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爱上农村”免费订阅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早期多无症状,继则以头痛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证。晚期患者常伴有脑、心、肾等脏器病变。如累及心脏可致高血压心脏病,症见心悸、气短、胸痛。累及脑可致脑血管意外,症见头痛、半身不遂;累及肾脏可致肾小动脉硬化,症见腰酸、尿浊、夜尿频多等。
老名方1龙胆泻肝汤
清代吴谦等编著《医宗金鉴》
吴谦,清代著名医学家。《医宗金鉴》论述各科疾病的诊断、辨证、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并将各科证治,编成歌诀,便于记忆;歌诀后又加注释,是一部临床重要参考书籍,流传颇广。
龙胆草12克,黄芩6克,栀子、泽泻各9克,木通、车前子(包煎)、当归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地18克。
包煎药用小纱布袋包好,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一寸,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急火加热至沸腾,水开后每10分钟搅拌一次,文火煎煮30分钟。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文火煎煮20分钟。共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1)本方是针对高血压属肝胆实火上逆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证候而津液未伤的特效方。
(2)方中龙胆草,苦寒清热,为泻肝经实火专药;配合栀子、黄芩,泻火的作用更强。柴胡,疏肝解热;甘草,泻火解毒;再配泽泻、木通、车前子(包煎),泻火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去;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泻中有补,使泻火之药不致苦燥伤阴,也可防止肝胆实火耗伤阴液。
病去即止,禁长时间服用。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忌过饱、过饥。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老名方2镇肝熄风汤
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近代著名医学家。号寿甫。他在医学上主张中西医学汇通,根据临证心得,自制不少方剂。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流行颇厂。
怀牛膝、生赭石(先煎)各30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敢)、生龟甲、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克,甘草1.5克。
将先煎药和其他药物分别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一寸,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把先煎药用猛火加热至沸腾,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水开后每5分钟搅拌一次,煎煮15分钟。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煎煮10分钟。共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1)本方是针对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的特效方,适用于头目眩晕、头重脚轻,或目胀耳呜,或心中烦热,或肢体麻木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三部脉轻按、沉取都有力。或上盛下虛。
2)方中龙骨、牡蛎、龟甲、赭石,镇肝熄风,潜阳镇逆;牛膝,引血下行。配天冬玄参、龟甲、白芍,滋阴柔肝,使阴能制阳而肝风自熄;配川楝子、茵陈、麦芽,疏肝解郁,遂其条达之性;麦芽、甘草,和中益胃,减轻金石药物对胃的伤害;川棟子,泻湿热,利气。
茵陈,含挥发油有效成分,不宜久煎。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忌多吃性温燥烈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运动太过。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熬夜。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老名方3天麻钩藤饮加味
近代胡光慈著《杂病证治新义》。
胡光慈(~),近代著名医学家。
天麻、钩藤(后下)各9克,石决明(打碎先煎)30克,牛膝、杜仲各15克,黄芩、栀子、益母草各9克,桑寄生、夜交藤各30克,茯神9克。加菊花、龙胆草各9克
将先煎药和其他药物分别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一寸,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把先煎药用猛火加热至沸腾,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水开后每5分钟搅拌一次,煎煮15分钟,放入后下药,复煎二、三沸。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煎煮10分钟。共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1)本方是针对高血压属肝阳上亢的特效方,适用于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部脉轻按、沉取都有力。
(2)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主要药,即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配合石决明,镇肝潜阳;杜仲、桑寄生、夜交藤、牛膝,滋养肝肾;栀子、黄芩,清热;茯神,安神;益母草,通络;菊花,甘微苦微寒,养肝而明目;龙胆草,苦寒清热,为泻肝经实火专药
桑寄生,祛邪之力有余,补养的作用不足,故不能专为滋补之用。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得紧。
老名方4杞菊地黄丸加味
清代童西园纂《医级》。董西园,清代著名医学家。字魏如。《医级》是综合性医书
熟地24克,山茱萸、干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枸杞子各9克野菊花12克。
共研细粉,炼蜜调和,制成药丸。每丸9克,每服1丸,分早、晚服,温开水送服。
