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大养生指导方案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放环后月经过多、子宫肌瘤、血液病等,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妇女。预后要看其出血原因,如由子宫肌瘤或血液病引起的月经过多,治疗效果较差。

  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气虚统摄无权,血热经血妄行和血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

  1.气虚素体气虚或病后气虚,以致气不摄血,经血过多。

  2.血热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阴虚内热,迫血妄行而经血过多。或阳盛体质,又过食辛辣食品或辛热助阳药物,也可热扰冲任,引起月经过多。

  3.血瘀经行不畅瘀血留滞,积于冲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

  要点:

  1.月经血量明显增多,超过80毫升以上,但月经周期和经期基本正常可诊断为月经过多。但本病与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如气虚和血热,故在临床上常见到本病与月经先期同时并存。

  2.月经过多应与崩漏病鉴别,月经过多者其月经的周期和经期都正常;崩漏者,有时表现月经量多如崩状,但必伴有月经周期和经期异常,临床上应予以区别。如月经过多未能控制,病情发展为周期、经期紊乱,淋漓漏下不止,即为崩漏。故积极治疗月经过多可防止其发展成崩漏。

  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中见于排卵型月经过多,其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双相,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和血内分泌激素检查都提示雌激素偏高,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放环后月经过多者在放环前月经基本正常,放环后出现月经过多,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也无明显异常。子宫肌瘤者月经过多是由子宫肌瘤引起,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可以引起大量出血,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可以提示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如果排除以上出血原因,应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肝病等凝血功能障碍,临床需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必要的化验检查,或请有关科室会诊,明确月经过多的原因。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应掌握经期与平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平时治本以调经为主,经期需要辨证施治,固冲止血为主,需标本同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平时应根据辨证,多采用益气,清热,养阴,化瘀等法以治本,慎用温燥动血之品,以免增加出血量。

1、气虚证

主症: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乏力,小腹空坠,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缓虚弱。

  治法:治以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方用举元煎或安冲汤加升麻。常用药物;如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生地,当归,升麻,柴胡,煅龙牡,血余炭,炮姜,芍药,阿胶等。

  若正值经期血量多者,酌加阿胶,艾炭,炮姜,乌贼骨,以固涩止血;如经行有块,下腹痛者,加泽兰,益母草,三七,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血止痛。若见腰骶冷痛,大便溏薄,为脾肾双亏者,酌加补骨脂,鹿角霜,炒续断,炒杜

仲,炒艾叶,桑寄生,以温补脾肾,固冲止血。兼头晕心悸者,改生地为熟地,加制首乌,麦动,五味子。

2、血热证

主症: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和、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治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常用方为保阴煎加炒地榆,愧花。常用药物;如生熟地,黄苓,黄柏,怀山药,赤芍,续断,丹皮,炒地榆,愧花,仙鹤草,藕节,侧柏叶,麦冬,山栀子等。

  若兼见气虚阴亏血热之象,可用安冲汤加党参,药用:黄芪、白术、生龙牡、大生地、生白芍、海螵蛸、茜草、川断,以健脾益气,养阴凉靴止血;若外感热邪,化火成毒,兼见发热恶寒,少腹硬痛拒按者,可用解毒四物汤加金银花、败酱草、红藤、黄连、桃仁,丹皮、黄柏,以清热解毒;热甚伤津,口渴甚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以养生津阴止渴。若经血粘稠有豆臭味,或平时黄带淋漓,下腹坠痛者,重用黄芪、黄柏、加马齿苋、败酱草、红藤,薏苡仁、半边莲等。

3、血瘀证

主症: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斑,脉涩有力。

  治法:治以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方用失笑散加血余炭、益母草、三七、茜草根。常用药物:如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等。

  若经行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血竭,广郁金;兼口渴心烦者,酌加麦冬,五味子,墨旱莲,瓜萎根,藕节。

中医食疗方:

  月经过多的病人,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可分为气虚证、血热证、阴虚证、血淤证等证型。

气虚证

表现为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有气短懒言、肢软乏力、面色白等,可采用下列方法:

1、参芪山药粥:黄芪30克,山药60克,党参15克。先将黄芪、党参煎汁至毫升,去渣,山药研粉,加入黄芪、党参中搅拌成粥,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血热证

以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有小血块为特征,伴有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症状,病人不妨用以下方药:

  1、贯众丹皮汤贯众15克,丹皮10克。贯众醋炒后与丹皮加水煎煮,每日一剂,顿服。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

  2、莲花芙蓉茶绿茶3克,莲花15克,芙蓉花15克,甘草5克。将含苞欲放的莲花蕾与甘草、芙蓉花共加水毫升,煮沸加入茶叶即可。冷后饮服,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3、生地白萝卜汁鲜生地60克,鲜白萝卜克。将生地、白萝卜洗净共捣,用干净纱布包裹取汁。饮汁,每次50~毫升,每日两次。

  一个月会来两次月经的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分:

一、内在因素

1、排卵期出血:有些人仅是少量的咖啡色分泌物,一般持续半天或2—3天,最多不会超过7天,可伴有轻微的排卵痛和腰酸。

  2、接触性出血:性交后阴道有出血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接触性出血,多与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早期宫颈癌、粘膜下肌瘤等妇科疾病有关。

  3、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表现通常是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二、外在因素

1、过度节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少女的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

  2、起居无度:据研究妇女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因此,妇女日常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经期要防寒避湿。

  3、精神压抑: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生活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调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

  2、患有生殖器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间绝对不能过性生活,内裤要柔软、棉质且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要把换洗的内裤放在阳光下晒干。

  3、神经内分泌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应注意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因为月经病不是一个单一的妇科范畴的疾病,它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极为密切。

  4、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5、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

  6、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

最后李娅辨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

  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

  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

  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赞赏

长按







































重庆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zj/1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