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文:杨进荣
《过秦岭》
中学时,地理课本上读过你:南北地理分界线,动植物的乐园。
长大后,数次经历过你,那么多的峪口,好似都不能把一条横亘东西的山脉撕断。
闲暇时,游历过你,满眼的翠峰云团,仙境一般,羽化在我的眼前。
楼观台上放眼过你,从蓝田县出发,一路向西,逶迤起伏,似龙腾跃,如马奔驰。
多少人在你的怀抱里寻觅,老子布道,张良悟道。各色人等长隐短栖,寻一处清幽,找一方境地,安顿一次灵魂。
有好多乡民散居在你的崖下河畔,亘古至今,很少走出,靠你吃野菜粗饭,但活得不紧不慢,散淡闲适在那里。
一个洞子连着一个洞子的隧道,在你的身姿上穿行,你容颜不改,雏鸡羚牛熊猫你全部接受养育,大车小车动车,你也能够包容,岩石支撑的路基桥梁,让它们在你的崇峻里,穿行鸣叫。
春天的秦岭,生动烂漫,春雨,不紧不慢地下着。满山的雾和垂钓的云勾连。云蒸霞蔚,蔚为壮观。缺少画画的天赋,不能将美色留于一尺素笺;没有才学,无法用优美恰当的语言,把如画的秦岭,写成动人的诗篇。少有禅意,无法透解钟南山和那些圣者缘定终生,得道成仙。
过秦岭,历红尘。一个过字,情深无挂,只算空有情怀;一个过字,情薄不留,只能枉自嗟叹。
《读汉中》
走进汉中,了解汉中,认识汉中,是我多年行走的心愿。不只汉中北依秦岭,南瞰巴蜀,地理位置特殊,更因是汉高祖刘邦发迹称帝的福地贵地,名冠青史。
汉中的初春,不冷不热,以农为主的地级市,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皂角树吐芽,古旱莲展绿滴翠,玉兰树芬芳浸脾,楸树叶展挺拔。沿街入村,春,已经暖了这块风水宝地,人勤奋了一方的美丽。物价不高,老城街景依旧。人活得闲适自然,安逸地享受自然的馈赠。仿佛是上天对这方水土、这方人士的格外施舍,不然怎能恰到好处地存在在竞争相当激烈的当下?
行走的路上,细雨霏霏。旅店小坐一会,便云开日出,晚露落照,射扑在拜将台、汉土台上,使我顿生感概,浮想联翩。
旅人春季来到汉中,大多是为那满川满坡的金黄色油菜花而去,很少有人为那么多的历史故事而来。
汉中是油菜花遍地的地方。森林空穴处,死树原山旁,陡坡斜岔上,平展良田中,油菜花片块相连,从川到塬,似谁慷慨解囊,把无数的黄金洒在了地上。黄的十分纯净,开的十分辉煌。除了江西的婺源,再没有一地的油菜花,如此一望无际地鲜亮。
人在菜花中,远望,像蜂蝶一样;花在人脚下,近观,如置身天女散花的仙境一般。
澄净的汉江两岸,油菜花互不相让,在所有能生长的地方,土地都被黄袍加身。堑新的黄色象两条金色的丝带,顺着汉江,弯来绕去。
秦朝的时候,汉中为郡。址在南郑。依汉江北南,管辖几经变革。汉中人自认这里是汉人的发祥地。
但有几点,汉中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不可忘却的地方。刘邦一位县吏,从沛县造反,涉水越山,在汉中扎稳脚跟,筑台拜将,封韩信为三军统帅,借萧何之忠,依张良之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军越过秦岭,东杀西战,势不可挡。
韩信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战神,刘邦若无韩信,最大只能称王,何来帝王之座?自幼孤儿的韩信,聪慧英俊,乞讨寄居,有"胯下"之辱,受过婆婆的戏弄,若无人推荐从事小招待员的韩信于刘邦,韩信可能沒有三旗王之位,也不会被吕后残害地那么悲壮。因缘相系,终成大汉一统第一位被祭旗的开国功臣!重复的悲剧是帝王的错,还是功臣的过?史学争论千年,没有统一的答案。
站在拜将台前,韩信巨大的石刻雕像威武高大。四周柱廊上,历代文人的挽联,皆以国士无双等字眼镶嵌,抚今追昔,只剩忧伤,飘溢在这座庭院。
拜将台斜对面的汉土台,原建筑已毁,现三层楼阁系清代重修。称王的刘邦携家眷住此地多年。乃至攻破咸阳,都要把一个朝代定名是汉朝。
汉人汉朝汉服汉字汉语言,成了历代国人骄傲地表示。
登上刘邦住过的望江亭,秦岭如屏,汉江似练,菜花入眼,张良曹操等将帅帝王石刻的遗笔都成了汉中的宝藏,归于一馆。
汉中,北国的南方。汉中,南方的北国。边走边读,深厚且轻盈,在时光的隧道里,充满吉祥!
