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何首乌久服此药而得名。此药本名“交藤”,对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顺州南河县,有一个叫田儿的小伙子,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年五十八岁,尚未娶妻成家,常常羡慕思念仙家道术,随师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夜里,他酒醉后睡卧于山野间,朦胧中看见两株藤本植物,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田儿见此情景,甚为惊异,次日晨就连根掘回。遍问众人,没有一人能够认得这是什么植物。
后来有一位山老忽然走来,田儿出示询问,山老回答道:“你既然年老无子,此二藤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实在奇异,这恐怕是天赐的神药吧,你何不服用试试呢?”。
于是田儿便将所挖之根捣为细末,每天早晨空腹时以酒送服一钱。七天后即思念家室,连服数月后更感强健,因此常服不断,又加至每日二钱。一年后所患诸病完全痊愈,原已花白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原已苍老的容颜变得光彩焕发,遂娶妻成家,生儿育女,田儿喜上眉梢,将名字改为能嗣,并将此药的服法传授到儿子延秀,又传给孙子何首乌。
首乌服了此药后,须发乌黑至年老不变,体质强健,子孙满堂,首乌年值岁时,仍须发未白,乌黑油亮如年轻小伙子,乡邻百姓来请教首乌服什么长生不老药,首乌拿出这怪状根块介绍给乡亲,但百姓谁也不知道为何物,一位头领说,那就叫它何首乌吧!从此何首乌延年不老的效用流传到民间,后被后世医家收录于本草之内作为药物。
性味:
苦甘涩,微温。
功效主治:
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1、《本草纲目》: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
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
2、《本草汇言》:惟其性善收涩,其精滑者可用,痢泄者可止,久疟虚气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拟之辞耳。倘属元阳不固而精遗,中气衰陷而泄痢,脾元困疲而疟发不已,此三证,自当以甘温培养之剂治之。
3、《本经逢原》:生则性兼发散,主寒热疟,及痈疽背疮皆用之。
4、《本草求真》: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
5、《本草经读》:余于久疟久痢多取用之。
6、《重庆堂随笔》: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
7、《本草正义》: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涩,性则温和,皆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气,具有阴阳平秘作用,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
8、《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药典85》)。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药典85》)。
3、炮炙
何首乌验方
1、血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用制首乌克,白茯苓克,怀牛膝克,枸杞克,菟丝子克,补骨脂克,炼蜜为丸。如果治健忘不寐,头晕眼花,可配伍黑芝麻,桑叶,桃仁,为丸。方二:何首乌15克,菟丝子,当归,牛膝,补骨脂各9克。研成末,炼蜜为丸,每次服用9克,淡盐汤送下。
2、补肾:制首乌:5g,配熟地黄,黄精,黑芝麻,桑葚子各15g,当归10g,白芍,女贞子,墨旱莲各12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连续服用1至两个月。该方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作用,可治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腰酸腿软,脸色苍白等症。
3、便秘:生首乌30g,当归15g,郁李仁15g,火麻仁15g,生白术30g,枳实10g,紫苑10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连续服用一至两周。具有健脾润肠的作用,可治血虚肠燥便秘者。
4、高脂血:制何首乌30g,放进ml水中,煎20分钟左右,煎到至ml。分两回温服,每天一剂,20日为一个疗程。方二、何首乌10g,决明子10g,菊花5g。把药物水煎两回,把药液合并后,代为茶饮用。
5、脱发或者白发:适量的何首乌,研成粉末,早晨、晚上用温热水(淡盐热水)冲服3g。
6、失眠,神经衰弱:何首乌15g,夜交藤10g,酸枣仁10g,大枣10枚。水煎代为茶饮。
(以上所提供的偏方、验方等药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图文编辑:啾啾君
医院
精
彩
导
读
▲你可能不了解的月经那些事~
▲中共福建中医药医院党员大会胜利召开
▲女人身上的“不老穴”,每天按一按,子宫年轻十岁!
▲寒风来袭,你的肺部很脆弱,务必要学会它!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精
彩
导
读
▲甚防久坐!男子经常坐着,竟然把“菊花”坐残了
▲毛忠清副教授告诉你:颈椎难受,三分治更要七分养!
▲女子洗漱完倒头就睡,第二天竟然……睡前这个习惯一定要警惕
▲冬天喝酒御寒?当心越喝越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