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至丸治疗肝细胞癌的作

重要小贴士

“第8期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培训会议(基础班)”将于年8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培训会将邀请长期从事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人员,将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从科研设计、项目具体实施以及SCI文章发表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际案例,与广大学员共同学习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作用原理研究中的思路及方法。了解培训详细信息及报名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

二至丸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陈芝强1,陈怡1,麦喆钘1,

杨智华1,钟崇2,李菁3通信作者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2.广州中医院,广州;3.湖南中医院,长沙)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约占肝癌总数的90%。我国为肝细胞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病例的55%。因早期肝细胞癌症状不明显,确诊往往已属中晚期,难以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

二至丸出自于《扶寿精方》,包含女贞子和墨旱莲两味中药,具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之功效,现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治疗。赵益等研究发现,二至丸水溶液对于肝癌细胞BEL-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张玉仁等证实了二至丸在对荷瘤小鼠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的同时能使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许多研究结果亦提供了女贞子以及墨旱莲有效成分抗肿瘤疗效的证据。与此同时,本文作者在临床上使用墨旱莲-女贞子药对治疗肝细胞癌时,发现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患者痛苦。此外,肝硬化被认为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肝癌病人大多伴有肝硬化。相关病理学研究表明,进展期HCC是在肝硬化的病理基础上,经过肝硬化再生结节、低级别退变结节、高级别退变结节、重度不典型增生色素痣(DN)恶变、小肝癌等多个阶段演变而来的。因此,治疗肝硬化,延缓其进展过程,对于治疗HCC亦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二至丸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等作用,有确切的保肝护肝疗效,能有效抗肝纤维化,对于肝硬化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二至丸可能是通过抗肿瘤以及抗肝硬化两方面起到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二至丸的研究大多为单一方面的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获得其在体内作用机制的整体网络。

二至丸化学成分复杂,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优点,但是目前大多研究仅停留于药物对个体和个别分子的影响,二至丸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而对于两种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单基因-单靶点”阶段,对于其整体性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仍未有任何关于二至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和方法,获取二至丸主要活性成分,筛选出核心靶标和主要涉及通路,建立“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探究二至丸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的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药物活性成分和对应靶标的获取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version2.3,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hanliana.com/mljj/3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