巜可爱的黄与潇洒的江》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代表着高贵和吉祥。皇家园林的翅角廊檐,大多以沉黄为底色的琉璃瓦做垫。故宫墙檐及殿门,大都以黄色的金线走迈。陵寝宫殿上的祥兽瑞鸟,大都以黄色为主色调。帝王皇子皇孙,皆戴黄顶穿黄衣,绣饰各种吉祥有等级的鸟兽图案。皇上出行,万民伞和车帐,都要用黄丝绸装扮。文臣武将,不管多有才有功,非皇帝赐赏,决不能也不敢,黄马褂加身。为一件黄马褂,有的人奋不顾身。有的人死了百年以上,拿出珍藏先人获赠的黄马褂,他人立马会露出谦卑而恭敬的目光……
说实话,这些黄我不喜欢,因为那上面沾满了无数苍生的血汗。刻满无数真正无名英雄的姓名。
我喜欢来自大自然的黄,直白一点说是油菜花在春季里,满山遍野的黄。这种黄,质朴,自然,生动,养眼,养身。
而观赏油菜花,除了去江西的婺源,北国的汉中也不一般。
汉中的油菜花,纯金般鲜亮。山坡、梯田、江边、门前,油菜花都不挑不拣,生长的金光四射,美不胜收。宛若金色玉带,仿佛画龙点睛,好似一件袈裟,每一处长的正好,开得正艳。蜜蜂和蝴蝶,飞飞停停,立于叶,栖在茎,深入蕊,抱着花瓣,轻松自如,灵动非凡。间有茶园点缀其间,采茶的人,背背背篓,三指一掐,恰巧掐下了茶树鲜嫩的芽尖。
雾从半山腰爬出,在山巅和白云相挽,云山雾海,水出石缝,汇流成溪,冰凉清甜。此种水泡本地茶,沁人心脾,定魂安神。
黄色把汉中的春天装扮得生机盎然。它不光寓意汉中是有灵气风水的宝地,更让一方百姓靠它生存,依它供子女上学。如此说二来,这黄色在百姓心目中,每一株,都放射着含金量爆棚的生命之光。
汉江的源头就在汉中和安康两市的石峰群峦之间。汉江的清澈,在北方的河流中并非很多,它是长江北面的第五大支流,流经汉中市,让三百八十万汉中儿女,得此恩泽,受其滋润,盛产的稻米清香粘柔,生产的蔬菜,鲜嫩甘甜。
汉江不只是一条养育万千生灵的生命之河,更是睹千年风华绝世,无数英雄豪杰骄健容姿的潇洒之河。
刘邦它遇过,萧何它见过,张良它度过,韩信它迎过。诸葛孔明更是几度莅临,曹操也是把"滚流"二字的洒脱,刻在了江边的石崖之上,十三贴的真迹都能在汉江的摩崖上寻到真迹石刻……
文武故事都在江边上演,荡舟吹箫弹筝的才女诗郎,让曾经的汉江充满豪情,光焰万丈。
我沉迷汉中,那里是历史的故乡。我垂青汉中,那是一处养生的天堂。我热爱汉中,那里的人如汉江水一样奔放热情,好客大放!
《登龙首山》
龙首山,距汉中市五十八公里,车子沿汉江源头行驶,苍山秀岭,溪水飞流。有心旷神怡之感,无牍案劳累之苦。
清流似银链,挂在随处的石崖砂沟上,叮咚有声,涮涮有响。鸟鸦游弋在积水潭中,觅食小虾小鱼。茶树齐整地种植在叫茶寺的村子里,采茶人,制茶人,各自忙碌地制作春茶——汉中毛峰。
坐在农家小院,盛一壶山泉水,煮一杯自家茶,故土本真,汉中春芽茶的清香,是走出汉中,特别汉中山区,再也品尝不到的自然之味。
沿途绿树黄花、小溪流水相伴。不到秦岭以南的地方,这种景观无法寻觅。特别在汉中山区,南方,在北国的山乡,有了被安顿的条件,存在的这么稀罕。
龙首山是汉中旳宝山,也是汉江的水源涵养地。远远望去,万山归此,峰顶似龙,正欲昂首长吟。脖颈处悬崖绝壁,龙骨外露。屹立山巅,群山归宗,皆依附在龙首山周围。山下看丛林生满的一座座石山,大多高大耸立,登龙首山后,那些沿途的山原来都很矮小。
龙首山是一尊佛,生发的清流,不只养育了汉中儿女,生生不息,还为南水北调的北方,送去了丰沛的水源。
龙首山是一樽涅槃的金刚。接生千百种植物,吸的是尘是碳,吐的是无限的氧。天然氧吧,养生的天堂。
龙首山很高,高的山顶的树木花草,才刚刚发芽。窘迫的样子,孤兀冷瘦。山腰以下,都被温柔侵占;山巅还是苍茫黯然。石峰一座,景色两样。
那一条蜿蜒曲折的通山之路,还不允许游人开车登顶,但它如龙蛇一样,爬行穿越!
龙首山,一个来了不想离开的地方;龙首山,一座古韵十足的青峰秀山!
作者简介: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本图文皆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拒绝转载。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