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程式医案孙某眼疾肝火上炎案

眼疾肝火上炎案

孙某,女,50岁,年03月04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廿八)初诊。

第一步、四诊审证——打开病锁之钥

主诉:视物模糊1周。

望诊:中年女性,形体偏瘦,目睛晦滞,不欲睁眼,掌心色红,舌红苔白。

闻诊:呼吸及言语间口中有异味。

问诊:患者1周前与邻里争吵后出现视物模糊,两胁胀痛,既往平日时有反酸、头痛、项背腰痛等症状,此次遇情绪波动后上述症状加重,纳谷不馨,夜寐安,尿频,大便尚调。

切诊:脉弦,肤热。

审证:郁怒伤肝→肝火犯胃,肝火上炎。

第二步:审证求因——寻求病门之枢

审证依据:一、患者形体偏瘦,目光晦滞,言语多急,舌质红,追问发病过程,可知郁怒伤肝;二、切其脉弦,《内经》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也,故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弦脉乃春生发之脉,本是应时之象,但其脉不具柔和之气,且左关为甚,可知肝气太过,疏泄失常;三、结合目眛不明、反酸、诸痛症都是肝郁化火、火性炎上的变证,明确其病因为情志因素。

第三步:求因明机——探究疗病之径

《难经》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患者1周前与邻里争吵后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木气太过,亢则害,“上征则气逆,其病吐利”,肝火犯胃,中脘不舒,则反酸,并有口中异味、纳谷不馨。《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主筋,能任筋骨劳役之事,若肝之气血失调,筋骨失于濡养,则见项背腰部诸痛。《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盖阴水既衰,则阳火自甚而热,岂能反为寒者耶?”热自小便出,亦是邪寻出路,故见尿频。至此可知病机主要为:郁怒伤肝→肝火犯胃,肝火上炎。

第四步:明机立法——确立治病之圭

既然病机为情志不遂,郁怒化火;肝火上炎,上扰清窍;肝气横逆,中土受戕。相应治法应紧扣病机,即解郁清火,清肝和胃。“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疗当首重在肝,其次脾胃。《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眼、耳、身、意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气机和畅,不令木火相煽,诸症可消。

第五步:立法组方——部署疗疾之阵

本案既有郁怒伤肝、肝火上炎之病机,且病位在上,所以拟升降散化裁。原方中僵蚕味辛苦,气薄,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四药相合,升降相因,寒温并用,内外通达,调气行血。考虑患者并非急症,所以除去大黄,结合其肝火犯胃的病机,再予以清肝和胃之品酌情参入方中。

第六步:主方用药——派遣攻守之兵

处方:黄芩15g制元胡15g连翘10g板蓝根20g僵蚕10g蝉衣6g姜黄10g垂盆草30g蒲公英30g生麦芽30g鸡内金20g炙甘草6g

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本方用药,一者解郁清火。僵蚕、蝉衣、姜黄三药相合以清散郁火。黄芩、垂盆草、蒲公英、板蓝根清肝胃之火,延胡索通滞散结,以疏肝气。用连翘如张锡纯言“连翘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二来顾护脾胃。用生麦芽同鸡内金健脾护胃兼以疏肝,“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炙甘草,调和脾胃,甘以缓中,奠安中土。全方共奏解郁清火和胃之功。

-3-8(己亥年二月初二、惊蛰)复诊

药后患者诉视物较前稍清晰,头痛、颈项腰背疼痛有所缓解,刻下口干,下肢发麻,纳寐可,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此案患者郁怒伤肝,肝在窍为目,故视物模糊。肝火日久内灼阴血,患者年五十阴血不足,四肢无以濡养,故下肢发麻。热伤阴津,故患者口干渴。由此在前方解郁清火和胃基础上稍加滋阴清热之药。

湿热不甚,去垂盆草,加白芍、鳖甲、墨旱莲入肝而补至阴之水,加山栀、丹皮凉血清肝,方药如下:

黄芩15g制元胡15g连翘10g板兰根20g僵蚕10g蝉衣6g姜黄10g蒲公英30g生麦芽30g鸡内金20g炙甘草6g白芍20g丹皮15g山栀10g鳖甲15g墨旱莲30g

14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按:肝开窍于目,性喜条达恶抑制,总体治疗始终以疏肝解郁、清火护胃为大法。春季天气回暖,肝火上炎有应季节加重的倾向,用药应当谨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jj/4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