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开花时期(摄于长沙)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成熟果实。始载于《雷公炮(páo)炙论》,又作“金罂(yīng)”,“金”言其色,“罂”言其形,俗称“糖罐子”。
NO.1前人经验
1
清·汪昂·《本草备要》记载:“(金樱子)涩精,固肠。酸涩。入脾、肺、肾三经。固精秘气,治梦泄遗精,泄痢便数”。
2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记载:“金樱子,生者酸涩,熟者甘涩。用当用其将熟之际,得微酸甘涩之妙。取其涩可止脱,甘可补中,酸可收阴,故能善理梦遗、崩带、遗尿,且能安魂定魄,补精益气,壮筋健骨,此虽收涩佳剂,然无故熬膏频服而令经络隧道阻滞,非惟无益,反致增害。诸凡药品,须当审顾,不可不知。”
3
明·兰茂·《滇南本草》记载:“金樱子,味酸、涩性微温。入脾肾二经。主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用时去子、毛,净用壳。”
青涩的金樱子(摄于长沙)
NO.2功效主治
本品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主要功效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收敛固脱、敛肺止咳。
1
固精缩尿:本品酸涩,功专固敛。长于固精,宜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膀胱失约之尿频、遗尿。
2
固崩止带:适于带脉不束之带下过多、崩漏。
3
涩肠止泻:适于脾虚、肾虚之久泻久痢。
4
收敛固脱:适于房劳多产之阴挺、脱肛。
5
敛肺止咳:适于肺虚之咳嗽喘急。
用法:6-12g,煎服。
成熟的金樱子(摄于长沙)
其根,金樱子根亦有固精涩肠之功,尚可祛风除湿,适于风湿痹症。
成熟的金樱子(摄于长沙)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营养丰富,含苹果酸、枸(jǔ)橼(yuán)酸、鞣质,含丰富的维生素类,其提取物有改善肾脏功能、保护肝脏、抑菌、抗炎、降血压、降血脂、调节免疫、抗氧化、预防老年痴呆症、排铅的作用。
将熟的金樱子(摄于贵州凯里)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冉先德.中华药海[M].北京:东方出版社..5.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颜正华.中药学(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刘学贵,佳骆,高品一,吴志宇.药食两用金樱子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l(34):-.
音频:医家门徒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