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一般指鳢肠。
鳢肠(读音:lǐcháng)(学名:Ecliptaprostrata)又名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因为搓揉它的茎叶时,可见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又叫“墨旱莲”。
鳢肠,始载于《唐本草》。《图经本草》称旱莲草。李时珍说:"旱莲有二种:一种苗似旋覆而花白细者,是鳢肠;一种花黄紫而结房如莲房者,乃是小莲翘也……"。鳢肠植株再生力强,在田间管理中植株折断后,基部很快长出不定根,恢复生长,俗名称之为“还魂草”
每年夏、秋两季割取全草,除去泥沙,晒干或阴干即可入药。中成药“二至丸”,就是由墨旱莲和女贞子两味药组成,见于明代《摄生众妙方》,是祖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也有说是孙思邈传下来的养生方。
市场上有以薔薇科植物朝天委陵菜的全草冒充墨旱莲,使用时注意鉴别。
简介
性味:甘酸,凉。
《唐本草》:"味甘酸,平,无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咸。"
归经:入肝、肾经,
《本草经疏》:"入肾、肝、胃、大小肠。"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血分。"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补肾,益阴。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
《唐本草》:"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
《日华子本草》:"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蚕瘑。"
《滇南本草》:"固齿,乌须,洗九种痔疮。"
《纲目》:"乌须发,益肾阴。"
《本草述》:"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
《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理酒顶,化痰,杀螆,止痒,干水。"
《分类草药性》:"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
《南宁市药物志》:"治目疾、翳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1两;熬膏、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研末撒或捣绒塞鼻。
功效与作用
(一)功效作用
止血。
提高免疫。
保肝。旱莲草抗肝毒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螃蜞菊内酯、去甲螃蜞菊内酯。
抗自由基和抗染色体损伤。
旱莲草螃蜞菊内酯通过消除氧自由基的机制,而实现对5-脂氧酶起抑制功效,以消除炎症物质,是一种对5一脂氧酶具有强力选择性的抑制剂。
抗菌。
抗菌和较强的抗缺氧作用。
抗衰老和抗突变。而免疫功能的降低是机体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旱莲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它健身、延年益寿的药理基础。
生发乌发。
《本草纲目》记载旱莲草“汁涂眉发,生速而繁”。古代的许多本草书上都记载旱莲草能“乌髭发”、“须发变黑”、“生长毛发”。
中医讲“发为血之余”,而肝藏血,头发又是血液在体外的延伸部分。如果肝肾精血足,则头发乌黑亮丽。反之,就会出现脱发、白发、头发变黄、干枯、开叉、断裂、不顺滑等问题。而中医学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词“甘酸性寒墨旱莲,归经肾肝补肾肝,肝肾阴虚头晕遗,须发早白腰膝酸”,歌词的意思是说墨旱莲味甘、酸,性寒,能补肾益肝,对因肝肾虚弱而引起的头发早白或腰膝酸痛者有特殊疗效。
舒缓更年期症状。
滋阴固贤旱莲草汤:旱莲草四钱、女贞子三钱、花旗叁三钱、丹皮三钱、山萸肉四钱、川断三钱、杜仲四钱、合桃肉五钱、石斛五钱、腊角丝三钱,清水五碗煎成八分温服,凡肾阴不足,虚不受补,体能下降者最为适合。
治肝肾阴虚证。
本品甘寒,能补益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或阴虚内热所致须发早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等证。单用或与滋养肝肾之品配伍。如旱莲膏(《医灯续焰》)单用本品熬膏服;二至丸(《医方集解》)以之与女贞子同用;亦常与熟地、枸杞子等配伍。
治阴虚血热的失血证。
本品长于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故尤宜于阴虚血热的出血证。可单用或与生地黄、阿胶等滋阴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治过敏性鼻炎。
墨旱莲为滋补肝肾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墨旱莲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变态反应,减少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对于长期反复不愈的过敏性鼻炎,坚持用墨旱莲煎剂治疗半年以上,多获良效。
治小儿脾疳。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气味平和,味甘纯正,口感好,治疗小儿脾疳极易被小儿接受。
(二)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出血,如支气管扩张咯血、溃疡病出血、血尿等,也能治疗药物引起的溶血。
、治疗阴虚内热而头晕、腰酸、乏力等病症。治疗慢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害的AlT、AST升高。
治病验方
治吐血成盆:旱莲草和童便、徽墨春汁,藕节汤开服。(《生草药性备要》)
治吐血:鲜早莲草四两。捣烂冲童便服;或加生柏叶共同用尤效。(《岭南采药录》)
治咳嗽咯血:鲜旱莲草二两。捣绞汁,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鼻衄:鲜旱莲草一握。洗净后捣烂绞汁,每次取五酒杯炖热,饭后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小便溺血:车前草叶、金陵草叶。上二味,捣取自然汁一盏,空腹饮之。(《医学正传》)
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旱莲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家藏经验方》)