(1)本方是针对高血压属阴虚阳亢的特效方,适用于头痛、眩晕、口干、心烦、手足心热、自觉心跳惊慌不能自主、耳鸣、健忘、失眠。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窄,且波动小,为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2)方中地黄,育阴补精;茯苓、泽泻、山药,淡渗健脾以利阴中之滞;栒杞子、山茱萸,滋补肝肾而明目;牡丹皮,清肾经虚热,兼凉血清肝;野菊花,平肝熄风,治肝阳偏亢,证见头晕、头痛者。
山药,与碱性药物混合,能使所含的淀粉酶失效。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忌多吃性温燥烈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熬夜。忌运动太过。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老名方5首乌延寿丹加减
清代陆懋(mao)修撰《世补斋医书》。
陆懋(mao)修(~),清代著名医学家。字九芝,又字勉旃(zhan)。对《伤寒论》及运气理论颇有研究,主张温病属于阳明病的范畴。著有《世补斋医书》。《世补斋医书》是医学丛书。
何首鸟9克,牛膝4.5克,菟丝子9克,女贞子12克,稀莶草、杜仲、桑寄生、墨旱莲各9克,龟甲胶4.5克,生地、磁石(生用打碎先煎)各9克。
将先煎药和其他药物分别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一寸,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把先煎药用猛火加热至沸腾,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水开后每10分钟搅拌一次,文火煎煮30分钟。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文火煎煮20分钟。共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1)本方是针对高血压属肝肾阴虚的特效方,适用于头晕、目涩、腰酸腿软、耳鸣、手足心热、失眠、舌质干红、少舌苔或无舌苔。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窄,且波动小。
(2)方中莶草,辛苦寒,利关节,强筋骨,平肝阳;杜仲,补肝益肾;桑寄生,苦甘平,补肝肾,强筋骨;生地,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养阴生津,生用清热凉血;墨旱莲,滋补肾阴;龟甲胶,峻补精血。
(3)牛膝,苦酸平,活血通经,舒筋利关节,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走而能补。川牛膝宣通关节及活血通经;淮牛膝舒筋健骨,补肝益肾,用于肝肾不足和腰膝虚弱之病。生用引火下行及消肿止痛;炒炭用入止血剂;与酒同炒增强活血;盐水炒补肝肾。
(4)菟丝子,甘辛平微温,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益脾止泻。既能补肾助阳,又能补阴,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主要用于补肝肾,而为壮阳固精,平补滋润的重要用药。
(5)女贞子,甘苦凉,补肾益肝,清热明目,补而不腻不燥,益肝肾之阴为清补之品适用于阴虚血燥、肝肾不足之证。配旱莲草为二至丸,用以滋阴清热,治神经衰弱、阴虚腰(6)磁石,主要成分为Fe1O4,尚含有锰、镁、铝等,辛寒,补肾纳气,潜阳镇惊,质重入肾,治肾虚喘逆,以及肝火上炎之证:也能摄纳潜阳,交通心肾,而宁心神,可治失眠、惊悸诸症。
桑寄生,祛邪之力有余,补养的作用不足,故不能专为滋补之用。磁石治标,应与治本药配伍,方能标本兼治。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忌多吃性温燥烈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熬夜。忌运动太过。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老名方6六味地黄丸(汤)(原名地黄丸
宋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约-),宋代儿科医学家。字仲阳。所传《小儿药证直诀》,为其学生阎孝忠收集整理钱乙的医学论述而成,专门论述儿科疾病。根据《内经》理论,以五脏辨证为纲要,制定五脏补泻各方。总结了宋代以前儿科学经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一点影响。另著《伤寒指微论》,已失传
熟地24克,山茱萸、干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
共研细粉,炼蜜调和,制成药丸。每丸9克,每服1丸,分早、晚服,温开水送服。或作汤剂,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冷水约高出药物一寸,药物经水浸1个小时。急火加热至沸腾,水开后每10分钟搅拌一次,文火煎煮30分钟。煎好后将药液过滤倒出备用,再往砂锅内加热水,水面稍高于药物即可,再文火煎煮20分钟。共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日服1剂,温热服用。
(1)本方是针对高血压属肝肾不足、肾阴亏损的特效方,适用于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口渴、口干唇燥、舌质红。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本身的硬度大,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窄,且波动小。
(2)方中熟地,滋补肾阴;山药,补脾肾;山茱萸,补肝肾;三者同用,肝脾肾三阴并补;配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牡丹皮,清肝泻火,使补而不泄。全方补肾阴,症状可愈。方中山药、山茱萸用量宜大,因山药养脾阴而摄精微,山茱萸固肾益精,不使水谷精微下注。
正气未虚,邪气亢盛,慎用本方;虚不受补,先调理脾胃。山药,与碱性药物混合,能使所含的淀粉酶失效。戒烟限酒。忌饮烈性酒。忌过饱、过饥。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克/天)。忌多吃性温燥烈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葵花籽等。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意外。忌熬夜。忌运动太过。忌用力过猛和过度疲劳。忌情结激动、过分紧张焦虑。忌在行进的车上看书。忌穿硬领衣服、领扣扣得紧。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小提示:上述偏方由国医偏方网提供,内容源于互联网和出版刊物。中药类偏方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