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犹如将之用兵。在大多数人印象里,中药似乎都是极苦难咽的汤剂。但对中医药师而言,这味汤剂,却融合了酸甜苦辛咸,五味不同,功效各异。从本草,经炮制,到药剂,经过了数千年来的探索。中药看似很“老派”,耳熟能详的著作不过寥寥几本,事实上这几本书,是几千年来中药从业者一直在不断增补,更迭的结果。在中药这条长河之中,守一真源也在坚持用专业的态度,传播中药知识,希望让更多人能了解并受益于中药。源于厦门海沧区青礁慈济宫浓厚的中药文化背景,年至今,守一真源已在青礁小学开展过数次中药研学课程。摆脱传统中药课程的枯燥,守一真源借助自身丰富的资源(中药饮片库+专业药师团队),从理论知识讲解到户外实践,课程形式多变万千。在守一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笑声不断,互动性极高,中药的魅力感染着他们,同时也激励了我们。中医药千年之舟,中医药的事还需细水长流的做。第一期户外草药识别绘制植物标本画年10月,守一真源第一次在青礁小学开课,组织兴趣班的学生们外出踏青,由守一真源的老王沿途为大家讲解身边常见的本草。说起识本草,还有一个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从中可以看出,如今我们能选做中药的植物,都是古人以身试药得来的宝贵经验呀。老王现场讲解“墨旱莲”老王户外讲解草药“墨旱莲”。墨旱莲是常见的中药草,夏天在河边,湿地,常发现郁郁葱葱的旱莲草,白色小花,结绿色的小果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墨旱莲汁液含有特殊成分,挤出黑黝黝的,也有人称为“鳢(li)肠”。这汁液可是宝物,可以涂在手上止血,有“乌髭发,益肾阴”的功效(在医生合理指导下用药)。课堂现场,孩子们都好奇心满满,双手也涂得黑黑的。活动现场,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印象,还布置了小作业——绘制植物标本画。在没有相机的年代,很多植物学家都拥有一身绘画的本事,将遇到的本草栩栩如生的画在册子上面留存以便传播。植物标本画与普通绘画不同,需要客观呈现本草的植物学特征,用于野外识别,如花朵、果实、根茎、叶形等等。本以为这对小朋友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看来是小真真多虑了,看这位小朋友的生姜,画的颇为生动形象。第二期参观中药蜡叶标本制作中药饮片拼图户外课程结束之后,年11月,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中药的理解,第二期的课程在守一真源中药房进行。课程先有守一真源的老王带孩子参观中药蜡叶标本。蜡叶标本是一个物种存在的证明,也是研究该物种的载体。老王带学生参观“蜡叶标本”守一真源的蜡叶标本做的实在是太好看了,挂在墙面上,像装饰画一样,不经意间勾起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参观完植物标本,老王就带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别出心裁的课程:用中药饮片拼图。用红花拼成的画在这里小真真不得不叹服,这些小孩子的创作能力很强,看这幅杜甫,拼的栩栩如生。从本草到饮片,中间还有很多繁复的工艺,希望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也能有兴趣有更深的探索。第三期用药安全知识科普蜜丸制作实际操作从本草,到药房的饮片,两堂课程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也对中医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三次课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一过便是半年。年9月,守一真源再次来到了青礁小学,与久违了的孩子们,因为中医药聚在一起。课程开始由校长和厦门海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蔡老师讲解用药安全的知识,然后再由守一真源的林财辉药师和老王为大家讲解“蜜丸的制作”,现场孩子们一如既往的发挥了自己丰富的创作能力,一颗颗大山楂丸被搓成了各种形状。原来中药是这么有趣,每一次上课,现场互动性都很高,笑声混着药香,在教室的上空弥散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未来的路上,守一真源将持续开展中药研学课,公益讲堂。以专业、真诚的态度,为中医药传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孩子们脸上纯粹的笑容,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中医药无价的宝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