治热痢:旱莲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治刀伤出血:鲜旱莲草捣烂,敷伤处;干者研末,撒伤处。(《湖南药物志》)
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髭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洒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治正偏头痛:鳢肠汁滴鼻中。(《圣济总录》)
治赤白带下:旱莲草一两。同鸡汤或肉汤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白浊:旱莲草五钱,车前子三钱,银花五钱,土茯苓五钱。水煎服。(《陆川本草》)
治妇女阴道痒:墨斗草四两。煎水服;或另加钩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治肾虚齿疼:旱莲草,焙,为末,搽齿龈上。(《滇南本草》)
治血淋:旱莲、芭蕉根(细锉)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旱莲子汤)
治白喉:旱莲草二至三两,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岭南草药志》)
治疗肺结核:咯血取旱莲草全草、白茅根茎制成注射液,每ml含旱莲草0.5g,白茅根0.5g。每天肌注-次,每次4ml;对大咯血患者,可用注射液4ml加入50%葡萄糖0ml中静注,每天-次,用药时间一,般为4-5天或稍长些。副作用偶有寒战、高烧,待出汗后即消失,多为制剂不纯所致。
治疗痢疾:取旱莲草4两,糖1两,水煎温服,通常服1剂后开始见效,继服-4剂多可全愈,无副作用。④防治水田皮炎取墨旱莲搓烂涂擦手脚下水部位,擦至皮肤稍发黑色,略干后,即可下水田劳动。每天上工前后各擦1次,可预防手脚糜烂。对已经糜烂的也可使用。
毒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旱莲草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l6.4g/kG±1.4g/kg,说明其毒性很小。(三)临床观察旱莲草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剂量过大在脾虚便溏者有滑肠反应。
脾肾虚寒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历史记载
墨旱莲,即莲子草也,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湿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种: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苏恭云:苗似旋复者是也;一种苗梗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南人谓之莲翘者。二种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故多作乌髭发药用之,俗谓之旱莲子。三月、八月采,阴干,亦谓之金陵草。见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益髭发,变白为黑。金陵草煎方: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拣择无泥土者,不用洗,须青嫩,不杂黄叶,乃堪烂捣研,新布绞取汁,又以纱绢滤,令滓尽,内通油器钵盛之,日中煎。五日,又取生姜一斤绞汁,白蜜一斤,合和入煎,中以柳木篦搅,勿停手,令匀调。又置日中煎之,令如稀饧,为药成矣。每旦日及午后,各服一匙,以温酒一盏化下。如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大如梧子,依前法酒服三十丸,及时多合制为佳,其效甚速。
传奇故事
相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平生爱慕仙道,听说哪里有名山仙迹,定要去游览拜访。开元(公元71至年)初年刘简遇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被刘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便把他带到自己的药园参观。虚无子对他说:“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望的。”虚无子指着水池边一种长得墨绿鲜嫩的草说:“别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这水边也长仙草,我就是常食这种草药,活到百岁而发不白,耳聪目明的。”临别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药种,让他回去后种在水池边、水田边,苗长到0厘米以后即可开始服用。嫩时可当菜吃,夏秋可采鲜茎叶煎水喝,每天用鲜品克左右。冬天则用阴干的茎叶,每天0克煎水饮用。长期坚持,必有所成。刘简回家后按照虚无子的吩咐,种植、食用,果然也活到多岁而发不白、耳不聋,还能看清书上的小字。因这种植物叶墨绿,刘简便给它取名为墨斗草。
鉴别方法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具匍匐茎;叶对生,披针形;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瘦果黑色。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即莲子草也,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湿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种: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
性状鉴别带根或不带根全草,全体被白色粗毛。根须状,长5-10cm。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7mm,表面灰绿色或稍带紫,有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时中空。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墨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0cm,宽0.5-.5cm。全缘或稍有细锯齿,近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6-11mm,总花梗细长,总苞片5-6,黄绿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椭圆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气微香,味淡、微咸涩。
以色黑绿、叶多者为佳。
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