禀少阴水火之气,故养精神。人身百病,不外五行,女贞备五脏五行之气,故除百病。久服则水火相济,五脏安和,故肥健,轻身不老。
《本草新编》:女贞子,味苦、甘,气平,无毒,入肾经。黑须乌发,壮筋强力,安五脏,补中气,除百病,养精神。多服,补血祛风,健身不老。近人多用之,然其力甚微,可入丸以补虚,不便入汤以滋益。与熟地、枸杞、南烛、麦冬、首乌、旱莲草、乌芝麻、山药、桑椹、茄花、杜仲、白术同用,真变白之神丹也。然又为丸则验,不可责其近效也。
或问女贞既善黑须,又有诸益,自宜入汤剂中,以收其功,何以不宜乎?夫女贞子功缓,入在汤剂中,实无关于重轻,无之不见损,有之不见益。若必欲入汤剂,非加入一两不可,然而过多,则又与胃不相宜。盖女贞少用则气平,多用则气浮也。
女贞子,非冬青也。冬青子大,而女贞子小,冬青子长,而女贞子圆也。若用冬青更为寒凉,尤无功效,未可因《本草》言是一种,而采家园之冬青子以入药也。
或疑女贞子为长生之药,而子以为无足重轻,何以又誉之为变白之神丹乎?曰:余前言其有功者,附之于诸补阴药中为丸,以变白也,后言其无足重轻者,欲单恃之作汤,难速效也。女贞子缓则有功,而速则寡效,故用之速,实不能取胜于一时;而用之缓,实能延生于永久,亦在人用之得宜耳。
《本草备要》:平、补肝肾
甘、苦而平。少阴之精,隆冬不雕。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髭发,补风虚,除百病(女贞酒蒸,晒干,二十两,桑椹干十两,旱莲草十两,蜜丸,治虚损百病。如四月即捣桑椹汁,七月即捣旱莲汁和药,不必用蜜。时珍曰∶女贞子上品妙药,古方罕用,何哉)?
女贞、冬青,《本草》作二种,实一物也。冬至采佳。酒蒸用(近人放蜡虫于此树)。
《本经逢原》:女贞少阴之精,但性禀纯阴,味偏寒滑,脾胃虚人服之,往往减食作泻。《本经》以枸骨主治,误列此味之下,后世谬认女贞有补中,安五脏之功,多致误用,滋患特甚,因表而出之。
《本草经解》:女贞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中者阴之守也,五脏者藏阴者也,女贞气平益肺,肺为津液之化源,所以补中而脏安也。心者神之居,肺者水之母,入心肺而益阴,阴足气充,气足神旺精生,所以主养精神也。气失其平则为病,女贞气平益肺,肺主气,气得其平,则百病皆除矣。
人身有形之皮肉筋骨,皆属阴者也,女贞苦平益阴,则肌肉自丰,筋骨自强也。
《本草从新》:补阴除火。甘苦凉。少阴之精。隆冬不凋。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除百病。(女贞酒蒸、晒干二十两、桑葚干十两、旱莲草十两、蜜丸、治虚损百病、如四月即捣桑葚汁、七月即捣旱莲汁、和药不必用蜜、时珍曰∶女贞上品妙药、古方罕用、何哉。)纯阴至静之品。唯阴虚有火者宜之。否则腹痛作泻。女贞、冬青。时珍作二种。实一物也。(近人放蜡虫于此树。)冬至采佳。酒蒸。(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点眼、治风(编者按:后面的缺简了)
《得配本草》:甘、苦、凉。入足少阴经。养阴气,平阴火。一切烦热骨蒸,虚汗便血,目泪虚风,因火而致者,得此治之,自无不效。其能黑须发,善行水,乃补肾补脾之力也。配补脾暖胃药,不致腹痛作泻。
洗去衣皮,酒拌蒸,晒干用。淡盐水拌炒亦可。脾胃虚寒,肾阳不足,津液不足,内无虚热,四者禁用。
叶
微苦。除风散血,消肿定痛。
捣汁,含浸舌肿胀出。
《本经疏证》:本经于女贞实既谓中虚可补,五藏可安,精神可养矣,更谓百疾可除,似近夸诞。试于凡中之虚,五藏之不安,精神之失养,百疾之不可名状者,咸不究而投之,鲜不败事,又何能冀其有功!予则谓不揣本而齐末,即目之为夸诞也,亦何不可。夫女贞之放蜡虫也,惟恐虫不在树,甚且树下不得有寸草,有则虫居草间,不肯复上,须栖止叶底,偏树周行而啮其皮,咂其脂液,乃得生花剔蜡以为用。设使他树遭此蠹蚀,不及一载,定致枯槁,惟女贞则能经三年,只须停放三年,又复如故,且其所成之蜡,遇火遂热,盖烛不淋,而其光之清,迥非他膏他脂能及,则所用之实,全具此理,不即可寿思其功用乎!自春夏秋当生长之会,乃常蚀肌吮血,身无完肤,仍不废开花结实。至严寒飚烈,他草木剥落无馀,犹独逞翠扬华,挺然繁秀,是所补之中,必被火气剥蚀之中,所安之五藏,必被热气骚扰之五藏,所养之精神,必气被火耗不能化育之精神,而所除之百疾,必火热游行无定,或内或外,或上或下,变幻无方之百疾。夫相火之下,阴精承之,故凡火之病人,赖有阴精相应,以为康复之阶,苟所病不止一处,则阴精虽欲应而不能偏及,于是得之东又失之西,向乎南又遗夫北。苏长公云,使人左手连斤,右手报削,目数飞鸿,耳节鸣鼓,首肯旁人,足识梯级,虽大智有所不暇,及夫燕坐心念凝默,湛然朗照,纵物无不接,接则有道以御之,而女者如也。(大戴记本命)贞者定也,精定不动惑也,定于中而不动惑于外,犹之湛然朗照之中,自有道以御夫物,任物之奔弛变幻而无容心焉。则所耗遂不能敌其所生,病虽百变,不能为人大害,是之谓补中安五藏养精神,何夸诞之有哉!自于精而言,则当日之剥削,不能碍今日之充盈,自于火而言,则今日之充盈,正以供他时之朗照,女贞实全体大纲具于是矣。
