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嫩者入菜,老者为柴”,故名“柴胡”。柴胡习称“北柴胡”,狭叶柴胡习称“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去茎叶、泥沙,干燥入药。柴胡片加醋炒干者,称“醋柴胡”。另有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春、夏或秋后采挖,去残茎、须根、泥沙,晒干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柴胡)味苦微寒,生用升阳解表,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止诸疟寒热,入肝、胆、心包、三焦。酒炒则引入血分,治热入血室;盐水炒除烦热;鳖血炒退骨蒸;醋炒则专入肝经而调经散结,为解表和里之专药。性虽上升,多用不能下泄。其梢专于达下;其苗捣汁,滴,治耳聋。若阴虚无邪、气升火炎者,均为切禁。(银州柴胡)较软柴胡性味稍平,入肝肾而专治虚劳烦热,骨蒸髓热。干长微白者良。”
南柴胡(摄于湖南邵东)
NO.2.1功效主治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经。主要功效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
解表退热:本品辛寒,入肝胆经,可解表退热,尤善于疏散半表半里之邪,适于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等症,为治少阳证之要药。
2
疏肝解郁:本品辛散苦泄,入肝经,善于疏肝解郁,适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之胸胁苦满、月经不调等症。
3
升举阳气:本品质轻入肝,肝气主升,故可引清气上升以升举阳气,适于中气下陷之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证。
银柴胡(照片由陈同学提供)
相似药物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肾、胃经。主要功效有:清虚热,除疳热。
NO.2.2功效主治
1
清虚热,除疳热:本品味甘微寒质润,入肝肾胃经,为清虚热、除疳热常用药,适于肝肾阴虚之骨蒸劳热,胃阴不足之小儿疳热等病证。
银柴胡(摄于湖南长沙)
用法:柴胡,3~10g,煎服。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银柴胡,3~10g,煎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含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有免疫调节、抗抑郁、保肝、抗肿瘤、解热抗炎等作用;银柴胡含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挥发类等成分,有抗炎、抗过敏、扩张血管等作用。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颜美玲,杨柳,侯阿娇,郭新月,满文静,邢绪东,韩华.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05):-.
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17(11):-.
音频:李玉丽
图片:凌智文字: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