《本草便读》:女贞子,赋桢干不雕之性。具甘凉纯静之功。入肾脏以益阴。目昏复见。达下焦而退热。发白重乌。(女贞子即冬青树之子。色紫黑。味甘苦平。此树凌冬不雕。禀少阴之精。故能入肾益阴。水足则目明热退。如是则五脏可安。精神可养。故本经列之上品也。)
《本草撮要》:味甘苦而平。入足少阴经。功专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得旱莲草、桑椹治虚损百病。惟阴虚者宜之。否则腹痛作泻。冬至采佳。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以之点风火赤眼神效。即冬青子也。叶苦平。除风散血消肿。治头痛目昏诸恶疮肿。以水煮叶。汤贴疮溃烂神效。
《本草害利》:
〔害〕纯阴至静之品,若虚寒人服之,则腹痛作泻。
〔利〕苦甘凉,益肝肾,补中,黑须发,明目,养精神。
〔修治〕立冬后采取,阴干,去梗叶,酒浸一日夜,袋擦去皮,蒸透晒干用。
《本草分经》:甘、苦,凉。益肝肾,除火。纯阴至静。必阴虚有火者方可用。按:女贞、冬青,古作二种,实一物也。
《本草思辨录》:本经女贞主治,张石顽谓咸指枸骨,诸家误列于此。观邹氏之疏,则知张氏实误矣。女贞当春夏秋生长之会,被蜡虫蚀肌吮血,身无完肤,仍不废开花结实,而其所成之蜡,非他膏脂可及。是故中之所以补,五脏之所以安,精神之所以养,百疾之所以除,皆人于热气耗败之余之大效,非本经无端加以隆誉。然则用女贞者,当知苦平非温补之品,而功与温补埒者,其故自有在矣。
《玉楸药解》:味苦,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补益精血,长养精神。
女贞子隆冬苍翠,非其温暖之性,不能如是。
《饮片新参》:形色:色黑黄,似豆而皱褶。性味:香凉,微苦。功能:养心肾阴,治劳咳,生津液,乌须发。分量:一钱半至四钱。用法:蒸用。禁忌:肾阳虚,及风寒咳嗽者忌用。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武陵川谷。立冬采。
叶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与秦皮为表里,其树以冬生而可爱,诸处时有。《仙经》亦服食之,世方不复用,市人亦无识之者。
《中药大辞典》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枝叶晒干,或将果实略熏后,晒干;或置热水中烫过后晒干。
生长于山野,多栽植于庭园。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及华中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广西、江西以及四川等地。
《中药大辞典》
女贞子: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酒女贞子:取净女贞子,加黄酒扑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干燥(每女贞子斤,用黄酒20斤)。
1.女贞子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2.女贞子有降血糖作用。
3.女贞子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女贞子能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中SGPT值,有保肝作用。
5.女贞子能清除自由基,加速过氧化脂质的清除,有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
6.女贞子对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
7.女贞子能增加机体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加快血小板细胞的流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或减缓血栓的形成。
8.女贞子能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现象,增加冠脉流量,同时抑制心肌收缩力,并有降血压作用。
9.女贞子能抗皮肤过敏反应。
10.女贞子有雄雌性激素双向调节作用。
11.女贞子有抗诱变、抗癌作用。
12.女贞子有降低眼压作用。
13.女贞子有一定强心、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动物体重。
(整理/陈蕊)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